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缓缓道来(2 / 2)我是赵云的大哥首页

真的,越在这个时代生活得越久,就越知道没有资源,就无法现实梦想,或者根本不能有梦想,就算赵峻有两世的记忆和阅历,最多也就是能在这个时代存活下去,再多,真的难。

再说抱大腿吧,基本上是三选一,曹老板,刘老板,孙老板三个选项,他们都是经过历史验证的,三分天下有其一。

然而这三个老板各有各有的优缺点,跟着他们未必好混,赵峻个人认为,首选曹老板,次选刘老板,选孙老板就不如自主创业。

怎么说呢?

曹老板和刘老板都有着个人魅力,曹老板疑心病重,但是能重用人才,刘老板仁德厚道,但是根基太浅,至于孙老板,其势力的构成就注定无法一统天下,只能临江割据,偏于一隅。

“不造反也能改变这天下?”赵云大摇其头地说:“大哥,我不太明白。”

“只要能拥有左右天下局势的权势就可以。”赵峻突然豪气干云地说:“子龙,这天下在黄巾之乱后就会大变,接下来是诸侯并起,战乱不断的争雄时代,这就是能拥有左右天下局势权势的机会。”

赵峻就是打算浑水摸鱼,趁乱组建一支隶属于个人的武装力量,搜罗一批忠诚于自己的人才,不论是去抱大腿,还是自主创业,这都是不可或缺的。

“诸侯并起,战乱不断,那么汉室呢?”赵云不敢想像这局面,那怕赵云从来都有凭手中枪建功立业的想法和念头,也不想天下大乱。

“汉室名存实亡,哎。”赵峻叹了口气说:“汉室如何,这都不重要,只是苦了百姓,真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别说汉室,就是谁做皇帝都不重要,只要能让天下人都过上好生活就可以,汉之前可是秦,既然汉可代秦,汉又为什么不能被别的朝代替代?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赵云咬了咬牙说:“大哥,你肯定有办法改变这种兴亡皆苦百姓的局面是吧?”

赵云从来都是忧国忧民的真汉子,如果说能让百姓安康,那么他肯定不惜以命相搏。

“子龙,对不起。”赵峻摇了摇头说:“我没有办法,也没有能力改变这种局面,这样的局势之下,死人是难以避免的,我能做的就是尽量多庇护一些人,在大乱之后尽力量去大治,只可能是破而后立,重塑重建。”

别说是改朝换代,就是变法改革也难免血流成河,这世界上那有不流血牺牲的胜利和成功。

“连大哥都没办法么?”赵云有点垂头丧气地说:“我本来还打算在平定黄巾之乱后,就北上抗胡戍边,少让外胡劫掠我北疆民众,这样看来似乎没有意义。”

历史中赵云在黄巾之乱后,没有选择最近的袁绍,而是北上投效了公孙瓒,其根本原因就是赵云只愿戍边守土,护边境民众安全,而无意争雄。

至于赵云后来投效刘备,只因为刘备打的复兴汉室的旗号,这对于忠义无双的赵云是无法拒绝的。

也正因为赵云忠义无双,才会反对刘备讨伐东吴,这与联吴抗曹的基本方针不符,这与赵云的三观理念不合,其结果就是赵云没有统帅一军的机会。

也许有人会说赵云不知兵法,这真是个笑话,赵云不仅是个忠义无双,一身是胆,武艺超群的人,而且还是个爱兵如子的知兵之人。

当然,赵云善于统帅骑兵,也善于统帅骑兵作战,而蜀汉的地理地势也决定了没有骑兵多少发挥的余地,这也是实情。

骑兵再厉害,也不可能在山地作战。

“攘外必先安内。”赵峻不无安抚之意地对赵云说:“子龙啊,不是说北上戍边抗胡没有意义,如果说能一劳永逸地一举解决边境问题,岂不是更有意义。”

赵峻除了说考虑过国内的形势,也考虑过汉胡民族问题,虽然说最后解决的办法是民族大融合,但是一想到后来的五胡乱华,赵峻就有种恶心之感。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接纳融合不如赶尽杀绝。

“攘外必先安内。”赵云点着头说:“好是好,可是需要多久才能安内,又需要多久才能一劳永逸地一举解决边境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