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柒部:大结局 第26章 借刀杀人(1 / 2)汉朝四百余年首页

古人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脑力劳动者统治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出自《孟子》的《滕文公章句上》。

这句话中的劳心者就是领导者,劳力者就是被管理者了。人都想当领导,但是成为一个领导者真的不容易,成功领导的关键是成功管理他人的能力。

从古自今,遇横逆之来而不怒,遇变故之起而不惊,当非常之谤而不辨,可以做领导者。

有胆识,有立场,有广泛的交际能力,能独当一面,可以做中级领导;识人不爽,用人不刻,加上上面的所有的特质,才能做一个高级领导;如果个中能力运用自如,做一个顶级领导就没有问题了。

当年,少帝曹芳参拜瞻仰位于高平陵的魏明帝曹叡的墓园,曹爽兄弟及其亲信们都随同前往。

司马懿以郭太后的名义下令:关闭了各个城门,率兵占据了武库,并派兵出城据守洛水浮桥,命令司徒高柔持节代理大将军职事,占据曹爽营地,太仆王观代理中领军职事,占据曹羲营地。

司马懿借刀杀人,借郭太后这把锋利的刀,发动高平陵之变,一举除掉眼中钉,肉中刺。

其中,被成为台中三狗的邓飏,曹魏时期大臣,东汉名将邓禹的后代,曹爽的亲信之一,就是要除掉的对象之一。

邓飏为人贪财好色,魏少帝曹芳在位时掌权的大将军曹爽任邓飏为侍中、尚书。

249年,曹爽兄弟陪同皇帝曹芳到明帝高平陵扫墓,此时司马懿发动政变,封锁洛阳城和接管曹爽和中护军曹羲的军队。

曹爽兄弟最终都决定向司马懿投降。

事后,曹爽被控告谋反,邓飏等党羽与曹爽一同被捕,被指控与曹爽同谋,其后被诛杀、夷三族。

魏明帝曹叡驾崩,遗诏命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辅助幼主曹芳。

曹爽其后架空司马懿专政,任邓飏为颍川太守,后转任大将军长史,迁侍中、尚书,作为曹爽的党羽、腹心。

后来,李胜和邓飏为了令曹爽立威信,建议曹爽征伐蜀汉,曹爽听从。

曹爽任命夏侯玄为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州诸军事,与其率领六、七万大军从骆谷入蜀,但因为关中及羌、氐的运输不能应付行军所需,令当地和军队都缺乏物资和粮食。

而且,蜀汉大将军费祎又先一步领兵据守山岭,曹爽无法前进。

参军杨伟和夏侯玄都劝曹爽撤军,但邓飏力主继续进军,与参军杨伟在曹爽面前争执不休,杨伟怒道:“邓飏、李胜将会败坏国家大事,应该将他们斩首。”

曹爽不悦,无奈之下只好撤军,但已经被费祎事先进兵据守住魏军后路,曹爽经过苦战方才得以撤离,死伤甚多,所带去转运的牛马也几乎耗尽,羌、胡等地对他怨声载道,关中也大为虚耗。

曹爽听何晏、邓飏、丁谧之计,软禁郭太后于永宁宫,郭太后和曹芳告别时相对哭泣。

曹爽自此大权独揽。

之后,派乐安王往北到邺城,又遣文钦南还淮南,都是丁谧的计谋,因此司马懿特别恨他。

丁谧,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典军校尉丁斐之子。是曹爽的亲信之一,与何晏、邓飏一同被称为台中三狗。

太和中居于邺城,因对诸侯王无礼而被明帝曹叡逮捕,旋即因为功臣之子的身份被释放,之后受到曹爽引荐,拜度支郎中,明帝曹叡去世后升任散骑侍郎,不久转任尚书,架空司马懿、囚禁郭太后的计谋皆出自丁谧之手,因此司马懿对丁谧十分痛恨。

高平陵政变后,丁谧、邓飏、李胜等曹爽死党先后被捕,不久,被指控与曹爽同谋而被处死,夷灭三族。

丁谧是东汉末典军校尉丁斐之子,年轻时不肯出外游历,但自己博览群书,为人沉毅而颇有才略。

太和中,丁谧经常居住在邺城,向别人借空屋,居住在里面。

而当时在邺城的曹魏诸侯王也当算借方,不知到丁谧已得,直接开门而入。

丁谧望见诸侯王,交脚横卧不起,对其奴客呼喊说:“这是什么人?赶紧叫他离开。”

诸侯王怨恨他的无礼,回去后向魏明帝上书。

魏明帝将丁谧收监,拘押在邺城监狱,因他是功臣之子,旋即放出。

后来,魏明帝听说丁谧有其父丁斐的风范,任命他为度支郎中。

当时,任武卫将军的曹爽因为与丁谧交好,多次在明帝面前称赞丁谧,建议魏明帝重用。

魏明帝驾崩后,曹爽成为两位辅政大臣之一,于是提拔丁谧为散骑侍郎,转尚书。

丁谧为了让曹爽专权,出谋要曹爽向曹芳建议尊另一辅政大臣,太尉司马懿为太傅,却削去本属于太尉录尚书事的权力。

当时,曹爽仍然会询问司马懿对政事的意见,但丁谧认为司马懿既有大志又得民心,不可信任,劝曹爽日后大小事项都不要询问司马懿。

司马懿在这形势中已无法掌握权力,又怕在朝会再受逼害,因而在247年开始称病回避。

同年,丁谧等又献计曹爽把郭太后(非曹芳亲母)迁到永宁宫,一时间,曹爽大权独揽。

丁谧当时在尚书省,经常弹劾和驳斥官员和政令,尚书省因而不能正常运作。

而同时能制约他的曹爽却对他十分敬重,丁谧所言都会听从。

韩暹,东汉末年将领。初为黄巾起义军余部白波军将领,后受原白波军将领的兴义将军杨奉招纳,引军前来护卫汉献帝东归雒阳,因功受任大将军,领司隶校尉。

此后,居功自傲、扰乱朝政,献帝为曹操接向许县后,韩暹失势,随杨奉投奔袁术。

建安二年,袁术攻打吕布,韩暹又投向吕布,助其大破袁术。

后来,暹与杨奉于吕布授意下进犯刘备,杨奉被刘备诱杀,韩暹欲出逃并州,中途为杼秋县屯帅张宣所杀。

189年二月,黄巾起义军余部郭太在白波谷起兵反抗东汉朝廷,史称白波军。

韩暹初为白波军手下将领,伙同杨奉、李乐、胡才等,后杨奉投靠了凉州军阀李傕。

195年七月,时在长安的汉献帝在得到把持东汉朝廷的凉州军阀李傕和郭汜的同意下东归旧京洛阳,将军杨奉、董承等一并同行。

后来,李傕等人反悔,合兵前来欲劫回汉献帝。

十一月,双方在弘农郡东涧大战,结果杨奉和董承战败,百官士卒死伤无数。

王师败绩,汉献帝唯有露宿在曹阳的田野中。

杨奉和董承于是假装向李傕等人求和,暗地里派遣使者前去河东郡招纳韩暹、李乐、胡才以及南匈奴右贤王去卑。

韩暹等合军成数千骑兵前来支援,帮助杨奉、董承大破李傕等,斩首数千级,献帝车驾得以继续东进。

董承与李乐护卫左右,韩暹则与胡才、杨奉、去卑断后保护献帝车驾。

十二月,李傕等再一次引军前来追赶,双方再一次大战,杨奉与韩暹等战败,百官又一次惨遭大规模的杀戮,从东涧开始四十里当中攻杀连续不断,献帝的车驾艰难到达陕县,趁夜渡过了黄河。

经河东郡大阳县时,河内郡太守张杨也加入了护卫车驾的行列。

行至安邑县,献帝任命韩暹为征东将军、幽州牧,假节、开府如三公,与杨奉、董承共同执政,并派遣太仆韩融至弘农郡向李傕、郭汜等求和,局势得以缓和。

当时,蝗灾大起,干旱无谷,后宫以枣菜为食。

上下混乱,粮食殆尽,于是杨奉、董承、韩暹等人谋划护送乘舆到雒阳。

196年,董承、张杨依旧想带献帝回雒阳,杨奉、李乐则反悔,因此诸将错乱、互相猜疑。

二月,韩暹率军攻打董承,董承逃到野王依附张杨。

韩暹屯兵在闻喜县,杨奉与胡才又准备攻击韩暹,因献帝劝解而止。

献帝遣使到杨奉、李乐、韩暹营帐,请求他们护送车驾到雒阳,杨奉等人听从。

六月,车驾到达闻喜,杨奉、胡才再次后悔,与李乐商议带乘舆西还,便诈称“应该去渑池东边,以躲避匈奴。”

献帝不从。

车驾从北道出,靠着山向东面前进,并没有匈奴作乱,李乐感到羞愧害怕,便离开了护驾队伍。

七月,献帝的车驾终于辗转进入洛阳,杨奉和张杨出屯护卫洛阳,韩暹和董承则留在京中守卫皇宫。

八月,韩暹被汉献帝拜为大将军、司隶校尉,并得以假节钺。

东奔袁术此后,韩暹居功自傲、为所欲为、扰乱朝政,董承忧虑之下秘召兖州牧曹操勤王。

曹操于是入朝进贡,趁机奏报韩暹、张杨的罪过。

韩暹惊惧,单骑投奔屯兵于梁县的杨奉,但献帝念及韩暹护卫的功劳,并没有追究他的过错。

九月,献帝在曹操护卫下前往许县,韩暹随杨奉自梁县出兵想要劫回献帝,在阳城山峡中遭到曹操伏击而大败,于是引军到颍川郡的定陵县劫掠骚扰,曹操不予理睬。

十月,曹操出其不意突然攻击杨奉、韩暹位于梁县的军营,杨奉、韩暹失去立足之地,向东投奔袁术。

建安二年春,袁术自称天子,派韩胤为使节,向盘踞徐州的吕布转达即将称帝的事情,同时想和吕布结成亲家。

吕布听取沛相陈珪的意见,拒绝亲事,并将韩胤交给了曹操。

袁术得知后大怒,派大将张勋、桥蕤等人同韩暹、杨奉合兵,率领步骑数万,分七路进攻吕布。

吕布问陈珪如何应对,陈珪说:“韩暹、杨奉与袁术,不过是仓促聚起来的部队而已。原先就没有确定计策,不可能相互维持。他们好比排着队的鸡,其局面不可能一同栖息,可用计使他们离散。”

吕布采纳陈珪的计策,写信给韩暹、杨奉说:“二位将军护驾东归,有大功于国,应当载入竹帛,万世不朽。现在袁术反叛,二位应当一同讨伐他,何故与反贼来这儿攻打我呢?我吕布有诛杀董卓之功,与二位将军都是功臣,我们可趁着现在联手打败袁术,为国家除害,为天下建立功业,这个机会不可失去。”

又答应打败袁术军队之后,将袁术军中钱粮全部相送。

韩暹、杨奉大为高兴,立即回信表示从命。

吕布进军,距离张勋营百步时,韩暹、杨奉一同倒戈,与吕布在下邳大破张勋等人,斩十将首级,活捉了桥蕤,其余袁军人马溃散逃走,战死溺死者不可胜数。

吕布又与韩暹、杨奉率军向寿春,水陆并进,所过虏掠。

到达钟离时,吕布收获了大量物资,便引军退还。

此后韩暹伙同杨奉在徐州、扬州一带钞略为寇,并在吕布的指使下前往抢掠刘备领地的麦当作军资。

后来,杨奉被刘备诱杀,韩暹势孤力薄,心中恐惧,带着十多骑打算逃回并州,被杼秋县屯帅张宣截杀。

杨奉,东汉末年将领。杨奉早年参加白波军起义,曾经帮助李傕对抗郭汜,后来背叛李傕。

兴平二年,加号兴义将军,护送汉献帝刘协东归雒阳,颇有功勋,加号车骑将军,屯兵于梁县。

建安元年,随着汉献帝迁都许县,失去权力,先后依附于袁术、吕布,劫掠徐州和扬州地区。

建安二年,带兵进犯刘备领地,被刘备诱杀。

中平五年,黄巾起义军余部郭太在白波谷起兵反抗东汉朝廷,史称白波军。

杨奉初为白波军手下将领,后跟随凉州军阀李傕。

195年,把持东汉朝廷大权的凉州各路军阀之间的不和矛盾达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二月,李傕杀死樊稠,并与郭汜举兵相攻。

四月,李傕手下中郎将张苞、张龙与郭汜串通,郭汜趁夜出兵,张苞等人开门放其军队进入。

当时,李傕方军势不利,李傕的耳朵更是被乱矢击穿,杨奉见势引兵前来救援,将郭汜军击退。

杨奉与侍中杨琦、黄门侍郎丁冲、钟繇、尚书左丞鲁充、尚书郎韩斌、军吏杨帛、宋果共同谋诛李傕,恰逢李傕因其他事情杀死杨帛,杨奉便率兵投向郭汜,使得李傕的军势有所削弱。

镇东将军张济,自陕县赶至和解李傕、郭汜。

汉献帝怀念旧京洛阳,于是派人恳请李傕要求东归,往返十趟次才得到允许。

七月,汉献帝出长安,杨奉被拜为兴义将军,并与郭汜、杨定、董承随汉献帝车驾一起东归。

车驾到达新丰后,郭汜想挟持献帝到郿县,当时侍中种辑、城门校尉张材人在郭汜营中,便将此事告诉杨定、董承、杨奉,令他们到新丰会合。

十月初一,郭汜与党羽夏育、高硕一同作乱,并指使其将领伍习趁夜烧毁学舍以威逼献帝。

当时,火起不止,侍中刘艾建议献帝到一个军营里躲避火灾,杨定、董承便带兵将献帝转移到杨奉营。

夏育等人想阻挡乘舆,杨奉与杨定率军迎战,击败叛军,斩首五千级,郭汜败逃南山。

十月初五,车驾到达华阴,宁辑将军段煨携带物资迎驾,请求献帝进入他的营寨。

段煨与参与护驾的杨定有过结,迎乘舆时不敢下马,只在马上作揖。

侍中种辑和杨定关系好,声称段煨谋反。

献帝问:“段煨前来迎驾,为何说他谋反呢?”

种辑回答:“段煨迎驾不到边界,拜礼不下马,脸色有变,必有异心!”

太尉杨彪、司徒赵温、侍中刘艾、尚书梁绍等人说:“段煨没有反意,臣等敢以性命担保!车驾可幸其营中。”

董承与杨定又诬陷:“郭汜来到段煨军营了。”

献帝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左灵和文祯抢答:“是弘农郡的督邮得知的!”

因而胁迫督邮说:“今天郭汜率七百骑兵进入了段煨营帐。”

献帝这才相信,下令车队停在路边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