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公子小生24(1 / 2)幼崽成长计划(快穿)首页

父子两人,不对还有一个昏昏欲睡的虎头,在福安院内聊了许久。

吴王告诫小生,这样的想法不能宣之于口。

不管是先生还是老师,都不行,毕竟他们本身就是公卿中的一员,谁也拿不准他们在想什么。

想要真正做到考试选官很难,不过现在吴国正在经历变革,董文磬已经开始着手变革军功了,有了军功选将之后,再改变选官的方式,会好一些。

虽然小生不是很认同董司寇物化子民的思想,但知道这些事后,他很敬佩董司寇,敢冒这样的风险。

“阿父,你会不会觉得小生很懦弱,居然躲在你们身后,不敢站出来……”

“你觉得我们会这样想?”吴王觉得自己被儿子小看了。

“阿父不会,董司寇也不会,小生会,小生觉得自己还要再勇敢点。”

吴王点了一下他的额头,说道:“不过九岁小儿,要什么勇敢,能帮上忙就不错了。”

“小生很能干的。”

“嗯,阿兄很能干。”睡得迷迷糊糊的虎头附和了一句,随后眼睛又闭上了。

“你现在还小,这些事情有阿父和众臣在,你可以依赖阿父,不过等阿父走了,你就得靠你自己了。”吴王摸了摸两个孩子的脑袋,虽然还没下定决心,但该说的还是得说。

“阿父!”小生呼吸一滞,他不敢想象没有阿父的日子。

“好了,总有那么一天的,今日好好休息,等你再大一点,就算你想休息也没那么多闲暇时间了。”

小生轻轻点头,抱着弟弟进入内室。

吴王陪着两个孩子入睡,想到董文磬说的话,既然儿子有这样的心思,当阿父的当然要为他铺路。

最重要的是这个方法,可以抑制那些所谓的世家,能让朝廷选拔出真正有能力做官的人。

-

因为小生的参与,吴律的惩罚力度分了等,每当官吏抓捕到一人,就会大声念出他所犯之罪,就连世禄公卿之子也没放过。

那些世禄公卿真的恨死董文磬这贼子了,竟然用律法来约束他们,可当他们深究时,却发现这人的身后还站着一个人,是公子澈。

这不得不让那些人深思,公子澈究竟是怎么想的。

-

之后又有好几个王孙贵族身先士卒,让吴国子民都知道,这绝不是开玩笑了。

子民们又喜又怕,喜的是这些有权有势的纨绔行事收敛了,怕的是律法严苛,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犯法。

所以当有官吏在望兰城各个城门讲述吴律的时候,吴国子民纷纷前去倾听。

因为公子澈的建议,他们讲起律法来通俗易懂,还举了好几个例子,这样一来,这居然成了望兰城少见的娱乐活动。

董文磬看到这一幕,有些不愿,公子澈这是在启民智啊,这些人要是聪明了,还会安生的待在吴国吗?

“会的。董司寇,聪明人会比较、选择,吴国比其他国家强大,律法更加完善,光这两样,百姓就不会走。”

“因为公子,臣愿意再看看,不过公子,你要记住,吴国子民是吴国的一部分,该算的,还是得算。”董文磬说道。

小生点头,眼睛看着围在一起的子民,因为每日都会有人来讲律法事例,子民的话多了不少,话多了,思想的碰撞也就多了,他们更活泼了。

-

这次小生出来,遇到董司寇是个例外,最重要的是要见一个人,一个两年不见的老熟人。

“公子,两年不见,小人差点没认出来你。”王奉长笑着说。

“我以为回到吴国后,就能见到王先生,却没想到三月后你才回来,此程如此危险吗?”小生担心地问道。

王奉长有商队,当小生在陈国的时候,他就以陈国为中心,在各国之间往来。

直到两年前,小生从一老农口中得知了种子的重要性,且各地种子不同,便让王奉长收集沿途的种子。

起初小生只是想要新奇的种子,但他的老师孙白却有了旁的想法,让王奉长收集各国粮种,若是有好的粮种,田地的收成便可以提高一些。

知道此事有利于子民后,小生便着手去办了。于是王奉长就在各国奔波,暗地里打听优良的粮种。

在知道公子要回吴国时,他也没有回来,而是派人过去,收拾东西,他直接去吴国找公子。

“公子有所不知,虽然说上位者看不上种子,但是各地不乏有识之士,一些产量高的,耐旱耐涝的粮食种子,都被看管的极为严实。”王奉长叹了口气。

很快,他又精神了,说到:“但这些难不倒小人,运出了些许,虽然少了些,比没有强些。”

小生严肃的点了点头,说道:“这件事情你办的极好,不论这些种子如何,总要先培育一番,看看成效才行。这份功劳,我会如实上报给父王,对了,这几日你多看看吴律,我的门客,定是有才能的人。”

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个要求的王奉长,听到公子这么交代,亦是满脸严肃,决定要回去好好看吴律。

然后,他收到了两车竹简,他这辈子读过的竹简,也就这么多了……

-

吴王看着各种各样的粮种,当即让农务官带去种植,如果里面真有一两种收成高的粮种,就是吴国子民之福。

至于小生,如今还是读书为主,不过吴王已经让他开始接触政务了。

乐菁早有心里准备,神情淡然,不管怎么样,如果大王真的要让小生继位的话,那么小生只能是她的儿子。

其余人心思不定,反而是常常跟在小生后面的虎头不干了,他要跟着阿兄。阿兄回来的这段时间,是他最开心的时候了。

他不要一个人读书,被母后盯着很恐怖的,虽然要一起听父王和老头子们的碎碎念也比较烦。

看着可怜巴巴的,在地上滚来混去的虎头,小生头疼,最后只能把他带上了。

兄弟两人边听边学,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过小生更了解吴国的现状了。

虎头还处于半懂不懂的状态,但让他出去读书,他又不肯,非要黏着小生。

索性小生也不是日日都去,大部分还是在福安院听老师先生们讲学,虎头就在另一边启蒙,两人一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