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三(2 / 2)以血铸剑,以身铸国首页

见此,我一改往日的态度,不再规劝商君放弃。这次我必须支持他。不管怎样,法治相较于人治已经是莫大的进步。是他的坚持,才迎来我们今日和谐美好的法治社会。如果这次真的让他放弃维护法律的尊严,我不知道我们何时才会再次迎来法治社会。我怕后世会遵循前人的做法,“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那么或许就不会有我们今日公正严明的法治了。

我一步上前:“大人,‘法’无信不立。如果只是因为对方是太子殿下我们就让步。那么下次遇到王爷,权臣,甚至是将军。又将如何?是一次又一次碍于他们的权力和势力就妥协吗?那‘法’的意义何在?又何以服众?如果‘法’只是镇压庶民的手段,对于贵族却只是摆设。那您之前的努力就将付之东流,您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信任也只是一个笑话。那么‘法’没有存在的必要,只会成为钳制社会进步的枷锁。我想这绝不是您的初衷。为了建立‘法’的效力。您已经得罪了很多人。我相信您对于这一切早已明了。就此,我相信您一定是不畏权贵,严明执法的英雄。可是如果这次您妥协了,那昔日以您为榜样,以您鞭策自己,标榜自己的民众怎么看?他们可都看着的,而且他们很多是孩童,他们代表着王国的未来和走向。如果您的形象坍塌了。他们又将如何面对?不信任的情绪会不会重新席卷?而这造成的结果就是您这段时间的苦心经营都将不复存在。那么君主怎么看?不需要贵族出手,您就将死在办事不利的后果之下。或许这会很沉重。但是我想在您开始变法的那刻起就应该作了最坏的打算。您知道您的周围群狼环伺,稍有不慎就会有人把您拉下水。但是您还是毅然决然的走上了这样的路。您是真正的英雄。我们敬仰您。大人,就请再为‘法’请命,再证明一次它的权威吧。”

商君闻言,欣然一笑:“我等的就是这句话。死,不过是生命的终结。有何惧哉?在我踏出这一步的时候就已经把这一切搁置了。我只希望能在我有限的生命里做到我想做到的一切,尽到一个臣子的责任。不辜负秦王的信任。你们的想法我也能理解。但是变法之路,如果总是瞻前顾后,考虑后果。那‘法’的威信何在,‘法’的意义又何在?只有人人都学法,守法,尊法。‘法’的威信才能建立。这也是你我的责任和存在的意义。也只有‘法’,才能真正制约和惩戒不法行为,还社会以和谐太平,富国强兵。人人都守法,国家的条例才能顺利实施。变法才能行之有效。我知道我这次将面对的压力是空前的,我也做好了这次过后,就招致太子殿下的报复。他是太子殿下,是储君。迟早有一天要继承正统的,我也一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但是我必须这样做。为了黎明苍生,为了‘法’的施行,为了富国强兵。这个先例就由我来打破吧。”

又是一阵沉默。大家仿佛在看一个英雄迟暮,慷慨就义的人发表临终遗言。

看到商君的大义凌然。我知道我回不去了,我无法再去规劝他了。

突然一个声音打破了沉寂:“大人莫要如此,还有周旋余地。常言‘子不学,师之惰’,既然太子殿下犯法,一定是他的老师教子无方,懈怠了教学。何不以他的老师来正‘法’之名。相较于不可挽回的太子关系。这其中多了些周旋余地。就是您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王国考虑。堂堂一个太子,却是身体有缺陷,他又将受到怎样的非议?或许等到太子登基。他也会感念您的宽宏大义,为您周旋。”

周围的人听了,纷纷称赞“此计甚妙,理应如此。”

商君听了,重赏了这位门客,采纳了他的意见。

很快,商君就对这件事进行处理,处理结果是,对于太子殿下的老师进行惩罚,对太子殿下进行教育。

秦国的百姓听了,都乖乖遵守新规。因为他们知道,一个连太子殿下都敢惩罚的人是不会在乎他们背后的背景的。你的背景再硬能硬的过太子殿下吗。秦国法律的施行变得通畅,秦国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十年之后,秦国百姓都适应了新法,出现了“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局面。之前那些说新法不便的民众中有人又说新法方便,商鞅说:“此皆乱化之民也。”将他们迁徙到边疆,此后百姓都不敢妄议法令。(我想这是不是太过了,这是后话)后来公子虔又触犯法令,被处以劓刑。两个人的关系更加恶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