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马说》核心素养教学设计(2 / 2)教师成长之路首页

2.领读,由教师带领全班学生一句一句的读,体会文中11个“不”3个“也”字的语气。

3.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小声读,尝试理解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体会文中的不平之气。

4译读积累:分小组合作串译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探讨交流文中的重点词句和作者对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情感。

5.各小组各派一名代表翻译,理解关键词句,教师适当点拨。

(四)研读探究

根据问题串联文章脉络,结合原文回答。

1.文章开头是如何阐述“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的?

2.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

4三段文字都用一个“也”字收住,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八、总结主题

本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不遇明主,表达了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的愿望。全文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九、艺术特色

1.善于通过虚词的运用调配语气。

2.作者字里行间情感的隐形起伏。

十、课堂升华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曾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启示我们人才在逆境当中也要不断提升自己。

十一、拓展延伸

播放《哪吒》电影视频,讨论我命,由伯乐、由天还是由我?

十二、作业

完成文章背诵和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