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学名:Areca catechu L.),是单子叶植物纲、初生目、棕榈科、槟榔属常绿乔木,茎直立,乔木状,高10多米,最高可达30米,有明显的环状叶痕,雌雄同株,花序多分枝,子房长圆形,果实长圆形或卵球形,种子卵形,花果期3-4月。形态特征
茎直立,乔木状,高10多米,最高可达30米,有明显的环状叶痕。叶簇生于茎顶,长1.3-2米,羽片多数,两面无毛,狭长披针形,长30-60厘米,宽2.5-4厘米,上部的羽片合生,顶端有不规则齿裂。
槟榔
雌雄同株,花序多分枝,花序轴粗壮压扁,分枝曲折,长25-30厘米,上部纤细,着生1列或,2列的雄花,而雌花单生于分枝的基部;雄花小,无梗,通常单生,很少成对着生,萼片卵形,长不到1毫米,花瓣长圆形,长4-6毫米,雄蕊6枚,花丝短,退化雌蕊3枚,线形;雌花较大,萼片卵形,花瓣近圆形,长1.2-1.5厘米,退化雄蕊6枚,合生;子房长圆形。
果实长圆形或卵球形,长3-5厘米,橙黄色,中果皮厚,纤维质。种子卵形,基部截平,胚乳嚼烂状,胚基生。花果期3-4月。[2]
主要品种
世界已知的槟榔品种有36种,不同地区人们对这些栽培种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海南农民根据花序和结果情况将槟榔分为长蒂种与短蒂种,不同品种的槟榔产量、生物碱种类和含量、药用价值及生物生态学特征都有较大差异。生长习性
槟榔属温湿热型阳性植物,喜高温、雨量充沛湿润的气候环境。常见散生于低山谷底、岭脚、坡麓和平原溪边热带季雨林次生林间,也有成片生长于富含腐殖质的沟谷,山坎、疏林内及微酸性至中性的沙质壤土荒山旷野。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8°之间,最适气温在10-36℃,最低温度不低于10℃、最高温度不高于40℃,海拔0-1000米,年降雨量1700-2000毫米的地区均能生长良好。
繁殖方法
选种
一般采用海南本地种,果型以椭圆形、长卵形为佳,严禁从槟榔黄化疫苗区选种或购进种苗。选树龄20年左右的海南本地种作为留种树,且生长健壮、茎干粗壮一致、节间均匀且短、叶片8片以上且青绿、叶梢下垂、每年4蓬以上果穗、年结果多而稳定。果穗宜选择5-6月间充分成熟、结果大且多、果大小均匀的第2、3穗。
共8张
药用槟榔
育苗
种子处理:由于槟榔种子有1个后熟期,采收后应将槟榔种子摊晒5-7天,果皮略干,使其完全成熟后再进行催芽。用编织袋将晒好的槟榔种子装入编织袋中,放在阴凉处,每天早上或晚上浇水1次,连续15-20天,待果皮松软,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接着催芽。
热带雨林温室的槟榔树催芽:选择荫蔽地,作宽130厘米、高10厘米的苗床,床底铺1层河沙。将清洗好的槟榔果实果蒂向上,按3厘米行距排好,表面盖5厘米的土层,再盖上稻草等保湿物,每天浇水1次。25-30天后槟榔种子开始萌芽,此时剥开果蒂,发现白色生长点即可育苗。
育苗:用高20厘米、宽15厘米的营养袋装入3/5细塘泥或营养土(表土、火烧土、土杂肥按6:2:2混合),然后放进萌芽的槟榔种子,芽点向上,再用细塘泥或营养土将营养袋装满,后在营养袋顶端盖草。用水淋全湿为止。
栽培技术
园地
槟榔属热带雨林作物,对土壤要求并不严格,海南省一般在海拔300米以下的山地、边角地、低湿地均可种植。山地备地要在雨季前砍山、除草,在坡度超过15°的山地,要沿等高线挖1.5米向内倾斜15°左右的环山行。
平地备地要干净除草,预留防护林地,尽量创造适合槟榔生长的环境条件。低湿地备地先要起畦,再挖沟排水。
定植
选苗:经过1-2年的培养。选生长5-6片浓绿叶片、高60-100厘米的健壮苗定植。定植要求:一般于春季3-4月、秋季8-9月定植,以8-9月雨季定植最佳。行距2.5-3.0米,株距2.0-2.5米,定植1500-1650株/公顷。
定植方法:种植前开挖种植穴,山地沿等高线环山行内边挖80厘米×80厘米×45厘米穴;平地开挖穴的规格是上口60厘米、下口50厘米、深40厘米;低湿地开挖穴应在畦上,不宜太深,12厘米即可。
开挖穴时应注意把表土和心土分开堆放;回土时先回表土,再用过磷酸钙或农家肥混均匀后回入穴中。营养袋育苗移栽前应将营养袋除去,种苗后淋足定根水,并盖根圈草。
管护
除草培土:槟榔植株成活后,要及时把灌木砍除,留下一年生的革命菜等叶生杂草覆盖地面,保持土湿润,有利于槟榔生长。一般每年除草2-3次、培土3-4次,促进根系的生长。
槟榔(含苞)
间种:为抑制杂草的生长,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可在槟榔园地中种植绿肥或豆科作物,改善槟榔生长环境。
施肥:幼龄树,幼龄槟榔为营养生长阶段,其生长主要是建造根、茎、叶的营养生长,需要氮素较多,施肥应以氮肥为主。一般每年施3次,每次施农家肥或塘泥5-10kg/株、磷肥0.2-0.3kg/株,施肥前先在槟榔树冠两边开深30厘米沟,然后深施,回土。随着植株的成长,年施肥总量逐年增长,施氮磷钾复合肥0.5-0.6kg/株,果实收获前1年应加大氯化钾的用量。每次施0.2kg/株。
成龄树,成龄树槟榔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对钾素的需求较多,故成龄树应以增施钾肥、磷肥为主,氮肥为辅。一般每年施3次。第1次为花前肥,在2月开花前施下,施农家肥或塘泥15kg/株、氯化钾0.15kg/株;第2次为青果肥,此期叶片生长旺盛,果实迅速膨大,需要较多氮素,施农家肥10-15kg/株、尿素0.2kg/株、氯化钾0.2kg/株,或施氮磷钾复合肥0.3kg/株;第3次为冬肥,以施钾肥为主,在11月施农家肥15kg/株、磷肥0.5-1.0/株、氯化钾0.2kg/株。
采收
海南槟榔采收期一般从8月至翌年4月左右。果实达到24-32个/kg时即可采收。病虫防治
槟榔树易发生的病害有叶斑病、叶枯病、炭疽病、疫病、果穗枯萎病、叶细菌性条斑病、芽腐病、黄化病等。虫害主要有红脉穗螟、叶蝉、蚜虫、粉虱,蚧壳虫、红蜘蛛、椰心叶甲等。槟榔病虫害防治应以综合防治为主,即在治病的同时兼治虫害,在杀虫的同时兼治各种病害,同时,要及时清园,方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蚧壳虫、叶蝉、蚜虫、红蜘蛛等虫害,同时并发烟煤病、炭疽病等,可用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0g+70%甲基托布津20g+200万IU农用链霉素3g对水15kg喷雾,7-10天喷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