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就露馅了么?!
嗯......要不就说是当年归义军前往沙洲之时,留在绥州的分支,如今受到党项人压迫,故而南下归附大宋?!
这样行,既可以跟如今的归义军划清界限,同时也有了一个说的过去的身份来历,而且不管大宋对归义军的真实态度是什么,收容这支族群,大宋有法理上的需要。
而且,自从李元昊继位后,进攻回鹘,归义军跟大宋朝廷的联系已经彻底断了,也没办法派出使者去沙洲跟现在的归义军节度使对质......再过些年,这事儿说不定就是一笔糊涂账了。
就这样,苗继宣在顾深工作报告的基础上,稍加“润色”了一番,给自己的顶头上司,知永兴军的杜衍,发了过去。
而杜衍对这事儿吧,根本没太在意。
杜衍当然不是庸才,这位可是庆历新政三巨头之一,治理地方的经验极其丰富。
相反,杜衍一眼就看穿了苗继宣的小伎俩.....归义军?!也亏你苗继宣敢写。
指不定是从哪个地方弄回来四千多人,不知道该怎么安置,就随便找一个由头,安到了不好查证的归义军头上吧?!
老杜当官这么多年了,什么手段没见过,能让你苗继宣糊弄过去?!
但是吧,考虑到苗继宣这个人镇守麟州确实做的很不错,而麟州的实际困难,杜衍也一清二楚......这四千人,显然苗继宣是不打算吐出来了。
既然这样的话,那这个事儿,就到自己这里为止吧。
老杜给中书省上书,只是简单的描述了一下麟州有汉人大姓南归来投,经过甄别后,安置在麟州西北垦荒,请求朝廷允许减免南归百姓三年税赋......嗯,重点放在税赋上,淡化这群人的来历。
这叫避重就轻。
当官也是一门学问,苗继宣有的学呢......老杜乐呵呵的,把这事儿给扛了。
只能说,顾深的运气是真的很好,遇到了两个扛事儿的上官,一层扛一点,他在神木县干的这点事儿,就被彻底的兜住了。
虽然没啥功劳,也不会有嘉奖,但......顾深现在已经有足够的兵源了。
给白马羌的部众们分了田地,安置了下来,那么你们稍微出点人,应征当兵,保卫家乡,也是应该的吧?!
这点上,别说顾深觉得应该,就是曹士荣,也觉得这事儿应该......毕竟刚来就分到了土地,总得付出点什么才行,否则这地拿的,曹士荣自己都心虚。
再一个,顾深招募的这些士卒,经过操练后,也是被安排到神木县西北方向,建立一所堡寨驻守的。
其实直接保护对象,就是刚刚迁到神木县东北生存的白马羌部落......哦,对了,现在要称为曹家镇了。
所以啊,这事儿,顾深和曹士荣一说之后,曹家镇的征兵工作,很快就被提上了日程。
在曹家镇征兵,异常的顺利。
白马羌部族本来就有男丁为战的习俗,因此招募这些部族男丁当兵,兵员素质本身就不差。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帮人,虽然没有铠甲,但自带军械......毕竟刚刚归附嘛,还没来得及收缴白马羌部落内的兵器,这帮人,几乎家家户户都自备军械。
再加上如今的时节,已经快到八月份了,已经不是可以补种等收获的时节了,今年冬天要是没点收入,光靠家里的存粮和积蓄撑到明年,估计够呛。
换句话说,顾深只需要管饭,有的是人愿意来当兵。
原本顾深只打算招募四百人为限的,结果招着招着,就招到了六百人了。
这不行啊,苗知州说了,只能是以五百人为限,这是命令。
苗继宣在其他方面可以帮顾深兜底,但这个事情是红线,顾深敢超额的话,苗继宣第一个会弹劾他的。
所以,顾深不得不再次缩编,裁汰下两百人来。
这剩下的两百人,张岊看着眼热,想拉走去充实神木堡防御,但顾深不让。
一来,顾深是把这两百人当成了预备队,如果在有必要的情况下,也能用来守个城什么的。
二来......张岊所在的清边军,是正规编制,士卒可不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
这些人要是真的跟了张岊,那就只能是一辈子当兵了,倒不如留在民间,半兵半农的,平日里不耽误种地垦荒,必要的时候也能保护家园,不比直接当兵强?!
再一个,人家白马羌拢共就四千多人,咱们兄弟俩要是一下子征走六百男丁......这也太穷兵黩武了吧?!
明年的粮食谁来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