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请假一天,去打石膏(2 / 2)我大清人憎狗厌于是选择美洲入关首页

鲜牛奶不易储存,所以传统农业地区少有人喝。西方人发明牛奶灭菌法之后,牛奶成为普通商品,晚清也开始进口。当时从美国进口的牛奶称为花旗牛奶。

中国自古就有葡萄酒,但不像粮食酒那么普遍,所以我们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几乎看不到喝葡萄酒的情景。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市面却充斥西方进口的各种葡萄酒,包括香槟、白兰地、舍利酒等等。啤酒当时叫做皮酒。中国古代没有喝啤酒的传统。据说古代曾出产过啤酒,但未传下来。晚清时进口啤酒则成了沿海大城市的流行饮料。

日用品

安全火柴是瑞典人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发明,六十年代进入中国,到七十年代“洋火”已普遍使用。西洋钟是明代由西方传教士带入中国,但几百年来都是贵族的奢侈品,与百姓无缘。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钟表已在市面大量销售。其他如望远镜(当时叫千里镜)、温度计(当时叫寒暑表)、指南针、天平、风琴、八音盒、洋皮箱、保险柜、玻璃镜、香水、肥皂(当时叫洋夷皂)、雪茄烟等等市面都有销售。

瓷器本是中国特产,但传入外国后,洋瓷器也发展出自己的特色。尤其是日本瓷器,制作比较精巧,且价格不高。所以那时市面流行东洋盆碗、茶盏、花瓶之类,包括瓷器与玻璃制品。

照相机最早由法国人于1846年带入中国。到七十年代,沿海大城市已有很多照相馆。但照相机仍是奢侈品,市面很少见,照相馆都是专门去采购。市面倒是有相纸和洗印药水出售,大概也是面向照相馆和个别发烧友。

美国人贝尔于1860年发明电话,于1876年在美国注册电话专利。1877年,波士顿和纽约之间开通世上第一条电话线路。1879年,竟有洋行在上海推销德律风(英语 telephone的音译),不知究竟卖出多少。即便有人买,也必是有钱人买来玩玩。因为没有线路系统,电话机只是个玩具。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欧美开始发展商品化缝纫机,到七十年代缝纫机已趋成熟。七十年代末外国洋行开始在中国推销缝纫机,每台十八个银元。由于价格昂贵,销路并不畅。

1879年外国洋行在中国推销的缝纫机

化工品

1859年,德雷克在美国宾州打出全球第一口工业油井,从此石油工业问世。早期产品主要是煤油,用于燃料和照明。到七十年代,美国德富(Devoe)公司也在中国推销煤油。中国人称之为火油,煤油灯也被称为火油灯。煤油成为中国最大宗进口化工品。

另一种大宗化工品是油漆。油漆在中国古已有之,但均来自植物,如我们至今仍在用的桐油。西方的化工油漆品质好,色彩多样,很快就占领了中国市场。如英国赫勃(Hubbuck)父子公司和格里菲斯(Griffiths)公司的产品在中国市面都很畅销。植物油漆天然色很重,所以中国传统建筑和木器多是偏黑偏红色。就连染料也限制于几种天然色,故有五颜六色之称。洋漆进入后,中国也开始了色彩缤纷时代。

其他重要化工品还有焦炭和柏油。中国古代也有焦炭和柏油,但获取比较困难。西方国家便在中国推销工业法制取的焦炭和柏油。焦炭主要用于金属冶炼。柏油则用于涂刷船身、木桥和其他木建筑用以防腐。

机械

对晚清生产力推动最大的洋货莫过于机械产品。1865年,在曾国藩和李鸿章推动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成立于上海。这是中国机械工业的开端,但毕竟刚刚起步,中国还需要大量进口西方制造的机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国内广告可以看到各种机器设备,包括车床、刨床、动力钻、圆盘锯、剪板机、纺纱机、织布机等等。那时还没有电力,机器动力来自蒸汽机,所以市面有各种蒸汽机出售。以下几家典型制造商全来自英国。可见当时英国仍执机械制造之牛耳。

一、位于林肯郡的罗贝(Robey)公司

该公司在中国推销各种自产蒸汽机,包括立式和卧式,固定式和移动式。最小一匹半马力,最大六十匹马力。还推销圆盘锯床和打谷机。

英国罗贝公司的移动式蒸汽机

二、位于格拉斯哥的艾萨克·怀特·史密斯(Isaac White Smith)父子公司

该公司的产品很多,包括蒸汽机、纺织机、打绳机、卷毛机、磨漆机、磨粉机、鞣革机等等,似乎无所不能。那时的制造业不像现在这样专业化分工。由此也可看出晚清时中国的市场需求。

三、位于兰开夏郡的约翰·达格戴尔(John Dugdale)父子公司

该公司专门生产各种纺织机械,包括纺纱机、织布机、打纬机、上浆机及各种零部件。公司在中国发布的广告比较详尽,其中特意告知可帮助客商估算纺织成本。可见公司十分看重中国市场。

军火

通过两次鸦片战争与平定太平军和捻军的战争,满清上下都认识到西洋武器的威力,战后便着手在军队换装洋枪洋炮。欧美军火商也不遗余力在中国推销新式武器。当时正值后膛枪和后膛炮取代前装枪炮。那是世界军事史上一次重大变革,因为后膛枪炮的射击速度、精度和射程都大为提高,会大幅提升军队战力。

满清政府十分欢迎西方军火商来华推销。当时报纸可直接刊登军火广告。当然,广告主要面向清政府采购军火的官员,民间购枪是否有限制不得而知。

从晚清的广告来看,七十年代最活跃的西方军火商是英国地亚士洋行、麦登司洋行、约翰·豪尔(John Hall)父子公司、推销德国克虏伯火炮的天成洋行,以及美国著名军火商林明敦(Remington)公司。所推销的主要是火炮、步枪、手枪、子弹、火药、铁甲战船与内河炮船。麦登司洋行也在推销硫磺、洋硝这类制造火药的原料。

晚清的官办企业也在大力制造军火,为首者是六十年代创立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和天津机器制造局。上海有家叫做朱裕顺的民间铁店也在研习西方技术制造枪炮和弹药。该商号在广告中声称,江苏巡抚丁日昌曾是商号大主顾,望各省官绅惠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