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赵括率赵军出发时,赵母上书赵王,“赵括不宜做将军。”
赵母想起丈夫赵奢对赵括断言,及自己看到父子俩接人待物对事的截然不同的表现,进谏理由有四:一赵奢礼贤下士。身为将军赵奢亲自捧着饮食侍候吃喝的有几十人,被他当做朋友看待的有几百人;二赵奢与下共富贵。国君及贵族们赏赐的财物,他全都分给士卒及谋臣们享用,且每逢接奉出征令,就从那一天开始不再过问家事,而专心筹划军机去了;三赵括盛气凌人,将士二心。赵括一下子做了将军,就面向东接受朝见,马上就架子十足,属下军吏没有一个敢抬头看他的;四赵括视财如命,不共富贵。国王赏赐的金玉币帛,都带回家收藏起来,还天天访查便宜合适的田地房产,可买的就买下来。
“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原王勿遣。”大王觉得他这种表现如何和他父亲相比?父子二人的思想全然不同,请千万别派他去打仗吧。
当爹的不认为儿子行,当娘的认为儿子也不行,怕赵王不信,又举例说明。理由多么充分,多么有说服力!为什么赵孝成王不为所动呢?执意赵括率兵抗秦呢?
间谍的威力真不可小觑!九头牛都拉不回赵王,唉!
战略无光,察人不明,又不善纳谏,有主意但错了。赵国命数已尽。这真是天要亡赵呀!
太史公做了这么多铺垫,真正写长平之战,简单至极。无能将军打败仗也该很快。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馀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阬之。赵前後所亡凡四十五万。”
赵括一经取代了廉颇的职权(廉颇没有据理力争,也没有面授机宜。性格太直!城府太浅!),马上全盘更改法令,调动官吏(照搬书本,自比孙武)。秦国大将白起得到情报(肯定高兴坏了,黄口小儿来送死了),运用奇兵谋计,假装战败退走(廉颇屡败白起,奈何赵括立战即胜!兵不厌诈),却由背后偷袭赵军的辎重及补给路线(姜还是老的辣!),把赵国的军队截断一分为二,赵军军心呈现不稳(首尾不接,分而攻之。)。经过四十几天,军中缺粮(身体危机延至心理危机,岌岌可危,切不可乱中出错。秦军盼之。),赵括只好选拔精锐部队,亲自领着与秦军展开肉博战(昏招之极,既至绝地,告知全军已无退路,奋力拼杀,况且困兽还犹斗,或许不至于将死,全军被灭。退一步,将为全军主心骨,困境之下,焉能冲锋?)秦军射死了赵括,赵军溃败(擒贼先擒王!),于是数十万大军只好束手投降,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掉(俘虏太多了,不好处置。白起也真够狠的。或许这也是慈不掌兵最好例证。)。
因赵母主动请求在先,赵王所以没有诛罚她。赵王还算诚信,自己作的孽,自己受。
回头,赵母在赵奢忌日上香时,先喜后悲;为儿添土时,先悲后喜。也真是为难她了。
长平之战,赵国元气大伤,国势日微。
趁你病,要你命。第二年,秦军又围困邯郸,达年之久,几乎不能脱困,靠着楚国、魏国等友邦来救援,邯郸之围才解除。得一时之安。
七年后,还有人惦记着赵国被坑杀了四十五大军,年富力强的人全死在长平之战,下一代孤幼尚没长大,很适合攻打。这个国家是燕国,出此奇策的是宰相栗腹。听着像上上策,但遇见廉颇,就成了下下策,栗腹还把自己的命丢了。
燕国举兵攻赵。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