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洞村敬老院”。
夏如花这是要带师展他来村里的敬老院。
这让师展打破脑袋也想不到的地方。
“这里好美。”
这话是师展今天第二次说出口的话。
这里的环境,跟师展他偶然发现小竹林后一处小木屋一样,非常地恬静和优美。
一圈小围墙,勾勒出一个非常恬静的、小树林环抱起的一个大院落。
院落里可以看到的,是几排整齐的一层式的红砖青瓦的小楼房。
“这是我们石门洞村原来的知青点。”
夏如花一句话,就把这里的历史来源说的一清二楚。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一个历史时期的特定的历史产物。
在农村里拥有一个知青点,就是当年历史遗留的痕迹。
师展他是从少有的文学作品中读到过这样一个澎湃的历史时期,从素描式的影视剧里看到过有这样的画面,从而从中了解到了有这么一个带着政治色彩又褒贬不一的历史事实。
走进大院门楼,看到宽阔的大草坪和那几排带着那个时代建筑特点的一层楼房,师展好像看到了,一群热血青年在这里洗衣做饭、打篮球、唱歌跳舞的热情奔放的情形。
“我爸说,当年这里可热闹了。”夏如花看到师展观察这里的建筑流露出迷惑的眼神时,这样说道:“城里来的年轻人,特别地活跃,整天唱啊跳啊的。有杭州的,也有上海的和温州的,都是大城市里来的人。”
看来,这里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青点,曾经的青春燃烧岁月。
能够把这样的地方,改造成现在的敬老院,同样的建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谱写着不同内涵的生活内容,不能不说这是一种非常具有眼光的大手笔。
“这是我家办的。”夏如花脸上洋溢着一种不易察觉的自豪神情说道:“我爸说,乡村生活好了,不能落下孤寡老人。乡村美不美,就看敬老院。”
乡村美不美,就看敬老院。
这话,概括的画龙点睛,含义深遂。
说着话,师展跟随夏如花走进一间敞亮大厅。
这大厅的布置,可以看出是迎宾室兼荣誉室。除了红木家具、精致盆景的摆设外,就是墙上挂满了许多奖状、锦旗、奖杯等荣誉标识,有如“国家级模范养老单位”等省、市、县各级表彰的标兵先进养老机构的许多锦旗。
特别醒目的,还有几幅各级领导前来参观视察的照片,而且都是那些令人敬仰的大大级别领导。
夏知秋就站在这些大领导身边,一脸幸福满满的微笑。
“太棒了。”师展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句。
“你是说我爸吗?”夏如花说道:“我也觉得,我爸真的很了不起,大家都称我爸是石门洞村的大孝子,全村人的大孝子。”
“全村人的大孝子”,这评价可不是一般人能拥有的。
能把全村的孤寡老人养在这样优美的环境里,说明村民们的评价有根有据。
“你爸还是全国劳模吧。”师展想起了那本《箬溪乡贤群芳谱》里写的夏知秋。
“你是怎么知道的?”夏如花盯着师展的脸庞说道:“我爸的称号可多了,全国脱贫致富模范带头人呀,全国优秀党员呀,全国优秀基层党支部书记呀等等,好多好多呢。”
师展看着夏如花的脸庞,突然就想起了那些喜欢夸耀自己父母的幼儿班的小盆友。她这份自然流露的情感,真的非常地童真和纯粹。
“花花,大家好想你。”
师展还在专注地看着眼前墙上这些,无言叙述着夏知秋其人其事的精彩画面时,身后就有人这样动情地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