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5章 6.纸甲(二)(1 / 2)出东吴记首页

纸甲可能是唐末懿宗时的徐商所创,当时徐商拜河中节度使征讨“突厥残种”,率领千人,“襞纸为铠,劲矢不能洞。”五代末期,淮南农民起义,也“积纸成甲”,时人称之为“白甲军”。宋代武经总要前集更将甲铠分为“铁、皮、纸三等”,纸甲在水军中得到广泛运用“水军所需者纸甲”,而且依照宋律,民间私藏纸甲五领便要受到刑罚。明代抗倭时,茅元仪更推崇选用纸甲,因为“天雨地湿,铁甲易生锈烂,必不可用矣。”

从史载文献来看,纸甲应是一种较具防卫力的甲胄,且极适合在多雨及多水道的南方地区使用。因而众人一致同意制作纸甲,对此几乎没有什么异议。

确定要制作纸甲之后,大伙也都很兴奋,当即来到造纸工场,合议制甲之事。冯氏兄弟与宋信、胡乂等俱是三分疑虑,七分好奇,也想看看才识卓异的诸公究竟要怎样将这纸甲制出来。

纸甲的形制大约是札甲。而纸甲之甲叶,大概是极厚的。因为从史载文献来看,无论是“襞纸为铠”还是“积纸成甲”,抑或茅元仪所谓“若纸棉俱薄,则箭亦可入,无论铅子!今须厚一寸……”,都强调须将纸张层层叠加。其实只要稍有生活常识便知,像那种内有上百张纸的教科书,实际上也是较为坚韧的,具有一定的抗击打能力。

然而具体该选用何种纸张,在叠加各种纸张时又应如何处理,这些具体问题,史无明载。众人一时商议不定,决定闭起门来查阅资料。于是他们屏退胡大目等一干造纸工场工人,又将冯氏兄弟与宋信、胡乂等人打发走了。王道潜也让赵姜先回去休息。

众人在东山基地数据库的资料中,首先找到了明人朱国祯在其涌幢小品中对纸甲的描述:

“纸甲,用无性极柔之纸,加工锤软,叠厚三寸,方寸四钉。如遇水雨浸湿,铳箭难透。”

值得顺带一提的是,朱国祯是将纸甲与棉甲并列论述的。从他的描述来看,纸甲的防护力似乎比“以棉花七斤”制成的棉甲都还要来得强一些,因为按他的说法,这种棉甲是“鸟铳不能大伤”,相比之下,纸甲却是“铳箭难透”。

朱国祯所述制作纸甲之要义,当在“用无性极柔之纸”与“加工锤软,叠厚三寸,方寸四钉”这两项。后者比较容易理解,费解的则是何谓“无性极柔之纸”?

为此王道潜等人又开始苦查资料。令他们感到惊异的是,原来央视科教频道有套节目,专门还原历史上种种神奇技术发明,其中有一期节目就运用现代科学知识,试图还原“纸甲”。这期节目为多为文科生的穿越者们提供了极为有益的参考借鉴。

众人索性闭门围着电脑,将这期近一个小时的科普节目看完了,又各自做了许多笔记。

在该节目中,“无性极柔之纸”被理解为长纤维的纸而“加工锤软,叠厚三寸,方寸四钉”被凝练为了须通过叠加、涂胶等方式,增强纸与纸之间的粘合度与韧性。如此一来,经过层层压叠后交错盘结的长纤维,不仅能增强纸张自身的抗撕能力,亦能提升其强度同时长纤维还能使纸将胶更好地吸收。

因此,该节目在材料上选用了麻纸作为制作纸甲的材料。因为从显微镜的观察结果来看,麻纸纤维长,且交错结合力比其他纸类更强。

此外,为使最后成形的纸甲甲叶强度更高,在叠加纸张时,还须以横纹与竖纹交错的方式叠加上下两张纸这就像在一个微观的尺度上搭积木,即使中间某条积木被抽取、破坏,整体结构却仍无大碍。

沈梦熊在看到正是可以用麻纸来制甲时,早已兴奋地道:“之前我有一段时间拘泥于复原两汉时的造纸技术,就用了大量黄麻,布头和破履这布头和破履还都是我从东硖里的一些里民那里搜刮来的结果制成了许多能明显看到纵横交织的帘纹的麻纸。当时道潜连如厕用纸的资格都不给它。想不到现在竟然反而派上了这样大的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