返回第九十章、一封匿名信(上)(2 / 2)那一场不算约会的约会首页

但这些国企里的“捣蛋分子”就不一样了,一句话——他们唯恐天下不乱。为了给被举报人臭臭名、添添堵、起起哄而不辞辛苦、乐此不疲。他们写匿名信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企业,更不是为了正义,只是为了私心,为泄私愤。他们往往是为了煮熟自己的一个鸡蛋,不惜拆了国企的房子当柴禾烧。

在国企,甚至是中国历史,写匿名信诬告陷害他人,早就不是什么新鲜的发明了,早在《后汉书》中就有对匿名信的记载,由此可知干这类勾当在中国至少有两千年的传统了。

古人称其为飞书、讦札、匿名恶书等。讦,即发人阴私。若独家为之,称作“讦户”;若聚集数人为之,称作“文伥”。今天台湾人称之为“鬼招”、“脏术”,十分形象。

不可否认,确实有匿名信牵出了一些贪官,然而,从古到今利用匿名信恶意诽谤诬陷的案子更是不胜枚举。著名的清代文海冤案就是始于匿名诬告,最后祸及牵连的不计其数。

康熙年间,书法家黄尊素被匿名信诬告写反诗一案,最终受牵连被处死者千人。虽然最后经认真核对书写笔迹得以昭雪,那两个写匿名信的人也被纠了出来斩弃于市,然而,这迟来的正义如何能安息那些刑致死者的冤魂,又怎么能抚慰侥幸存世者蚀骨的伤痛。

20**年山东省某公司经理刘某某,因其车辆违章被交警大队寨里中队查扣,对中队长产生不满,遂指使他人书写诬告陷害材料100份,并加盖伪造的交警大队25名干警的印章,向市纪委、市公安局、市交警支队等单位寄出。经纪委调查,信中反映问题查无实据。

20**年,“两会“召开在即,安徽省某市部分市人大代表收到大量反映该市一名人大代表、现某部门负责人的匿名信,经查实信件罗列的罪状纯属子虚乌有、肆意诽谤诬陷。

20**年,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和省领导机关先后收到四封匿名信,内容均是举报省检察院分院某干部存在经济和生活作风问题,有些言辞还很激烈。经过多方调查取证,发现这些匿名信的内容并不属实。经查明写信人许某为了帮助亲人开脱罪名曾多次找该干部疏通关系,遭到拒绝,于是怀恨在心,恶意为之......

不得不承认,匿名信带来的结果往往利大于弊,大多数匿名信猖獗的国企领导班子没有合力、职工思想混乱、企业文化苍白、缺少核心竞争力,大多经营惨淡、资金紧张、面临危机。

多少国企为此而被兼并、重组甚至倒闭,多少国企职工为此付出再就业的沉重代价;与此同时,人们又发现一个普遍的规律,约90%的国企司乐此不疲地将匿名信当作制衡下属的一种手段,根本没有正确面对这个国企的“土特产”,而只有10%的国企司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能够明辨是非、伸张正义,为国企的经营者保驾护航。

国企的经营环境难免让人不寒而栗,让人不得不为国企经营者的生存环境担心和忧虑。

曾有记者在网发表文章大声疾呼:匿名信是套在国企经营者脖子的一根绞杀绳!匿名信的猖獗是国企发展的一个死穴!

中国人自古讲究“和为贵”、“家和万事兴”,这并不是因为中国人胆小怕事,中国人对待外来的强权从来都是顽强抵抗。我们对待企业内部之所以讲究“忍让”,不是懦弱,而是因为内耗带来的经济损失无法用数字估量,有时甚至是企业无法承受之痛。

如果一个经济组织的成员生活在“相互猜疑、彼此防范、嫉贤妒能、造谣中伤、派系林立、互相拆台”的环境中,其心态也必然会发生异化、扭曲,甚至达到“变态”的程度。轻则让人胸中添堵,意志消沉;重则要么把人变成“两面派”,要么把人逼成以怨抱怨的“精神病”。

由于匿名信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虚构而不真实的,因此,司在处理核查时一旦不慎,往往是老问题还没有解决,新问题又接踵而来,写信人看到了“希望”,于是匿名信前仆后继此起彼伏,司的鼻子可能会被匿名信牵着走,更严重的是会造成企业人人自危,相互猜忌,人与人之间信任危机,影响企业安定和谐,严重伤害企业的凝聚力、决策力和执行力,后果会非常严重不堪设想。

如果匿名信大行其道,企业中能力低而权力斗争技能高的人尝到了“甜头”就会更变本加厉,而那些能力高的人本来不愿意参与权力斗争,也不得不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应战”,这就势必形成以怨抱怨的“内耗”的局面,大量消耗企业的资源与活力,制约企业效率与效益的提升,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企业就会由一个经济组织转换为一个政治组织,能力低的人为争夺控制权而战,能力高的人为捍卫控制权而战。

当企业成员都为了眼前的一己私利而互相争斗,互相倾轧的时候,企业的价值取向扭曲,缺乏诚信、不讲规则;班子争权夺利,不讲团结、不讲和谐;司用人而不信人、疑神疑鬼;员工人人自危、互相猜忌;人人战战兢兢,处处口是心非,时时察颜观色,惟恐说错话、站错队;工作“作秀”多于“做事”,投机分子和批评家多而实干家少;勾心斗角代替团结一致、组织的凝聚力遭到强力破坏、离心离德、自挖墙角,企业被内部斗争拖垮、搞得四分五裂就只是早晚的事了。

***

公司纪高官梁剑东在思忖再三后,首先就匿名信**,向公司副总经理王成峰打了招呼,说明了情况,顺便征求一下他的意见。

毕竟公司副总经理王成峰兼任研发部部长一职,纪委后期要针对匿名信**展开相关的调查,就必须征得他的同意,才好顺利开展后续的调查工作。

而公司副总经理王成峰,此时正在国外考察石油装备的引进项目,在接到梁剑东的电话后,他心里起初是充满疑惑的,毕竟谁也不想和公司纪委轻易扯关系,这些人平日里可都是手提尚方宝剑的钦差,甚至有“先斩后奏”的特权,他搞不清楚这个时候梁剑东打来电话,所为何事?!

但两人作为共事多年的老伙伴,关系也是非同寻常的,在几句简单的寒暄之后,梁剑东开门见山,直接说明了来意,就见王成峰略微一思考,便同意从严调查此事,并表示研发部会全力配合公司纪委的调查。

挂断电话,梁剑东略一思忖,便走到办公桌前,在座机拨出了一个电话,“子健,你来一下!”

片刻,听到敲门声,梁剑东说一身“进!”,随着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一个三十多岁、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走了进来。

李子健是公司纪委里面为数不多的年轻派、实干派,他年轻有为,锋芒毕露,但又能左右逢源,滴水不漏,在许多的案件处理中,他都展现出了非凡的办案才华,令同行称赞不已,只让好多老师傅都感叹后生可畏,同时,他也是梁剑东手下的一员得力干将,很是为他所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