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白素芝也不是光靠这样便可转证仙道,最好的办法还是要为她重塑肉身,彻底超脱原身之限。&t;/p>
这件事对于如今的郭岱来说,简直是轻车熟路了,唯一就是缺天材地宝。&t;/p>
所以郭岱留下显像分身继续指点白素芝,本尊便离开已经完全笼罩幽谷的洞天结界。&t;/p>
……&t;/p>
郭岱需要炼制神丹的天材地宝,最好的方法当然是去找代山宗。&t;/p>
如今的代山宗已经成为玄黄界的统治者,跟过往朝代邦国不同,代山宗总共十二位魂王,是为天下共主。但具体政务,则是通过委任总督、划分疆界进行管治。&t;/p>
总督位高权重,相当于一方诸侯,可总督的位置并不能世袭,定时还要向魂王汇报,更别说总督的重要任务,便是为代山宗提供炼魂术的各种的需求。&t;/p>
不过代山宗对炼魂术的需求,无非是一些天材地宝与修行灵地,至于门人挑选,魂王们反而有自己秘而不宣的手段,不必总督们插手。&t;/p>
实际上天材地宝的需求消耗也并不是那么大,因为炼魂术发展到今时今日,适合炼魂术运用的灵材基本已经确定,世上各处矿脉与出产之地也都是代山宗派遣门人严密掌控,连开采都几乎不会让普通人参与。&t;/p>
除此之外,代山宗对灵根修法的态度则宽松得多,将辨识灵根天赋、术兵的炼制打造,完全公开传世。同时魂晷也因为有曜真城法阵的类似功用,灵根法术的互易也变成一种典章制度。&t;/p>
甚至在部分总督辖区,是要求修士定时将法术贮存于魂晷之中,以此换取更多的修炼补益之物,渐渐演变成一种剥削行为。&t;/p>
代山宗一开始对这些事并不重视,因为哪怕是初代魂王,这样的事情都已经司空见惯。只是没想到灵根法术互易的制度,引起了大量修士的不满,甚至在部分总督辖区爆发的叛乱。&t;/p>
叛乱的修士也不知道从哪本旧书上找到正法修行的说法,于是组建了正法会,一时间追随者多达数十万,这可全都是灵根修士!&t;/p>
正法会在接连赶走了几位总督之后,已经将不满指向了代山宗,认为代山宗乃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推翻代山宗、诛杀十二魂王。&t;/p>
十二魂王如今已经都不怎么理会世事了,他们在开拓时代过后,便认为代山宗应该垂拱而治,将很多权力下放给了各位总督,平日里不是闭关就是精研炼魂术而灵根修法,如果有什么进展才公诸于众。&t;/p>
所以叛乱最初,十二魂王只是稍稍过问了一下相关总督,甚至是让他们多采取安抚怀柔之策,必要时可以妥协。&t;/p>
只是十二魂王估计也没料到,他们的忍让在总督们看来几乎是断了自己日后的财路与精进门径,总督们的严厉镇压让正法会的反抗更为激烈。以至于到了最后不可收拾的地步。&t;/p>
所以当十二魂王主动了解事态时,正法会已经凝聚滔滔之势,魂王们虽有怀柔之心,可不代表他们真是软弱可欺,毕竟初代魂王可是跟着郭岱与冥煞,从尸山血海杀出来的。最早的两位魂王,可是亲手缔造了覆灭红薯岛三大土邦的事迹。&t;/p>
代山宗毕竟是主导世间数百年的强大存在,如今玄黄界的修士不比过往,不是各家各教传承不一,对炼魂术与灵根修法的了解,有谁比得过代山宗?&t;/p>
面对正法会的滔滔大势,代山宗不慌不忙,首先将陷在正法会掌控下的魂晷全部毁弃。&t;/p>
经过多次改良的魂晷,可以说是如今这个世道的核心器物。如今魂晷遍布世间各处陆洲、大大小小总督辖地,甚至偏远极地都有安置魂晷。&t;/p>
因为魂晷本身已经不仅仅是为了炼魂术所用,也包括传递信息。代山宗在继承了虚灵无量妙音塔的技艺后,对罗霄宗残存的铁符镇治塔也进行了解析与探究,最终将魂晷打造成如今这种寰宇神念脉络。&t;/p>
修士无论是以神魂还是灵根法力切入魂晷,就可以进行通讯,而更不用说灵根修士的数量,远比当年方真修士要多得多。&t;/p>
除此之外,魂晷对于灵根修士最紧要之处,便是其乃互易灵根法术的功用。虽说如今魂晷因为不同作用已经有所区分,互易法术的魂晷并不是这么遍布世间,但数目也相当不少,其地位乃是一方总督辖地的重中之重,是最机要的武备。&t;/p>
当正法会推翻了总督,却没有毁坏这些魂晷,因为魂晷本身也是用来正法会用来对抗代山宗的工具。&t;/p>
可惜的是,如今这个世道,世人早已习惯魂晷的存在,却没有人意识到,魂晷就是代山宗的产物。十二魂王掌握着世间所有魂晷的最高权限,想要关停毁弃哪一些,全凭魂王们一念之间。&t;/p>
一夜之间,正法会所掌握的所有魂晷,直接炸成了碎片。没有通讯魂晷,正法会就像盲人一般没有易法魂晷,等同打断最重要的战力支柱。&t;/p>
更甚者,专司精炼灵材的炼器魂晷、用于养炼灵根神魂的养元魂晷,全部化作碎片,连置身附近的人都被炸死炸伤不计其数。&t;/p>
当魂晷炸毁之后,代山宗立刻发动全面反扑,以第七、第八、第十一三位魂王为首,花了半个月功夫,直接将正法会夺取的辖地分割成两半,然后围歼其中一部分正法会势力,毫不留情地将投降的修士直接抽魂。&t;/p>
要知道代山宗的炼魂术,最早就是阴险恶毒的邪术,只不过后来被魂王们发现其中精妙之处、另辟蹊径,可不是代表他们就此忘了老本行。&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