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王珂其人(1 / 2)糟老头和貌美如花的徒弟们首页

王珂是王芳舒的父亲。

(但70年代初,王芳舒还没有出生,甚至于还没有和王芳舒母亲结婚。)

汉江之滨有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城市,当年叫汉山地区。城市以汉江而建,北高南低,中间有一座美丽而古老的汉江桥。汉山地区是一个古老而文明的城市。建城历史有3000多年。汉水儿女祖祖辈辈在此繁衍生息。

1973年,这个城市的南关街道出了一位名气不小的人物王珂。王珂出名,是因为那个年代对纨绔子弟的比喻是:红头发喇叭裤。吹着口哨,打着瓣儿。

王珂染着一头白发,纯白披肩不男不女。他不穿喇叭裤,而穿紧身裤子,脸上疙疙瘩瘩。

初中时,王珂便回家,既没有上学,居委会安排在藤编厂工作,王珂都没有到藤编厂去报到。王珂的母亲和父亲都是街道上普通工人,收入不高,但能正常生活。爷爷奶奶看见王珂,骂自己的儿子儿媳:不会教养就不要生养孩子,生养了孩子教养不好,不如不生。

王珂不待见爷爷奶奶,爷爷奶奶也不想见王珂。就这样,王珂混到20岁。父母打听着应该给他找个媳妇,自己管不了,让儿媳妇来收拾,许多孩子都不听父母的,偏偏听媳妇的。

他们看上了临街一位姑娘,这个姑娘十分贤惠,任劳任怨,虽然管不了王珂,但她能顺从王珂。王珂家经济条件不错。父母都有工作,有固定工资,爷爷奶奶还有退休金,可以说是四人共养王珂一人。这样的条件,在南关街道上很难找到,正因为如此,王珂变得狂妄放荡。王珂有三五个跟班,成天在街道晃悠。饭点时,你不做他的饭,他领回三四个朋友,把全家人饭吃完,你给他做了饭,他又不一定回来吃。或者翻箱倒柜的找钱,拿上钱便去在外边喝酒乱吃。

王珂的父母也自我检讨过:他们从小放任自流,爷爷奶奶又在外地工作,平时都溺爱极少管,她们也不会教育孩子。由此落得如此下场,他们经常自责而无赖。

孩子变好要慢慢培养,变坏起来却特别容易。

因此,他们想到为孩子说一门亲事,来缓解心中的压抑和悔恨。王珂的母亲去向临街姑娘家提亲,姑娘父母一听说王珂,便笑着回绝道:我们孩子还小,暂时不谈婚姻。况且王珂年龄还小,只有20岁,现在城市提倡晚婚。二十五岁以后才能领到结婚证,还早呢,还早了。

就这样,王珂游手好闲,不时看见街上卖瓜的卖桃子的,顺上拿走。大家看看王珂的形象,自认倒霉,不敢说什么。那个年代有街道办企业,社区办企业,还有县企业,市属企业,国营企业等等,凡是高中,初中毕业的孩子,都能够得到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虽然收入低,但能保证正常的生活。王珂觉得没有他适合的工厂和工种。王珂父母准备托人在国营企业给王珂找一个比较合适的工作,但大家看看王珂的形象和言谈举止,摇头不敢接收。

王珂的父母经常苦恼:这样好吃懒做,爷爷奶奶走了,我们走了,难道他饿死不成?更主要的是说不上媳妇,怎么传宗接代。难道让王家断子绝孙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