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1. 关于帛画的争议。(1 / 2)长生真的不好首页

李若溪都开始有点怀疑李安这家伙是不是看过拍卖会估价了。

但拍卖会估价也仅仅只是一个很大的区间而已,作为一个参考的标准,实际上并没有太过准确。

而李安的估价确实准确的有些可怕,对于这些个古董,他好像比其他人都要更懂一些。

接下来拍卖的东西,作为最后一组拍品的倒数第二件,也就是李安这次的目标。

那张半米高的帛画。

对于这幅帛画,古董界众说纷纭,不过大多数部分人都认为,这应该是一幅秦汉时期的帛画。

而且大可能出自宫廷之手,因为那其中的金线粗细程度,民间的作坊可做不到这样的工艺。

“这件拍品,想必大家在此之前都已经收到过消息,不少人或许还亲眼见过。”

“虽然大多收藏家认为这是一幅秦汉时期的帛画,但是最终的结论却还没有敲定下来。”

“所以说,这并不排除它可能是一幅前秦战国时候的帛画。”

“至于具体是哪个时期的,大家心里都有一个结论,接下来,便进入拍卖环节!”

“第三十二号拍品,起拍价两千万,每次加价最低50万!”

随着一声敲击,这幅帛画正式进入了拍卖环节。

古董界各个收藏家对这幅画的评论并不完全一致,不过可以归类为两个派系。

第一个派系认为,这是一幅秦汉时期的帛画,原因很简单,当时的战国并不具备完成这样细度的金线制作技术。

春秋战国时期也有金线,而且粗细程度也和这帛画里的粗细程度差不多,也被叫做金线。

但那并不是完全由金子做成的线,而是将金子融化之后,等着温度逐渐降下来,还没有彻底凝固的时候,将丝绸线放进去再拿出来。

这就相当于给丝绸线上了一层金子的包浆,这个法子确实能够做出及其细的像金子一样颜色的丝线。

这个办法后代也有不少人使用的,不过大都是一些没什么钱但又想装的中层。

并且这个办法非常考验对温度的掌控。

温度太高,丝线一融进金水中就会直接断掉,而温度太低的话金水凝固,丝线放进去再抽出来,粗细达不到标准。

这完全就是在浪费金子。

相比于中层经济实力的人,上层经济实力的人是不屑于这么做的,要做金丝,就要做完完全全都是由金子做成的丝线,而不是给丝绸上一层金子包浆。

这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战国时期,大多数金线刺绣都是这种技术,同时各个王族也在研究如何将金子拉出如同丝绸一般的粗细的样子。

到了秦汉时期,宫廷作坊才初步掌握了这样的技术,将金子融化成液体之后,将液体倒在专门的玉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