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六章 循丝成网(2 / 2)恭贺新禧首页

辛岁忙活完出来,就笑着跟张叔打听最近的事情,也是有了这些爷爷当年的老相识帮衬着,他才能处理好爷爷走后那一年多的公务。

张叔顺口说了几件最近路上遇到的趣事,就到要走的时间了。他从怀里掏出来一小叠文稿,交给辛岁:

“这是朝廷最近的公开邸报和文书,我知道你跟着王大人学习,就特地给你留了一份比较齐全的。

你小子可要用心,我最近听人说,不知道多少人想给王大人当学生呢。”

辛岁点头称是,问了一句:“张叔你可知晓最近朝廷里都有什么需要注意之事,老师让我注意这些事情,回来还要当面考校的。”

“能有什么大事,许多年还不是这样过来了,有也是官老爷们的事情,大多都在文书里了。再说这几年你又不是不知道,那个死太监把朝政搞得乌烟瘴气的,才几年,我们邮差的补贴都减了好几成。

我也就能在这里说说,其他地方万万不敢说这些话的。”

辛岁一直目送张叔的马匹消失在视线之内,才踱步进了驿站。

他当然知道张叔口中的“死太监”是谁,除了臭名声已经渐渐传播天下的刘瑾公公,谁还能有这么大的名声。

就是王守仁,也是看他不顺眼上书骂了他“权奸”,才被贬到这偏僻之地的。

刘瑾上位不过两三年,就把弘治时期的大好局面从多方面多层次进行破坏,这么搞下去,弘治就是奠定了一百年,也不够这家伙几年折腾的。

而且那位贪玩的皇帝陛下又不管事,只顾着自己玩儿得开心,哪里管天下百姓的死活。

只看看这两年朝廷邸报上的贬谪名单,就知道如今的国家中枢是多么的混乱。

诤臣能臣一个又一个地调离京城贬谪外地,有的甚至充军流放,剩下的不是买的官位就是溜须拍马走马上任的,如此下去,盛世的底子能撑多久,谁也不知道。

要不是李东阳大人忍气吞声苦苦支撑着,恐怕京城早就乱了套了。

辛岁想起老师看邸报时叹气的样子,也颇多感慨。

王守仁曾经官位虽然不高,但也是在京城待过的,而且他交友甚多,名声也大,学问和为人处世都甚为精深,能够很好地剖析朝廷国政。

辛岁跟着他学习,自然也知道如今朝廷里的一些内幕。

翻开那些张叔给的文书,辛岁字斟句酌仔细阅读,试图了解那些政令文字和军国大事计背后隐藏的联系。这是王守仁一直培养他养成的能力。

如今邸报上关于各地祥瑞出现的记录已经变得少了,此事似乎是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辛岁还记得一年多前那遍地开花的祥瑞记录,对此有些不解。

其中可能有人趁机作假,但绝对也有真实之物。此事一定也与自己的修炼际遇有关,就是不知以后如何发展。

王守仁也已经默认了这一点,辛岁数次问他时能够感觉得到。

邸报里还提到,京城会逐渐减少“常例”的征收,关于“常例”他已经从王守仁那里有所耳闻,但看到这个消息,还是有些奇怪。

所谓“常例”,是刘瑾上台以后的独创,为了无所不用其极地捞钱,他规定每一个进京办事或述职的省级官员,办完事以后都必须向他缴纳上万两银子。

什么,你不交?不交也没事,不过是丢官回家或是坐牢丢命而已。

这么痛快的捞钱方式,怎么说停就要停了呢?

辛岁有些搞不明白这背后的弯弯绕,想来还要王守仁回来再问问他。

他又开始仔细阅读一条又一条枯燥的消息,试图把它们连接在一起,找出来一个始末经过。

如同织网,遇到不通的路径暂且搁置,疏漏的尽量补齐,太过密集的进行梳理分散,最终形成一张并不完美但线路清晰的网络。

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能力,若无名师指导,便要在关系场里摸爬滚打数年,才能有所成就。而且要天资聪颖,否则织网只能织成个四不像。

幸运的是,王守仁正是格外会教学生的名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