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崇武是我国最后一批下乡的知青其中的一个。
1978年,总共104名县内城镇知识青年被下放到各个偏远的山村乡野,参加劳动建设。
到底建设什么呢?
从几十年后的眼光回头去看这个问题的答案,解读非常多,也非常深,深到404,不必说。
按照当时的说法,目的是让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通过与农民共同劳动和生活,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阶级觉悟和艰苦奋斗精神。
这一活动改变了2000万名城市青年的命运,也加速了农村的发展和变革,并成为了国家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代符号。
冉崇武的整个中学时代,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崇拜武力和武术,而不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直到得知自己被安排,要下乡了,才后悔莫及,因为去了想要回来,最快捷的方法就是高考。
为此他做了两手准备。
一是赶紧求助老师,帮忙准备复习教材,并在出发前,能辅导多少辅导多少。
二是以防万一自己真不是学习这块料,那就要想办法冒名顶替,把别人拉下马了。
他动员父母、祖父母,乃至一切能动员的亲戚、朋友,去找能找到的一切上层关系,广撒网,不吝惜花钱。
这一年,也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放宽政治审查条件,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全国考生一时多达上千万,迎来了知青大返城。
同时也就意味着,移花接木,把他人的大学人生乾坤大挪移到自己头上,可操作的便利性大大增加。
在这之后,冉崇武就带着一大箱书去了温川的某山村。
要不怎么说人家觉悟高,有自知之明呢!
一去就勾搭上了村里最鲜艳的一朵花,第二年就有了女儿。
心思都花在温柔乡里了,一箱子书根本没翻几下,最大的用处就是在书中找到一个好名字——苒,然后全村老小觉得他特别有文化。
果然不是学习的料。
还有更有意思的。
1979年我国的特异功能热正式拉开帷幕,全国各地突然涌现出一大批“耳朵侠”,然后各种人体潜能研究就百花齐放了起来。
3月11日,出现在《四川日报》上的唐雨;
4月6日,《安徽科技报》上出了个胡联;
4月13日,《BJ科技报》上的姜燕;
4月19日,《光明日报》上的王斌;
4月20日,《河北科技报》上的瑞华……
全部都是几岁、十几岁的小孩儿。
这让18岁的冉崇武热血沸腾,兴奋得肚子胀气。
假如当时他看过日本漫画家车田正美于1986年开始创作的《圣斗士星矢》,一定会以为自己的小宇宙觉醒了。
然后他就开始开发自己的特异功能,希望用眼睛把梯田给耕了。
心思又花在了宇宙能量上,就更加不爱看书了,高考也离他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