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72章 得人才者得天下(2 / 2)三国之王侯的荣耀首页

现在时机已经成熟。

“十一个县的县令(长)、功曹史,县尉,县丞,主簿,县府门长,廷掾,主记室,少府,门下游缴,门下贼曹,门下议曹,门下掾史,闾师,统统更新了一遍。下一步我们要对吏员进行更新,这一步很难,因为我们尚无此类人才。聚贤馆的那帮人才不会去做小吏呢。”

李轨淡淡一笑,对凌嵘说:“官吏,官吏,官在吏前,比吏更重要,但吏的重要性也不能忽视。我们既然没有这样的人才,那就从社会上招募,辽东有的是人才。而且我们还要设法打通官吏之间的通道,我不奢求把庸官降吏,但干吏可以做官,要给人一个希望。”

凌嵘道:“可惜常平书院的学子们还小。”

李轨知道凌嵘的心思,凌嵘一直主张地方官吏多用学校人才,这样既知根知底,也更容易控制。李轨当然不会忽视自己一手创办的昌平书院,但他的眼界和心胸显然非凌嵘可比,官员要用自己人,这样才能贯彻自己的意志,但吏员还是要多用地方人才。

一则他们对地方熟悉,二来他们有爱乡之情,三来也可以借助他们团结地方。

招募吏员的榜文贴出去,地方反响很热烈,优秀才俊纷至来投,辽东一时人才济济

除了郭氏门人和地方英俊,李轨还高度重视搜录客居辽东的中原名士。

许多中原名士因避黄巾之乱而客居辽东。

这些人把辽东当成客居地,并不热心地方事业,多处于隐居和半隐居状态,但他们中有的是人才,若是能把这些人招募为己用,自然是如虎添翼。

这件事李轨亲自抓,贾诩是高参,凌嵘处理具体事务。

很快就觅到了四个有真才实学的人杰:

管宁、邴原、王烈和刘政。

这些人在《三国演义》中并不出名,但在正史上却是赫赫有名的一时人才。

管宁,字幼安,北海郡朱虚县人,春秋齐相管仲之后,身长八尺,美须眉,标准的一个大帅哥,且人家不光帅气,学问也极好,人品又极正,在乡时就颇有名望,到了辽东后,追随者甚重。

他谢绝地方郡守征辟,躲在山中讲学,名声越来越大。

邴原,字根矩,管宁同乡,从小玩到大的死党。性刚直,操守极好。曾受前任郡守所聘为郡从事,后辞官,现隐居乡里。

王烈,字彦方,为人方正,学问极深,不仅擅长教化,处理政务也十分练达。曾为一郡长史,后辞官讲学。

刘政,邴原同乡,有勇略雄气,为人嫉恶如仇,刚直不阿。

李轨亲自登门拜访,礼聘四人,拜管宁为东阁首席,所谓东阁是李轨为高级参谋人才专设的一个机构,入阁者都是一时才俊,这些人不耐烦具体政务,只肯坐而论道,为李轨出谋划策,所谓首席,乃是众席首座的意思,是一种荣誉。

但管宁连在东阁论道的耐心都没有,他不肯进城,只肯待在山里继续讲学。

李轨也由得他,让他在东阁挂个名,拿一份丰厚的俸禄,继续留在山中讲学。

管宁感其诚,常为李轨出谋划策,也常将门下得意弟子推荐给李轨。

李轨又聘管宁为常平书院督学,管宁没有推辞,不仅常到书院讲学,还举荐了几位得意门生到书院任教。

又拜王烈为司农府总办,司农府并非只掌管农业生产,而是整个经济发展管理部门,类似后世的计委和几个重量级部委的合体。

是李轨为促进经济发展而专门设置的机构。

过去一直由凌嵘兼管,但凌嵘的长处是处置繁琐的庶务,做秘书长更合适,执掌如此庞大的经济规划和管理部门显然有些吃力。

王烈曾为一郡长史,管理经验丰富,能力也足够,所以李轨委以重任。

这让王烈十分感动,把这么一个核心要害的部门交在他手里,这是对他的莫大信任啊。

辽东的兵马越来越多,后勤保障任务日益艰巨,执掌军务司的宋嘉日渐感到吃力,而李轨手里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

刘政的到来让李轨看到了希望,他拜刘政为军务司总办,宋嘉退居督办,只等他进入角色,宋嘉就彻底退出。

这又是一个核心要害部门。

刘政感激涕零,发誓要竭尽心力回报万一。

邴原被李轨委以襄平县县令一职,襄平县是辽东郡治所在地,首善之地,地位非同一般,一般人是镇不住的。

李轨用邴原主要是看中他的德行、才能,更看中他客居辽东的身份。

现在他是辽东之主,麾下的将兵悍将们得有人制约才是,这个人既要德才兼备、有能力有手腕,又要他能信得过,还得保持一定的中立性。

邴原就是最恰当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