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七十七章 电影首映(1 / 2)重生之工业狂潮首页

总的来说,东华员工在华夏属于中产阶级,准确点是中产阶层。

中产阶级算是拥有一定技能和技术的无产阶级,所谓“中产”并不稳定,他很容易跌落。

受年龄、疾病和行业发展程度以及其他不确定因素,这个阶层的人很容易变为“无产”

山姆一位社会学家曾经说:“大量的中产阶级,名下有房产、汽车和退休账户。

但是他们却始终在维持中产生活的边缘挣扎,可能年收入10万刀,但是在支付房贷、保险和养育子女费用后,将所剩无几。

这些家庭的主要生计维持者一旦失业,付不出房贷、车贷和各种账单,即刻沦入‘不稳定无产者’。”

现阶段,东华的员工正在成为中产阶层,老员工已经是中产阶层,这是一个几百万人的群体。

放大到整个华夏,未来的中产阶层将数以亿计。

21世纪以来,华夏进入投资创业的红利期,但竞争愈发激烈。

在1998年的金融危机后,大量国际资本进入华夏,在资本冲击之下,创业者的????????????????路其实很窄,特别是靠技术起步的企业,往往跪倒在资本面前。

加上官僚、买办之类的挤兑和打压,中产阶级向上流动的通道其实越来越窄。

失控的医疗和教育费用,不断上涨的房价,会让这些人越来越心情焦虑。

十几年后,蓝领工人以及多数白领,都不再说自己是中产者,中产阶级陷阱将出现在华夏。

中产阶层的不稳定直接导致社会矛盾激增,阶层利益难以调和,社会诉求无法同步,网上吵骂纷扰不断,极端事件频频出现。

以中产阶层代言人自居的陈立东,自然不希望这样的矛盾过早地激化。

他在努力寻求一种可行的路径稳固这个阶层,用金钱砸向“两新”工程算是措施之一,培养中产阶层的下一代也是。

华夏的教育体系,最早是模彷苏熊的,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大量工人。

这样的方式在建国初期包括改革开放初期和中期,对华夏发展的贡献都是不可磨灭的。

但这种填鸭式教学、培养人形机器的做法,在未来将不可持续。

随着几年之后,人形机器的后代替代他们走上生产线,内卷就出现了。

十几年之后,内卷会发展到躺平,最终导致绝嗣,年轻人不想奋斗、甚至不想结婚、生孩子。

延续香火、传宗接代,是传统华夏社会最重要的信念,能形成绝嗣的现象,足以说明阶层在固化,占人口大多数的阶层对未来充满着无奈。

破解这个问题需要一把钥匙,陈立东思来想去认为,这把钥匙就是教育。

为人父母者,为子女计长远,华夏的内卷,首先在教育。

教育的问题,从本世纪初就已经出现端倪。

从学前开始,家长们就要安排孩子们上各种辅导班,从小学一直到高中,孩子们就从来没有轻松过。

然而这样教出来的孩子,大多是他们父辈的翻版,大学毕业后还要走他们父辈的老路,这会让他们看不到希望和来路,更容易产生躺平的心态。

而陈立东的想法是,给孩子们换个教育方式,解开头脑中的传统的固有的束缚,帮他们去发现和探索新的领域。

总之,赛道多了,就不显得挤了。

这些想法萦绕在陈立东的头脑中已经好长时间,但是没找到实现的路径,于是便利用世界物理年、爱因斯坦年这个机会,和师生们先预热一下。

他发表一番演讲,敞开心扉交流互动,目的就是给孩子们种下物理学种子。

在他的执念里,重新认识世界,就要学好物理学。

他不知道的是,开启更多的赛道,减轻华夏内卷,还有其它方式,比如殖民索亚。

......

五月,是鲜花盛开的季节。

张晓丽的眼前没有鲜花,只有白花,以及殷殷的血迹。

她是郭双桥的妻子,在华夏人民大学图书馆做管理员。

大学时,她学的汉语言文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做了辅导员。

后来郭双桥事业腾达,张晓丽放弃了追求,一门心思相夫教子。

儿子赴太阳国留学后,她更是转岗到图书馆做了一名管理员,开始过上了吃空饷????????????????陪读的日子。

正月间,她还曾奢望郭双桥能到太阳国看望他们母子,还曾期待一家人在国外过一个现代版的情人节。

可是一切美好都成了泡影。

情人节他没有等来丈夫,电话里郭双桥非常疲惫,张晓丽本想等儿子开学后就回国的,结果却等到了噩耗,郭双桥跳楼了。

等她回家后,警方的封锁已经解除,现场的痕迹排除了他杀的可能,郭双桥笔记本上的绝笔算是左证。

“好端端的怎么会跳楼呢?”郭双桥的父亲苍老了许多,见到儿媳后讪讪无言。

他不知道如何劝解儿媳,甚至心中有些愧疚,觉着儿子自杀把媳妇给坑惨了。

张晓丽强忍着悲痛,开始听老郭说这两天的事情。

第二天,商务部办公楼的大厅里挤满了人,大伙在围观张晓丽带着公公举着丈夫的遗像跪地喊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