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九章(2 / 2)风雨千叟宴首页

听着夫人丝丝入扣的分析,刘知协深以为然。

“目下怎么办?要不要打开看看?”

刘知协将目光投向老君阁顶上房梁的一个暗格。

这里才是《千叟盛宴图》的真正藏身之处。

“有了,咱们这么办。”

李慧儿将嘴巴凑到刘知协的耳边,用低不可闻的声音说道。

“轩辕兄弟,让你久等了吧?”

当刘知协洪亮的声音响起在耳畔,把心事重重的轩辕平震的一激灵。

“没事,没事。我留在青城山就是要等着二位大侠,省的你们两眼一抹黑,啥情况也不知道。

这样就会着了敌人的道,白白折损我们的实力。”

听着轩辕平振振有辞的自白,李慧儿莞尔一笑,也没接腔。

她这一笑大有玄机,那是为了稳住对方。

这一笑果然有用。

轩辕平最担心李慧儿起疑,看着李慧儿友好的笑容,他心里算是踏实一些。

看来这两口子已经不怀疑自己了,谢天谢地!

“走吧,轩辕兄弟。

咱们去后山,师傅他老人家果然未雨绸缪,早就将《千叟盛宴图》转到了后山的朝阳洞。

咱们去那里看看,应该没有错。”

李慧儿语气平和地说道。

“好嘞,好嘞。我就陪着二位大侠去趟后山。”

轩辕平强压着内心的喜悦,跟着刘知协、李慧儿夫妇向朝阳洞走去。

朝阳洞是一处位于青城山主峰老霄顶岩石脚下的天然洞穴,洞口朝向东方。

洞深数丈,宽敞宏大,足以容纳百人同时进入。

据传,这里曾是古代仙人宁封丈人的隐居之所,充满了神秘和传奇的色彩。

历史上,一些有识之士曾经在此地搭建茅草屋,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

他们在洞穴前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墨宝,其中一副对联叫:

“天遥红日近,地厌绎宫宽。”

这副对联的作者文学功底十分深厚,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结合起来,表达出对朝阳洞的喜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当三人在崎岖蜿蜒的山路上缓缓行进时,他们经过了那间破烂不堪、似乎随时都会倒塌的茅舍。

一阵猛烈的风吹来,茅舍开始左右摇摆,似乎在向他们告别。

他们穿过茅舍,继续向前,来到了朝阳洞的洞口。

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与外界截然不同,仿佛是另一个世界。

这里是白莲天师刘在松的清修之地。

布置得十分简朴素雅,没有一丝一毫的奢华和浪费。

这里是他静心冥想、修炼法术的地方,也是他与世隔绝的避难所。

王知同、刘知协和李慧儿三个师兄妹平日里经常来到这里,对这里已经轻车熟路,心中充满了敬畏和热爱。他们知道。

这个地方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是一个可以让他们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的地方。

经过曲折蜿蜒的路径,刘知协引领着二人拐过一个又一个弯道,最终他们抵达了一根巨大石柱的隐蔽处。

刘知协伸手按压石柱右侧那个突出的石块,随之而来的是几声轻微的“吱吱呀呀”声,仿佛是古老的机关被启动的声响。

随着这声音的落下,石柱后隐藏的一个明亮洞口缓缓露出真容。

这个洞口十分狭窄,仅能允许单人通过。

但三人依序进入时,却发现里面别有洞天。

他们走了大约几十步,视野顿时开阔,一座宏伟的大石屋出现在他们的视线中。

石屋内部显得宁静而祥和,中央摆放着一个用于打坐的厚实垫子。

垫子后面是一尊雕塑,那是道教的鼻祖太上老君,慈眉善目,神态庄严。

在供桌上,零星地摆放着一些物品,最显眼的是一个装满香灰的香炉。

香炉内还插着三根尚未燃尽的檀香,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轩辕平的目光很快被香炉左侧的一个紫檀木盒子吸引。

他深知这个盒子的重要性,这正是乾隆皇帝日夜思念的《千叟盛宴图》。

刘知协缓步走到供桌跟前。

他用沉稳而谨慎的手势拿起那个紫檀盒子,接着小心翼翼地打开盒盖。

李慧儿紧随其后,她协助刘知协将古画从盒中缓缓抽出,动作轻柔地展开。

画卷上的康熙皇帝墨宝和焦秉贞的绘画技艺,在三人面前一幕幕展现,轩辕平看得如痴如醉。

他心中暗自惊叹,这的确是真迹,其艺术价值和历史的厚重感都远超他的想象。

仅仅是观赏这幅画,就仿佛让人穿越回六十多年前那场盛大的第二次千叟宴。

那场面的庄重与热烈似乎就在眼前,令人感到身临其境。

正当轩辕平沉醉于这艺术杰作之时,李慧儿却不由分说地将画作迅速卷起,收入盒中。

这一幕发生得太过突然,让轩辕平感到无比的痒痒,却又无法理解李慧儿的意图,心中五味杂陈。

他只能耐心地等待着同伴的到来,盘算着下一步如何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