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考察(2 / 2)康熙四十年首页

江河这种天然形成的屏障,虽然有可能能够带来一些运输上的便利,但同时也是阻碍交通发展的绊脚石。

在技术条件不发达的古代,大城市的建设规划,更多是依山傍水而建,无法实现跨江跨河的跨越式发展。

闻弦歌而知雅意,在其他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雷金玉答道:“目前来看的话,河道以南是比较合适的。”

“以后进出大量的人员物资,都需要通过城门,河道以南不会受到河流的影响,运输量的上限会比较高。”

到底还是有个思路比较清晰的技术人员,胤禵点点头,肯定道:“你也不要只盯着眼前这点项目,一旦轨道通车之后,就会产生大量的仓储和居住需求。”

“到时候的占地面积会比现在大上几倍,甚至是十几倍。”

“一旦轨道的位置选定之后,新区的发展方向也就定下来了。”

话说到这里,包括胤禛在内,还在犯迷糊的人,都反应过来了。

如果放在河道以北,整个新区受到通惠河的影响,只能往北发展。

规模比较大的话,又会诞生一个新的外城,套在朝阳门和东直门外。

从此汉人就可以从东南两个方向,彻底封死内城满人出京往山海关的快速通道,这恐怕是康熙以及宗室王公们难以接受的。

众人一同骑马,沿着河南岸往东前进,一路上还是比较平坦的,没有什么大的水面之类的不利因素。

通惠河的水流还是比较清澈的,只是水深不够,再加上水流过缓,部分河段比较容易淤积。

不过从水量上,供应日常生活生产的取水要求,已经足够了。

由于提前就已经心中有数,所以这次出行的工作,都进展比较顺利。

京城的发展方向,是有其内在规律的。

由于风向主要由西北吹向东南,而且西部和北部都是山区,自然是典型的上风上水区,比较适合发展高端一些皇家庄园之类的居住区。

而从广渠门到通州一线,属于下风区,就比较适合发展一些工业制造业等,可能造成污染的产业发展。

也正是因为西北和东南之间,还隔着整个京城,否则的话,康熙也没有那么容易就同意,胤禵聚集大量的人口,安置在京城附近。

从通州折返之后,胤禵和众人一起回到内务府,准备简单总结一下,更好推进一下进度。

众人坐定之后,胤禵道:“来往的路线,大家也都看到了。”

“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把整体的线路图,以及相关的人员、材料、预算等,整理出详细全面的资料,为下一步的实施打下基础。”

作为实验性质的原始版,胤禵几乎没什么太多的要求,能用即可,最好能把握下直线就更好了。

作为具备多年一线工作经验的工程师,雷金玉问出了最关心的那个问题:“不知十四爷您计划这条轨道应该多长时间完工?”

胤禵沉吟了一下,反问道:“你觉得需要多长时间?”

对于这个时候的施工技术,胤禵还真是不太了解,不过本着不懂就问的原则,估计也不会出大错。

作为乙方的雷金玉,自然希望越长越好,不过也不敢太过分,试探着答道:“快则六个月,慢则需要一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