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珏缓缓地迈步走进了芷兰宫,这座他从小长大的地方。
当芷兰宫内的太监和宫女们察觉到陈珏的身影出现时,他们的脸上瞬间绽放出惊喜与激动的神情,甚至有几人的眼眶已经湿润,泪水几乎要夺眶而出。
若要说景妃娘娘是他们至高无上的主子的话,那么陈珏这位九皇子,则是他们心中独一无二的小主子,其地位仅次于景妃娘娘。
在他们眼中,陈珏的重要性甚至比皇帝陛下还要高出那么一点点。
于是乎,一众宫女和太监们争先恐后地涌向陈珏身前,毫不犹豫地双膝跪地,将额头深深地叩向地面,表示出最深切的敬意与顺从。
没办法,这位爷可是关乎到他们是否能够解除幽禁,走出芷兰宫的重要人物,他们可不敢轻易放手。
要知道,跪拜礼在中元帝国,或者说是在中原大地上,并不是主流的礼数。
因为在中原地区,人们普遍遵循一种传统观念:上可跪天、下能跪地,但居中只能跪父母。
他们坚信,除父母之外,轻易向他人下跪乃是自我轻视、作践自己的举动,这样的行为往往会遭致众人的鄙夷与唾弃。
因此,即便普通百姓有幸得见皇帝陛下,也只需行揖礼或是叉手礼即可,完全无需行跪拜大礼。
当然,要是皇帝并不在意那些虚礼的话,老百姓甚至都不用行礼,点个头意思意思就行。
陈琦的爷爷,陈伽罗的父亲,中元帝国的第二任皇帝,就是这样一个极其随和的皇帝。
这位先帝爷在位的时候,正好赶上了神谕之战,所以需要经常外出;但是呢,这位先帝爷从来不会讲究那些虚礼,怎么简单怎么来,怎么方便怎么来。
有好几次,先帝爷在外出的时候,发现有人步行赶路辛苦,还邀请人家上他的銮驾上坐坐,顺路捎人家一程。
正是因为先帝爷在位期间,他展现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皇家风范和王者风范;才让这位先帝爷在百姓中的颇具威望。
加上这位先帝爷毫无帝王的架子可言,与平民百姓相处时,总是显得格外随和亲切。
这种平易近人的特质,更是使得先帝爷在民间赢得了极高的声誉,深受百姓们的衷心敬爱和深切怀念。
遥想当年,先帝爷不幸驾崩之时,朝廷谨遵先帝爷生前的遗愿,将其葬礼安排得较为简约朴素。
不仅如此,就连送行的队伍规模都未达到礼制所规定的半数之多。
然而,当这支精简的送行队伍踏上朱雀街的那一刻,令人震惊的一幕出现了。
只见朱雀大街的两旁,密密麻麻地自发汇聚了数十万的百姓!他们怀着沉痛的心情,默默地站在道路两侧,恭敬地送别这位和蔼可亲的皇帝陛下。
那送行的人群如潮水般涌动,从皇宫大门外开始,一路延伸至皇陵的入口处。
倘若皇陵未曾禁止外人进入,想必里面也早已被拥挤的人流填满。
可以说,先帝爷的这场葬礼堪称古往今来最为盛大壮观、独一无二的葬礼之一。
如此庞大的送行队伍,即便朝廷动用武力,手持锋利的刀枪,威胁着要架在百姓的脖颈之上,迫使他们前来送行,恐怕这些百姓也未必会心甘情愿地顺从命令。
由此可见,先帝爷在民众心中的地位是何等崇高,深得民心啊!
因此,当陈珏亲眼目睹芷兰宫众人齐刷刷地朝着他跪地叩拜行礼时,心中并未涌起丝毫受宠若惊或自鸣得意之情,相反,那张原本俊朗的面庞之上竟毫不掩饰地流露出一抹深深的厌恶之意。
这些人的心思,陈珏又怎能不知?
他们无非是不愿意与那景妃一同被拘禁于这芷兰宫内,故而眼巴巴地盼望着能求得他发发慈悲,将他们带出这座牢笼,好使自己得以重回陈珏身旁侍奉左右。
然而,对于陈珏而言,这群人捧高踩低,见人下菜碟,当势利眼当习惯了,真的是入不了他的眼。
更何况,陈珏心里心知肚明,陈伽罗对于他此前有意参与争储的事儿很是反感,也很担心这个消息走漏出去。
其他人知道此事的人,和陈氏皇族,和陈伽罗都是利益共同体,他们自然是会保守这个秘密的。
而唯一有可能将这件事儿泄露出去的,就只剩下了芷兰宫里的这些人了。
而防止这些人出去胡说八道的办法有很多,其中最简单的一个办法,就是让这些人都永远闭嘴,再也说不出话来。
毕竟,这个世界上,有什么能比一具毫无生气的尸首更善于守口如瓶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