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拿下,本来就可以给敌人造成很大的压力。
比如屈突通等人不就是认为应该后退而不是固守吗?
趁敌人军心动荡,不敢坚守,而且对方只有几千人马,这都不敢打,那出什么兵?
还不如让王世充灭亡。
但是王世充不能不救。
从起兵到后来称王的经过可以看出,他也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物,尤其是同王世充翻脸后又前来支援,便是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
为何会明白这个道理,不正是因为他想坐稳王位,而不是向李唐称臣。
李唐得洛阳,接下来就是东出,窦建德一定会和李唐争锋。
至于直扑并州的战法。
前文已经讲了李建成和平阳公主等人。
这里补充几点。
一是并州沟壑纵横,易守难攻。
二是如果窦建德打不过去,洛阳被李唐拿到手,李世民可以顺势北上。
三是王世充已经顶不住了,再不救,洛阳很快就会被李唐攻下。
四是打洛阳,虎牢关守备人数少,又有王世充虎牢关内,打下洛阳的成功率会比直扑并州高很多……】
经过分析,帝王将相们对局势更加清晰了。
从大局来看,如果窦建德想争霸,他不得不打。
而且他兵精将广,优势比李唐更大,为何不打?
站在窦建德的角度分析,洛阳的战略地位很高,且放着几千几千万人的兵力,还有王世充做内应不去打,转过头打并州,到头来只会什么都得不到。
刘邦笑道:“如果真的和《资治通鉴》里写的一样,窦建德军就很弱了,他们为何能打下那么大的疆域?”
……
【在窦建德发兵时,李唐内部也进行了激烈讨论。
李世民和幕僚定决心继续作战。
屈突通等人建议撤回关内。
李世民认为必须抢先占领虎牢关,如果窦建德进驻虎牢,他们就会变得被动,失去继续东出的机会,同时认为王世充内乱,是歼灭的好机会,不能让他喘过气。
《资治通鉴》中有一段记载,李世民率百人前去刺探敌情,与窦建德的游兵相遇,便大喊:“我是秦王。”拉弓射箭,射死对方一员将领。窦建德军中大为惊慌,出动五六千骑兵追赶,跟随李世民的人都吓得变了色。
李世民让尉迟敬德和他殿后,斩首三百多级,俘获窦建德的将领殷秋、石瓒返回虎牢。
这很夸张,如果是真的,历代皇帝没有几人的武力是他的对手,可以称得上是隋末项羽。
个人偏向于此战是诱军伏击,李世民打薛仁杲时用的战术,只不过这次是以他为诱饵,后军伏击,而不是他们殿后,以几十人出战。
这是李世民的经典打法。
为何窦建德大军来援,李世民坚持作战。
因为他在这方面有非常丰富的经验。
一、窦建德同薛举、薛仁杲以及北方的刘武周一样,都是远道而来,兵马疲敝,可以以逸待劳。
二、刘武周南下时攻城拔寨,李世民坚壁清野,不给他们补充物资的机会。在对窦建德作战时,不断消耗,出奇不意进攻地方粮道,切断后勤。
三、刘武周和薛仁杲的危险程度比窦建德高得多,前者南下直逼长安,后者东出也是深入了关中腹地。但是窦建德呢?他一直在虎牢关以外,在取得的战略优势上比前两者都少得多。
四、王世充和窦建德有矛盾,窦建德和李唐没有矛盾,窦建德极大可能不想帮助王世充,因为王世充自称皇帝,窦建德部地位在他之下,此番前来又不是攻占洛阳,而是保护救援,将士们不会拼死尽力。
五、打完刘武周后,李渊很重视并州,让平阳公主和李建成镇守北方,阻断窦建德进攻并州的路线。
六、从局势上看,李唐好似只有关中和并州区域,但是打起来,南方吴王和已经被李唐控制的巴蜀地区都有兵马救援,天下大势都在李唐这边。
……
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深知李唐很有优势,而不是退兵不打。
而且他不是只防守,而是在此基础上,不断消耗,反复试探,寻找战机。
什么叫“稳”,不是你按兵不动,什么都不做就是稳,例如刘禅和赵构等人,他们什么都不做,能称得上稳……】
袁绍连忙找来沮丧等人,并且令人将虎牢关一战记下来。
刘备看到“阿斗”的名字道:“什么都不做?岂不是和桓帝一样?”
赵构生气地关掉光幕,愤愤道:“被金人打败怎么办?现在他们想要议合,我还有长江天线,大不了当个几百年的南朝,不是更稳吗?我可不想坐不稳这皇位。救回二主?让他们两个死在北方不好吗!”
……
【不以一边倒。李世民一力降十会、李唐完全碾压等角度分析的话,很可能是以下情况。
李世民坚守不出,窦建德迫于急战,不得不派重兵攻城。
李世民顶住压力,王世充又没有办法出来前后包围。
窦建德军心疲惫,可他要救王世充,不能退兵。
分兵绕过黄河,但是王世充在洛阳附近的兵力逐渐被剪除,没有支援,被守在黄河南岸的唐军击退,他的粮草又被李唐切断,只能决战。
在指挥作战以及对军队管理方面以及个人武力方面,窦建德不如李世民,在被击溃后,没有重新收拾战场反击和成功逃脱的机会。】
【一战擒二王,不能低估王世充和窦建德的能力,也不能完全把李世民描述成天下无敌的人物。
但是又有很多网友反对,肯定是窦建德轻敌,因为他的旧部刘黑闼在起义时曾杀得李世民落花流水。
刘黑闼一事也是后世评论李建成和李世民能力的一个“大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