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假惺惺(1 / 2)带上家当来穿越首页

第二天李雨晴醒来天才刚刚亮。隔壁两位老人已经起来了。

昨晚回来倒头就睡竟然忘了进空间。

起床洗漱。后院很多东西东倒西歪的,地板也湿漉漉的。昨晚上下了大雨,她怎么一点也没听到。

她简单做了早饭,煮了一大锅瘦肉粥,连着中午饭一起做,连卢小英和娟娟的都做了。她自己吃了以后,又把昨晚的脏衣服洗了。

交代卢小英帮忙照看香丫,她就去集市买食材和锅具。开店肯定是要的,目前先把摊子摆好,把知名度打出去再说。

还是先去竹艺店定竹签。然后买了常见的菜。

菜市场杂货摊的茱萸昨天就卖完了,老板还没来得及进货。她要去找别的杂货铺了。

她想起珍珍大姑家是开杂货店的,决定去看看。于是就找了僻静的地方进空间放东西。扛着空盆子去大姑家了。

问了两次路,顺利的找到了杨记杂货铺。

店面不大,东西摆得比较乱。

她进去也没见有人在,就试着喊到:“老板?”

“诶!”从柜台伸出一个男人的头来,“姑娘,你要买什么?”

“有茱萸买吗?”

“有!在你左手边。”

“哪儿呢?”李雨晴没瞧见。

老板干脆走出了告诉她。“在这里。你要多少啊?”

她尝了一颗,和昨天买的味道差不多。大姑家的货有蛮多,她今天打算多买一点。

“怎么卖呀?”

“八文一斤。”

比昨天的人贵一文。

李雨晴试着讲价:“七文一斤卖不?我多买一点。我昨天在市场就是七文一斤呢。”

“哦,这样啊,我去问问,你先等一下。”说完,老板就进里间了。

不一会儿出来,说:“卖不得啵,市场的货和我们的不一样的。你越买得多,我越赚得少。”

李雨晴买东西很不会讲价的,所以她平时总是网购。

“老板,我是白沙村的。你就卖少一点嘛!”

“你从白沙来的呀?那你认识莫珍珍吗?”

“认得啊。她和我玩得最好了!”李雨晴笑着说。

“你是哪家的啊?”杨军闻到。

“我叫李雨晴”。她如实回答。

“李家的啊!”不知道!

“这样啊,那你要多少斤?要不你买一斤我送一两给你,得不?”既然是岳家村里的,万一是亲戚也不一定。一点都不少的话,在村里不得被骂死啊。他得给小琴面子。

“太好了,谢谢杨叔叔!”也就是说买十送一!能这样也不错了。李雨晴那天知道珍珍表哥姓杨,所以她叫老板杨叔叔应该没叫错。“那帮我称十斤吧!”

“十斤?晓得这里够不够哦。”杨军把整袋茱萸提起来,称了称,勉强有十斤。可这样的话,还要送一斤就没办法了。

“这样吧,这里十斤,就算你七十二文吧。”

“好的。带子能一起给我吗?”

“可以。”

“你买这么茱萸干嘛?”杨军顺口问道。

“拿来吃啊。”

“哦~”,吃这么多茱萸啊。这辣味习惯吃的人就爱,不习惯的人吃了嘴巴难受得紧。

“杨叔叔,下次又来你家买。”

“行啊!”十斤十斤的买,下次他得多进货了。

买完茱萸,她又买了一个盆,二十个碗,一百双筷子。有塑料袋多好啊,就不用费劲这么多买碗筷了。

香料、花椒、红枣等干货也买了不少。

买食材一下子就花了二两银子。

去东街市场大铁铺定了两个火炉。又问了木匠店,买了一块不规整的大木板。二厘米厚,三十厘米左右宽,一米左右高。

照例把东西送进空间。端着木盆继续逛。

她一直都有留意租房信息,可惜没有看到。

既然是做吃食,她住不起县城中心繁华地段的房子,租在边缘的地方是最好的选择。

要是摆在学校附近的位子,吃的人会比较多。

上次已经来过县学,路也算熟悉。这次来看得就比较仔细。

旁边的高门大户是租不起的。她一直走到河边。

码头有老农在卖枇杷、李子、芭蕉等水果。

通往县学书院的石板路旁有几户人家。她看到一户人家旁边有一个棚子。估计是牛棚猪圈之类的,现在不用了,废弃在一旁。

县学附近只有卖粑粑、炸鱼和水果的摊子,没有小吃店,连一家米粉店都没有,那么学生只能在书院里吃饭,或者走远一点吃。

她特别中意,要是租下这个棚子,改造一下就完美了。

走近房子,她向里面望。门是锁着的。应该是没人在家呢,隔壁几家也没人。

失望的转身,看来只能摆着摊子了。

她向卖粑粑的奶奶打听,沿着书院门口的这条石板路再走一截,就是泥巴路了。继续走一里路就走到矮山村,再走二里路就到田家河。然后就会走到漓江边。

老奶奶家就是田家河的。她每天早上都来书院门口摆摊卖油炸。

李雨晴买了一个油炸芋头饼,沿着河边边走边吃。

走一截果然就是泥巴路了。还是挺宽的路。路的一边靠河,河面上飘来一张张竹排。有打鱼的老翁,有过渡的来往客人。河的沿岸种了一排竹子。

另一边是农田。

雨过天晴,泥巴路还有些泥泞,碧蓝的天空倒映在农田里,再有青山做背景,好一派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现在的稻谷刚种下不久,远远望去一片新绿。藕塘里荷叶已经展开了叶片。路边的菜园,蒜苗、豆角秧、南瓜苗刚长出来。枇杷树结满了果子,可是太高了,她摘不到。再过半个月杨梅也要红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