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2章 171施汝为吃闭门羹(2 / 2)重生,然后成为大科学家首页

从徐志摩家中出来的他,又去了沪西的极司菲尔路四十九号。

这里住的同样是在光华大学当教授,又在《新月》诗刊杂志的编辑部工作的徐志摩的同事,胡适之。

在陈慕1923年从邶京大学讲完学,离开国内去英国的时候,无论徐志摩还是胡适,都还是邶京大学的教授。

没想到时间过去了五年,他们已经纷纷离开了首善之地邶京,全都在仩海再聚首。

邶京大学大量教授出走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北洋政府的教育部发不出办学经费,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最后的几年里,北洋政府对学界的倒行逆施。

最著名的莫过于“三·一八”惨案,不但打死了京城高校里的许多学生,还对更多的声援学生的教师们发出了通缉。

邶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在使馆区的六国饭店里躲了很长一段时间,鲁迅更是直接离开邶京去了厦门大学。

徐志摩和胡适都在这些个事件之后,离开了邶京,又相继辗转来到了仩海。

虽然在邶京大学的时候,胡适曾经和众人合伙办过《国学季刊》,而去斯德哥尔摩讲授汉学也能算是国学的一部分。

但听完施汝为的一番描绘之后,胡适的态度和刚刚在四明邨的徐志摩完全不一样,他对离开中囯去瑞典这件事情完全不感兴趣。

继在1923年开年成为《密勒氏评论报》评选出的“中国十二位大人物”的第十二名之后,胡适在政学两届都混得很不错。

尤其是1926年,他再次出洋,先是去英国商讨英国庚子赔款的相关事宜,然后又赴美,先是去哥伦比亚大学办好了有关自己哲学博士学位的最终手续,回国后还被选为了管理美国退还庚款的中囯基金会的理事。

胡适心想,自己马上就是正牌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而且在国内混得也算是风生水起。

他如果想要出国去教学,最起码也要像赵元任那样,在美国的知名大学任教,瑞典是什么穷乡僻壤?

就算胡适当初曾经很看好陈慕武,但是现在他十分不看好后者在斯德哥尔摩办起来的这所大学。

故而胡博士礼节性地对施汝为说,他要再考虑考虑,然后客客气气地把访客送出了自己家门。

实际上,这就是拒绝陈慕武邀请的一种表现。

施汝为也有些搞不通,提起陈慕武的时候,胡适和徐志摩一样眼带笑意,为什么邀请会被拒绝呢?

难道有没有陈慕武亲笔信,导致的结果也会不一样吗?

很快,接下来要拜访的那个人就会告诉施汝为,他的猜想不正确。

就算有陈慕武的亲笔信,该拒绝的人还是会拒绝。

从胡适的家中离开,施汝为下一个要拜访的地点,是仩海横浜路三十五弄的景云里。

这里住着刚刚放弃教职离开広州,搬到仩海不久的鲁迅。

对于陈慕武效仿十年前的赴法勤工俭学,在斯德哥尔摩办了一所用来教授中囯留学生先进科学知识的学校这种举动,鲁迅很是赞同。

但是对于陈慕武邀请他去瑞典当老师的这个邀请,鲁迅只是笑着对施汝为说了抱歉。

“我这就去给陈博士写封信,对他热情的邀请说声抱歉,我目前在仩海实在是走不开。而且我也不是什么汉学大师,更没有能力去出国教外国人。”

鲁迅很赞成陈慕武在斯德哥尔摩教国人留学生科学,并不代表他对王子学院完全赞同。

对于教外国人汉学这件事,他在心里面是有些反感的。

幸而陈家和他们周家的关系不错,而且陈慕武也是真心实意地对中囯的教育事业很上心,再加上鲁迅这个时候正忙着和梁实秋在报纸上针对“第三种人”展开骂战,所以他才没有把自己内心中对陈慕武的一丝不快表现给施汝为。

还有就是到了仩海的鲁迅,刚刚开始和许广平在一起同居。

而且就算没有许广平,陈慕武估计他也不会千里迢迢地离开国内去斯德哥尔摩,给鲁迅写亲笔信的用意也不在于此。

陈慕武在信中着重介绍了一下斯德哥尔摩王子学院的发展状况,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他还特意在心中留下了一条后路,说假使以后鲁迅遇到了好的汉学老师人选,都可以介绍到瑞典来。

这些人只需要拿着鲁迅的亲笔信,去到瑞典在仩海的驻华总领事馆,那里自然有人安排他们赴斯德哥尔摩的相关事宜。

陈慕武在信中留下这段话,并不是毫无目的地客套,而是期待日后这则信息能起到大的作用。

就算国内现在已经改朝换代,推翻了反动落后的北洋政府,但换上来的遖京政府,也不过同样也是一个反动落后的政权而已。

未来鲁迅身边有很多朋友和同学,甚至包括鲁迅本人,都受到过囯民政府的通缉,更有甚者,还都惨死于反动派的屠刀之下。

与其让这些人东躲西藏,被抓捕之后英勇就义,还不如“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能来斯德哥尔摩躲上两年最好,不能的话也能进入到瑞典驻华大使馆,让囯民政府不能贸然进去抓人,否则一不留神就极有可能演变成为外交事件。

陈慕武只希望鲁迅能够看懂他在信中特意写下这番话的良苦用心,也希望将来这几句话能派上大用场。

当然,他更希望这几句话派不上用场,但是现在看来,这种情况似乎不太可能。

施汝为在仩海拜访了不少陈慕武名单上的人,但终究都是答应的人少,不答应的人多。

碰了一鼻子灰的他,只能离开仩海,踏上北上遖京、天侓、邶京、奉天等地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