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七十四章 辽东局势(2 / 2)初唐小国公首页

等大唐的人赶过去,他们又麻溜的跑了,压根不和大唐的士卒照面。

这件事虽然对大唐没造成什么损失,但确实有些恶心人!

如果说修建长安李世民还能不当一回事的话,高句丽妄图策反室韦、契丹、靺鞨等族的行为就彻底激怒了李世民。

毕竟以高句丽的人力、武力,再加上辽东的气候,高句丽的长城即使能修出来,也不可能有多牢固,有火药在手的李世民压根就不放在心上。

但要是真的让高句丽策反了室韦等部族,开了这个口子,李世民这个天可汗还有什么威严可谈?

新仇旧恨一起算,得到这个消息后,李世民就召集群臣开始正式讨论征伐高句丽的事情,算是把征讨高句丽这件事真正提上了日程,完全放弃了王宁之前所提的从高句丽内部分化瓦解的法子。

而让李世民要亲征则是因为高句丽做了一件捅李世民心窝子的事,就是大张旗鼓的要把辽城以西辽水边上京观重新修缮。

前隋三征高丽,让数十万中原士卒葬身辽东,而高句丽就用这些士卒的尸首在辽水边上筑了一座巨大的京观。

此事对中原来说当然是巨大的耻辱,大唐这几年战无不胜,已经很久没人敢在李世民面前提此事了,而高句丽却在这个时候重修京观,气得李世民当即表示要亲征辽东。

但到底是不是因为这件事李世民才有亲征的想法就不得而知了。

李世民要亲征,文武百官没一个人赞同!

特别是一群大将军,胡搅蛮缠的有之,痛哭流涕的有之,陈述利害的有之,总之就是不能让李世民亲征!

征讨一个小小的高句丽而已,何至于要李世民亲征?

那朝廷养着他们这些大将军干什么?

私心自然也是有的,如今的大唐不止有火药,还有威力巨大的火炮,在这些大将军看来,征讨高句丽不会比征讨吐谷浑难多少!

李世民要是去了,这头功还有谁敢抢?

这可是灭国的功劳啊,你一个皇帝和臣子抢这个功劳干什么?

当然也有人是觉得李世民原本就是带兵打战的大将军,但自从登基以后就再也没亲自领兵打仗,这是手痒了!

文臣自然也是不同意的,都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既然是皇帝,就好好的呆在皇宫里才是对大唐最有利的事情,别总是想着什么御驾亲征!

于是每日的朝会就变成了文武百官苦劝李世民的日常。

李世民不怎么在乎百官的意见,但对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程咬金、段志玄、李孝恭、李勣等人的意见还是赞同的,朝会结束后就把这些心腹叫到偏殿去。

李世民的人格魅力是极为强大的,这些人又是他真正的心腹大臣,被李世民叫去几次后,便也只能同意李世民亲征这个提议。

三省六部的大佬还有一群大将军都同意了,百官反对的声音也渐渐弱了下来。

于是李世民亲征这件事就定了下来。

皇帝亲征可不是小事,首先便是安排后事,也就是为了以防万一,得定下监国的人选。

这事虽然听起来有点不吉利,但却是必不可少的流程,毕竟大唐的稳定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李承乾作为太子,这些人的太子也坐得稳稳当当,当然是不二之选,于是李承乾被任命为监国太子,在李世民东征期间监理国事。

然后就是辅佐李承乾的文臣,这些都是李世民一言而定,他只带着杜如晦出征,房玄龄、魏征、虞世南等人尽皆留下来辅佐李承乾。

毕竟他领兵亲征,后勤是重中之重,没有房玄龄在长安,他也不放心。

武将这边就热闹了,没有人愿意留在长安,连久不理政事的李靖在听说了李世民要东征后都入宫求见,想跟随李世民出征。

李靖都有这样的心思,就更别提程咬金、段志玄、刘弘基这些大将军了。

这些人三天两头往皇宫里跑,在李世民面前撒泼打滚。

李世民被烦得不行,只能先把留守长安的人定下,首先就是李靖和李勣,这两个姓李的,李世民一个都不想带。

李靖是单纯的不想带,李勣是要留在长安辅佐李承乾。

这两人定下了,李孝恭也被留在长安,其他人则是能带上的都带上,程咬金、段志玄、牛进达、刘弘基、尉迟恭…,秦王府的旧臣,是一个都没落下。

事情定下后,李世民就让人写了一封国书让人送去高句丽,大意是高句丽你这段时间有点膨胀了,不乖了,大唐不高兴了!

本着不起兵戈的原则,劝你马上停止那些见不得人的小手段,马上拆除京观,再把中原将士的尸骨收敛好送到大唐来请罪!

要是态度诚恳,大唐就原谅你!

这份国书明显不是奔着息事宁人去的,而是大唐向来讲究师出有名,即使要征讨高句丽也务必要占着大义。

这倒不是李世民和朝堂的一群大佬虚伪,而是一定要这样做,只有师出有名,领兵出征才能名正言顺。

这关乎士气,也关乎民心。

大唐的国书通过八百里急传送到了高句丽的高建武手上。

拿着国书,高建武仿佛能看到大唐李世民高高在上的嘴脸,心里只觉得无比的愤怒。

他知道大唐如今很强盛,甚至超过了隋朝最强盛的时候,但他也知道,高句丽就像是一个睡在猛虎身边的狼,还是一匹和中原有些深仇血恨的狼。

中原有句话叫卧榻之侧起绒他人酣睡,和隋朝一样,不管高句丽对李唐服从也好,不服从也罢,李唐一旦强盛,是肯定不会放过高句丽的。

所以哪怕大唐一日比一日强盛,他还是力排众议,在辽城和营州之间的关隘修建长城。

只有在高句丽的边境铸造一道坚实的城墙,才能在大唐攻打高句丽的时候不至于没有丝毫还手之力。

只是高句丽如今也不是铁盘一块,大唐这么些人一直对高句丽在辽东的小动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高句丽国内一些人觉得只要高句丽不主动去招惹大唐,大唐就不会搭理高句丽。

一些人甚至已经习惯了吃大唐的白糖,喜欢用大唐的玻璃器皿,喜欢穿大唐的衣裳……

一旦高句丽和大唐打仗,他们就再也没有甜到心里的白糖吃,没有精美的衣裳穿!

这些人只是失去了斗志,高建武还不怎么担心,他担心的是渊盖苏文!

渊盖苏文在高句丽有声望,有势力,手底下还有十数万士卒,高建武知道渊盖苏文一直看不起他,甚至有取他而代之的想法。

近两年,他几度派人对渊盖苏文动手,但都无功而返,而他身边的侍卫,也不止一次抓到想行刺他的人。

在拿到大唐送来的国书后,高建武知道战争已经不远了,而面对强大的大唐,高句丽必须团结起来!

思考了一整晚,他亲自写了一封书信让人送去给渊盖苏文,劝渊盖苏文暂时放下两人之间的恩怨,一起共同度过面前的难关。

为表诚意,他还许诺把自己的亲妹妹许给渊盖苏文!

两日后,渊盖苏文派人去见高建武,表示自己同意娶高建武的妹妹。

而且高建武还提议,高句丽应该联合新罗、百济、室韦、靺鞨等部族一起对抗大唐,他愿意亲自出使说服这些部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