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4章 慈善嘛,妇人最合适了(1 / 2)医治大唐首页

虽然勋贵们捐款,是配合着皇后娘娘做些锦上添花的事情。但说到底也是冲着做善事去的。

如果义诊完事儿时,作为发起者的上官皇后一分钱没出,还凭白落了三十万两,这话好说不好听啊。

一旦传到民间,百姓们甚至会认为皇后是打着行善的名义敛财,那后果可就严重了。

道理武装都明白,婉儿自然更加清楚。眼见着武卓犯难,也没了看热闹的心思。

提议道:“不如我们将范围扩大一些吧,不再局限于义诊。”

“怎么说?”武卓没太懂。

“统计全洛阳及周边村县的贫户,每户按人头发一些钱粮。如果还有富余,就将范围再扩大一些。”婉儿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统计起来是个大工程。”武卓不太同意婉儿的办法,但没有直接拒绝。

略作思考后认真的说:“其一,人情故里无法避免,各级官员小吏在统计时难免会夹杂私货。

损失些钱财不要紧,关键是百姓不患贫而患不均。眼见着有人占到便宜,家境相当却没捞到实惠的就会不满,甚至会闹将起来。

补助的范围越大,这种事出现的就会越多。

那时候我们怎么办?逐一的去查实?”

婉儿下意识的摇了摇头,她只是想把这次得的善款用掉,可不想招惹麻烦。

“还有一点,俗话说救急不救穷。穷人分好多种,不排除一些家庭人手壮丁不缺,就是因为懒惰才过不好日子。

给那些人发钱粮,等于滋长他们惰性。”

“有理!”婉儿神情愈发的认真,仔细思量一番后问武卓:“那你说该如何做?难道我们要越过衙门亲力亲为?”

“不如这样吧。”武卓参考着婉儿的思路说:“此次参与义诊的民间医者,暂时来看很难分出高下。

不如这边事后,再去长安和周围其它几个大城走一圈儿。

以年前为限,尽量多照顾几个地方。最多以差旅补助的名义给他们发些银钱。

还有太医署的那帮老头儿,一个个闲的整天白拿俸禄,把他们也派出去。”

“这个主意好!”婉儿兴奋的拍了下手,而后仔细盘算起来:“离元日还有一个半月,组织得当的话,除了长安外少说还能走三个地方。

如此一来……大约二十万两就花出去了。还剩下十……”

“我们可以趁着这段时间,统计一下真正生活困苦的人家。嘶不对……”武卓话说到一半儿摇了摇头。

又仔细想了一下才继续说:“不如这样,生活困难只作为补助钱粮最基础的要求。

在这个基础上,选出孤老残疾切实困难的,孤儿寡母生活艰难的,孝子肖女供养双亲的。

还有……给残疾军人,和为国捐躯者的双亲也发一份慰问。”

“有你的啊!”婉儿的心情简直不能用惊喜来形容。

实打实的夸了武卓医句,小声说:“如此一来,娘娘再补贴个三五万两,省得日后有人背地里说小话。”

刚高兴了没几秒,忽然又皱起眉来,摇着头说:“不妥,不能那样做。”

“为什么?”武卓不解。

婉儿张口欲言,顿了一下左右看了眼,确认没人注意这边,才小声吐出两个字:“忌讳。”

武卓愣住,但很快明白过来。

皇后毕竟只是皇后,如果真照着武卓说的那般做,便有邀买人心之嫌了。

想明白了婉儿在忌讳什么,呵呵的笑着说:“好办!”

“好办?”婉儿不解的看着武卓。

她严重怀疑眼前这家伙,根本没搞明白自己担心的是什么。

武卓稍稍凑近了些,小声说:“娘娘一个人做是忌讳,但这次的钱是大伙儿共同捐的啊!”

婉儿眼睛一亮:“你的意思是,从勋贵里选出几个来,用大家的名义做,而娘娘只是个领头儿的罢了。”

武卓摇头,纠正道:“不是从勋贵中选,而是长公主啦,还有勋贵们家中的夫人。毕竟慈善这种事,一帮有钱又有闲的妇人来做,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这一瞬,婉儿眼底几乎浮起了一闪一闪的小星星。仿佛重新认识了武卓一般,盯着他怔怔的看了好几秒。

等回过神的时候,发现武卓正笑眯眯的看着自己,两颊瞬间羞的通红。

赶忙低下头,局促的咕哝:“我…我得赶紧回去跟娘娘商议一下。”

一句话说完转身就走,可走出两步后又转了回来。小脸红扑扑的说:“对了,你最好去长公主府上走一趟。”

“长公主?她身体有恙吗?”武卓奇怪的问。

“你可知此次捐善款的风潮是如何卷起的?”婉儿羞怯稍去,笑容里有些犯坏。

“我听说是长公主、太子、三皇子和荣国公带头捐款,其他家才纷纷响应的。”武卓回话时已经意识到事情似乎不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