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如此这般辽阔的领土,若是想妥善将其管理之,所需要的人才,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啊。”
嬴政皱着眉头思索一番,而后缓缓开口道。
他锲而不舍的求贤若渴,正是因为大秦帝国的人才真的非常稀缺。
现在,秦国的不少地方官员,以及郡县的主官,也是武将转为文职的。
尽管武将们对大秦帝国格外忠心,只是他们治理地方的能力,实在是有些参差不齐,差强人意。
说是令人无可奈何都不为过。
举个例子,像是巨鹿郡突然爆发旱灾,那么县令就需要向朝廷申请支援。
只是,在治粟内史问地方县令,究竟要多少钱粮时,地方无论是县令还是郡守,都两眼一抹黑,算了半天压根算不明白。
实在没有办法,内史腾只得安排一个太仓令去往巨鹿郡,协助地方的赈灾工作。
甚至于不少官员,甚至连《大秦律法》都无法背下来,完全凭借主观臆断审理案件。
如此这般,也闹出了不少的乌龙。
这样的笑话,闹的频率甚至还非常频繁。
蒙毅闻言,也是煞有其事的微微颔首起来。
他作为当朝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九卿,平日里总是在协助始皇帝处理各式各样的政务。
所以,他被坑的次数甚至都多的数不过来了。
“若是想让人才变多,一定要大兴文事才行!可是,在大秦,大兴文事根本行不通!”
蒙毅苦涩的勾了勾嘴角,无奈的开口道。
扶苏闻言,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下一秒,扶苏心思电转,在脑海之中思索片刻,才明白了现在秦国拥有的问题。
那便是,尽管秦国愿意推崇百家争鸣,也从未限制过传播文化的行为。
只是,寻常百姓若是想通过学习而得到知识,却是难如登天的。
首先,便是用来记录文字的用品。
现在,秦国没有足够价格低廉的纸,以记录文字的载体无外乎竹简与绢帛。
绢帛的成本高昂,价格更是高昂的吓人,且用其充当流通货币也绰绰有余。
尽管竹简非常好获得,只是因为竹简要用来记录文字,不得不经过数道工序进行处理。
所以,竹简的价格依然会把无数寻常百姓劝退。
再者说来,竹简还有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那便是,竹简真的太重了。
有一个成语,唤作学富五车。
学富五车,是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的成语。
其实,按扶苏的理解,若是五车装满竹简的话,其中能够记录的文字,最多也不超过二十万字。
这五车的竹简所记录的文字,与后世一本较厚的书籍相比,可以说是相差无几。
再者说来,若是想大兴文事,养育人才,改良记录文字材料一事,便是首当其冲。
至于改良记录文字材料之事,对扶苏来说,可以说是易如反掌。
辈子,扶苏在旅游时,全程参观了宣纸的制作顺序。
以他现在高额的智力值分数,以及过目不忘的恐怖记忆力,想把宣纸的制作流程回忆出来,不过是简简单单。
只用将一系列材料的搭配进行改良,便可以将价格便宜且书写方便的纸张成功制造出来。
至于印刷问题,相比纸张问题,倒是好解决了许多。
像是活字印刷这类的印刷术,原理其实非常浅显易懂。
这也是为什么活字印刷比造纸术更加易掌握的原因。
最让扶苏发愁的,是现在大秦的教育架构。
秦国现在所实施的教育架构,便是先前李斯主张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教学方法。
换句话来说,便是朝廷特意培训出一大批对秦国律法熟知的官员,而后这些官员再朝着秦国百姓,以及基层的官员弘扬《大秦律法》中的各个条例,使得普法行动得到实质性进展。
不单单是这样,秦国非但没有举办官办学堂,更甚至还安排了极少数的儒家私塾。
秦国的百姓们如若想要学些知识的话,便不得不去往儒家的私塾以学习,亦或者向百家拜师,以进入百家。
只是,秦国连年灾害,无数的百姓现在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又怎么可能负担的起高昂的学费?
所以,寻常百姓被百家所看的,更是少之又少。
商贾重利,自然是付得起这高昂的学费。
只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秦国之中,商贾的地位甚至不如奴仆,就算是商贾学到了所谓的知识,想入朝为官,可以说是痴人说梦。
所以,商贾并不可能会潜心研究学术问题。
再者说来,现在的念头,读书之人所研习的,无外乎君子六艺,但凡他们出门,都必定会带着佩剑。
在这些读书人的眼里,商贾就是最为低贱的存在。
无论这些商贾给他们多少钱,他们都不愿意高看商贾哪怕一眼。
嬴政将秦国的立国之本设立为军功制度,而后将武将转为言官,其实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尽管这些武将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可是,总是聊胜于无的。
再者说来,这些人作为秦国的受益者,他们的利益完全与秦国挂钩,所以,他们对秦国是绝对忠诚的。
在然后,就是大秦还没有出现,可是在后来的汉朝却比比皆是,令皇帝都不得已避其锋芒的世家贵族。
后来,所有求学的渠道,全都被世家贵族所垄断。
这块蛋糕若是当真动了,便是要他们全体贵族的命。
如此这般,秦国之中一直蛰伏的六国余孽,必定会以此大做文章,而后暴起攻击秦国朝廷。
不幸中的万幸,现在的秦国,依然处于百家争鸣的阶段。
尽管嬴政本身更偏向于法家,可是也并没有排斥诸子百家的意思。
现在的朝廷里,就有着许多儒家之学子。
在将作少府里,也有许多拜入了墨子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