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9章 试吃装和品牌建设(1 / 2)大时代1988首页

在陈光耀的安排下,张泉海的养猪场开始小批量的提前收猪。

虽然大部分猪的体重偏小,还达不到正常出栏的要求,但也基本达到了一两百斤的重量。

在这批没有经过二次育肥的大猪进入养猪场养了没几天之后,陈光耀一直心心念念的火腿肠生产设备终于跟着水泥厂的设备顺利通关,进入了内地。

火腿肠设备一到位,陈光耀先找了个放设备的地方。

他本来想重新去租个院子或者是重新圈地圈一个工厂出来,不过转念一想又感觉太麻烦了,干脆直接把设备放在了县纺纱厂。

纺纱厂本身的经营条件,因为原材料成本上涨已经严重恶化。

一个厂子近百人,一个月的效益只有两三万块钱。

虽然是八九十年代的两三万块钱,但是再过一二十年,这笔钱非但不会变多,甚至还可能因为生产工艺和效率的落后连两三万都赚不到。

小作坊、小厂房在纺织业这种产业里面根本就没有生存空间。

除非陈光耀拼命砸钱升级科技,但以他的财力也不可能比得上市棉纺厂。

所以这个纺纱厂要么倒闭,要么就只能转型升级。

现在陈光耀把火腿肠设备放在厂里,单独开了一个车间,就是为了方便纺纱厂后续的转型升级。

一方面是纺纱厂本来就经营困难,前景渺茫。

另外一方面是纺纱厂离蚕种站本来就近,再加上有一批成熟的工人。

这两个条件加起来,摆明了就是让陈光耀把纺纱厂改建成火腿肠厂。

当然,光有设备还不够。

设备到手之后,陈光耀就开始组织人手进行了配方改良。

配方改良,主要就是往纯肉肠里面加淀粉。

八九十年代,内地的食品工业还不是特别发达,很多食品添加剂都需要从国外进口,要价很高。

幸好淀粉肠制作起来比较简单。

淀粉虽然听起来高级,实际上是一个统称。

嫩玉米打成米浆,就是玉米淀粉。

小麦打成粉,就是小麦淀粉。

红薯打成米浆,晒干之后也是红薯淀粉。

所以淀粉这种东西,倒是比较容易获得,只不过不同的品种,制作出来的口感和味道不一样。

陈光耀带着张泉海直接找个杀猪匠杀了一头猪,然后带着张泉海、赵宗清等老员工在车间里发动机器,制作不同配比和调味的火腿肠配方。

虽然方法有点土,但是内地早期的食品厂也是差不多的条件。

这年头又没有什么食品研究员,想要调什么味道,只能老板自己去试。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陈光耀总算是实验出了几个味道合适、成本也比较理想的火腿肠配方。

第一种,淀粉含量35%,肉含量65%,对外就叫纯肉肠。

第二种,淀粉含量55%,肉含量45%,对外就叫精品肠。

最后一种,淀粉含量80%,肉含量20%,就是一般的火腿肠,也就是低成本的淀粉肠。

当然,这还是陈光耀心不算黑,要是他再狠一点,直接把肉含量压到10%或者是8%,一根火腿肠里面全都是淀粉,那也不是不行。

毕竟在一二十年后,这种淀粉肠才是主流。

改良好配方之后,陈光耀就让纺纱厂的老厂长赵宗清找几个机灵一点的女工,让她们来学习操作火腿肠生产设备。

随后就正式进入火腿肠试生产阶段。

看着一根根火腿肠在包装机一串一串的生产出来。

赵宗清和张泉海这些个老员工全都笑容满面,毕竟这玩意儿对他们而言,可算得上高科技了。

相较于他们的高兴和新奇,陈光耀这个大老板倒是显得意外的冷静。

他找来了负责销售业务的吴昌贵,吩咐道。

“老吴,现在我们的火腿肠销售业务也要搞起来了。你清点一下人手,除了机械厂五金件还有养猪场各个乡镇的销售业务员之外,你看看你手上还有多少人,如果人手不够你再去找谭悦招人。”

“陈总,这批火腿肠我们还是上门推销?”

“可以走地推,地推毕竟是这个年代最有效的销售方式,当然门店运营也要做起来,和之前的五金件一样,你去选几个位置比较好的店铺门面,我们租下来打出招牌卖火腿肠。”

“我们专门租个门面,就只买火腿肠?”

“当然不是,后续主要是改成我们自己的猪肉门店,卖我们自己的品牌猪肉。”

“品牌猪肉是什么意思?猪肉也有牌子?”

“猪肉可以有牌子。”

吴昌贵虽然不太懂这些品牌经营理念,但对于销售的确是有两把刷子。

他提议道。

“陈总,既然我们要卖猪肉,那我们要不要试试把猪肉卖到机关或者工厂食堂去?那些可都是大买家。”

“算了,全部散买。”

“全部散买?为什么?机关食堂需求量还挺大的。”

“你都知道机关食堂需求量大,别人能不知道?这种单位都有对应的供货渠道,渠道基本是固定的。”

“我可以带人去试试,应该可以谈下来。”

“这不是谈不谈得下来的事,而是值不值的事。机关渠道的猪肉供应商肯定都是老牌厂家,正所谓同行是冤家,我们现在是从县城往市里发展,现在脚跟都没站稳就去抢人家的地盘,这不是自找没趣吗?再者说,机关单位的单子也不见得都像看起来那么光鲜。”

吴昌贵不太了解这些东西,陈光耀作为过来人可太清楚里面的门道了。

尤其是这八九十年代,很多单位看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实际上内部根本没有活水补给。

他们别的单位不好惹,欺负几个食堂送菜送肉的,那还不是手拿把掐?

反正每个月写张欠条,要钱就是分币没有,哪怕去闹,一时半会儿也要不到钱。

这种生意,陈光耀实在是不想去做。

虽然他有老丈人的渠道,但是人情也是有限的。

因为这点事就麻烦他那老丈人,以后真要帮忙的时候,说不定徐南山反而不乐意搭理他了。

吴昌贵虽然不太理解陈光耀的顾虑,但还是点了点头,表示已经知道了。

他拿着东西转身就要走。

陈光耀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招手道。

“老吴,你先别急着走。”

“怎么了,陈总?”

“你带人去推销火腿肠,可以拿几根火腿肠去让顾客试吃,当然数量要定额定量,如果全都让销售带出去,说不定火腿肠没卖出去多少,试吃的火腿肠反倒是一箱一箱的往自己家里搬。这些火腿肠也不便宜。”

“行,我知道了。”

“除此之外,让每个销售业务员带一张用户反馈表,收集试吃火腿肠的顾客反馈。这个表我下午给到你,就是一个画勾打叉的表,到时候你给手底下的销售开个会,大概教一下是什么意思,免得有人不认字。”

“行。”

吴昌贵点了点头,虽然他也是个食堂厨子出身,但勉强还是能认几个字,实在不行也可以找负责人事招聘的谭悦帮忙去教。

交代好销售业务这一块的东西之后,陈光耀转头就继续研究起了火腿肠设备。

看着看着,他突然发现一个问题。

那就是火腿肠的包装上是红色的塑料肠衣,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文字标识。

这种包装是配套从香江运过来的,估计是香江那个天天食品厂的老板觉得他自己有自己的厂子和品牌,所以特意准备了一些没有文字标识的塑料包装。

看着这个没有包装的包装,陈光耀心下暗暗挑眉,突然感觉有点为难。

“差点把这事儿忘了,看样子,现在还要找个地方去整个包装。”

火腿肠这种东西,本身样子都差不多,各家各户都一样。

再过一段时间,等火腿肠流行起来了,肯定少不了一场商业竞争。

现在提前把品牌建设做起来,以后至少可以占据一部分市场份额,要不然这火腿肠连牌子都没有,岂不是浪费了他提前抓住的这个机遇?

问题是眼下也不知道有没有这种专门的塑料包装厂。

陈光耀犹豫了一下,心道。

“看来必须抽空去一趟沿海了。”

虽然陈光耀也不想到处跑,尤其是这八九十年代各种飞车抢包的事层出不穷,但是做生意肯定不能圈地自闭,始终还是要四处走动。

他在火腿肠生产车间里面,简单的看了看情况,随后就让手下的员工各回各家,自己也坐着蚕种场的货车去了火车站。

该说不说,老丈人徐南山送过来的货车还挺得劲,开在路上呼呼的,比蚕种站之前那辆小货车有劲多了。

就是车的座椅舒适性不是很好,毕竟是从部队里淘汰下来的,座椅都是铁架子。

不说司机一直开一天的车,陈光耀就去坐了一小段路都被硌得屁股疼。

他一路坐着火车回了市里,没有第一时间回干休所的家里,反倒是去了市里的分公司办事处。

虽然名义上是分公司,实际上就是一个门面房。

之前机械厂生产五金件,陈光耀在市里租了几个门面专门用来卖这些东西。

相应的,之前为暖水瓶厂开分公司,特意在城里招聘的那一批人,大部分都是在城里办公,毕竟离家比较近。

像是人事主管谭悦和财务主管张丽娟都在城里办公,县里的纺纱厂、蚕种站和机械厂都有自己的一套班子,她们去县里也不太适应。

陈光耀对此也不在乎,甚至于他还就是想让这几个人待在市里。

毕竟这批员工是他自己招的,算是他自己的心腹骨干,留在市里更有利于随时沟通,以及对外发展。

陈光耀走到分公司门口,轻车熟路的走到了门店后面的房间。

房间里面摆了几张办公桌椅。

陈光耀走进去的时候,谭悦和张丽娟还有几个财务和人事的小姑娘都在一起三三两两的闲聊打瞌睡。

没办法,现在公司的业务都比较单一,县城的厂子也有自己的老班子,除了月末月初需要汇总业绩,计算工资的时候,这几个姑娘稍微忙一点,其余时间都很清闲。

不过陈光耀突然不请自来,还是惹得屋里的众人一阵手忙脚乱。

最后还是谭悦招呼一句。

“陈总,你怎么来了?”

“……”

陈光耀幽幽的看了她一眼。

这话说得实在是没水平,话里话外好像是怪他不该来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