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顾平在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时,他说道:“我决定去城里后不再去骡子坡教书了,这一次去岳丈家中本想说了的。”
旁边的赵氏一听,脸色大变,想也没想的说道:“你不去教书,爹一个人哪能管得来,他今年又收了不少学生。”
顾平的话还没有说话,被妻子忽然打断,他看向赵氏,说道:“我想在城里办一间属于我的私塾。”
赵氏一听,却是很不高兴,先前说好的,会帮她爹的,现在她忽然说不帮了,还要另起炉灶,这是成了婚,他就变了么?
而顾家人却是关切的看着顾平,顾母问道:“你想在城里扎根?”
顾平点头。
顾大福一听儿子想自己开私塾,自是不会反对,瞧着顾家人都是同意的,唯赵氏气死了。
“顾平,你先前是怎么答应我爹的,你不知道这些读书都是奔着你的名声去的么,咱家三弟在县学,都盼着能弄到县学里的试题。”
赵氏一说出来,才发觉自己说漏了嘴。
的确赵家看上顾平这个女婿,的确与顾盛有关系,但是顾平教书,孩子中童生的机率要高,村里人都信任他
若是他不去骡子坡教书了,那赵家私塾就要办不下去了。
然而相较于赵氏的气愤,顾家人反而是支持顾平的。
此时顾盛开了口:“二哥,你当真不想再乡试了么?眼下汤壹和孙轲都不曾拜师,跟着我一起学,若是二哥可以,你只要跟着我一起去县学读书,多半乡试能过呢。”
“而且咱们家有了银钱,也宽裕一些了,能供得起两位读书郎了,二哥何不试试。”
再说顾盛是重生的,他不但记得乡试的试题,他还记得会试的题,殿试的题,若是二哥愿意放下颜面,解决了家里的银钱问题,跟着他一起考试,必定能高中。
顾平听到弟弟的话,他脸色微变,不由得看向弟弟。
顾母也想到家里再不是曾经,三个孩子也都娶妻,这会儿多送一人读书,不成问题,大不了到了城里,他爹和大哥多寻些木匠活做。
于是顾母也劝了起来,“二儿,听你三弟的,一起去县学读书,跟着他一同参加科举考试。”
赵氏却是在桌下拉了拉丈夫的袖口,顾平看到妻子拒绝的眼神,他还是犹豫不定。
他比弟弟先中秀才,结果学识上不如他,这一点上,他一直心头有个结。
但是几年没握书本,这会儿再重拾书本,当真能考上乡试么?
见顾平暂时拿不下主意,顾母决定入城后再说。
这几日顾大福和大儿子顾忠决定去城里挑一座院子,将城里的院子准备好,正好乘着三儿子入县学之时。
二房屋里,顾平再一次同赵氏说道:“我今日提一块肉去岳丈家中,将我这决定说了,莫让岳父盼着了。”
“好在现在没有开学。”
顾平准备要走,赵氏却是气愤的在他背后说道:“你以为人人都像三弟一样聪明,你自己又不是没有下过考场,你就不能安心的在骡子坡教书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