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6章 晓薇归来(2 / 2)人字怎么写首页

虽然到了新世纪已经二十多年,中国人,应该准确的说,中国普通的老百姓,仍然对故土有割舍不掉的情感。对这一人群,相对移民国外的新贵族来说,叶落归根是他们愿望。

踏到故乡的泥土那一刻,秋晓薇才真正明白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故乡的云》这首流行歌曲,为什么那样火!

当时,人无论老幼,地不分南北,大家都会吼上一嗓子:归来吧,归来呦,浪迹天下的游子……

走在故乡的土地上,连刮过的清风都带着芬芳,从火车站到家这段路,秋晓薇没有乘车。

她步行在彭州市最着名的大街上,慢慢的消化回到家乡的欢乐,细细的整理纷乱的思绪。

刘二郎已经去世接近两年,自己再回到那个自己爱恋又闹心的家,那里还是家吗?除了居住的生存功能,情仇爱恨消失后,家只是个存身的概念。

从现在的角度来看,秋晓薇已经是个自由之身,过期的婚姻契约已经不存在。在余下的人生里,她可以自由的选择,走什么路,奔向哪个目标。就是找回自己湮灭的爱情,也不是不可能!因为柯晓宇还健在!

想到柯晓宇,秋晓薇心里不由霍霍作痛,从心里来说,柯晓宇的现状,她都无法躲避自责。

要不是俩人的海盟山誓……要不是木屋别墅的三次销魂经历……要不是自己在婚外恋问题上的休克疗法……

太多的要不是……人生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事值得反思!

世界上,几个人有前后眼,预先明了生前身后事,还不是转了个大圈,又回到原地!

在刘二郎去世后,秋晓薇的经历足以写一部传奇。东南亚的奋斗传奇,已经让她不仅丰富了人生,也让她的手包里的银行卡有了惊人的结余。置之死地而后生,几乎就是她这段奋斗的注解。

积累的财富,秋晓薇已经可以在国外定居,也可以想那些时髦的富婆,选择个奶油小生,梅开二度。就是在国内定居,她也可以过人上人的生活。

只是,秋晓薇就是秋晓薇,她抹不掉柯晓宇刻下的印记,也无法解脱木屋别墅撒此单销魂魔力。

这次,秋晓薇回到彭州,说到底就是为了深爱的柯晓宇!

她要实现,与柯晓宇不止一次的发过誓言: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在合,乃敢与君绝!

……希望你呀,希望你,不要把我忘记。慢慢地慢慢的,把我回忆,慢慢的把我忘记……

只是覆水难收,人的脚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首先,在柯晓宇的认知里,是自己负情在先。

柯晓宇不是李家,自己也没有做成杜十娘,倒是自己不过是桃花般的春风一度,然后呈现的只是利己主义。

纵然,自己千辛万苦都愿意,可是柯晓宇怎么想?梅凝霜的地位怎么处理?特别是他家的那个霸蛮公主柯清苑,一直防贼一样的对待自己,她是个绕不过去的现实!

这夜,秋晓薇在彭州市最着名的大街上,徘徊踟蹰到东方一抹紫红变成金红的靓丽。

秋晓薇终于打定了主意!

稍微休息过的她,第一个要去的地方,是涟泉区北边的苏鲁两省交界地界的黄泥套。

秋晓薇在柯晓宇的小说稿里,太多太多的看到黄泥套的印记。那里应该是柯晓宇小说灵感的来源地,也是念念不忘的桃花源般远离尘世的故土。

之前,秋晓薇在桃花开、杏花败的季节,曾经和柯晓宇去那里领略过山野景致。是个一花一木一草一世界,修心养性的好所在!

大套连小套,最让秋晓薇动心的出于深山窝的桃花套。也就是之前,柯晓宇浓笔重墨的黄石中的姥娘家的所在地。那里显得山林特别幽深,白云缠绕的山头,薄雾笼罩的山涧,让在大城市的喧嚣中烦恼的人,特别能静心。

秋晓薇去找的第一个人是卫中生。卫中生是柯晓宇关系密切工友,后来俩人联手搞过市场开发,是埋藏经年的老酒。

卫中生带着秋晓薇拜访的第一个家庭,是毋行野和玉芃芃两口子。毋行野和柯晓宇是文字交还是老工友,俩人有共同的兴趣去向,玉芃芃也是个见过大世面,对现实理解透彻,有着前卫想法的知识女性。

接着,堆雪球一样,他们联系了言悟煦、丁美丽,乔云飞、于丽英两对夫妻。

后来,不知道煌彤炜和魏玉梅两口子,从哪里得到的信息,拱的一头疙瘩,也想加入到这个小群体中来……

看到大家坐定以后,秋晓薇看着自己很亲切的笑,说请卫中生说明来意。

刹那间,柯清苑觉得血压升高,手冰凉!

她不由的又偷偷瞄了秋晓薇几眼,看着秋晓薇春风得意的样子,柯清苑不由得泛起嘀咕:黄鼠狼给鸡拜年,能干什么好心?

看着卫中生几人笑眯眯的看着柯晓宇两口子,那样子就像是有什么大喜事。柯清苑不由得心里边直打小鼓:他们别是秋晓薇做过工作,来逼宫的!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恐惧,让柯清苑看人的眼睛有些变形。心里的弓弦紧绷,准备不惜一战,来维护母亲的利益!

卫中生似乎看出了柯清苑心里的紧张不安,他倒是很镇定。慢慢的拧开自带的旅行杯,快意的呷了两口,舒服的首长习惯的嗯哼两声,伸出手指指点着说:

钱钟书的围城里,有关婚姻的名言:没进城的人急着进去,进去的人想办法出来。

这句话,今天我借用一下:我们当年生活在矿区——城乡结合部的人,期望成为城里人,现在又想回到自由的乡村去。再呼吸,少年乃至壮年时期的新鲜空气,

现在对乡村的年轻人来说,急于进城寻找就业,创造财富的更多机遇。对我们老年人来讲,期望回归大自然,到乡村去圆满田园梦。

我们是农耕民族,热爱土地,喜欢种植。一辈子忙于工业化的建设,跻身市场经济的大潮,现在我们老了,期望陶渊明那样的田园诗般的生活。

这似乎很合乎潮流!

卫中生的确是很好的演讲家,他丰富的表情,煽动的表情,让这一群已经被暮色迷惘了很久的老人,激动的拍起巴掌。

柯清苑也是听得心里一热,随着大家对卫中生鼓掌。

卫中生,如同列宁在一九一八电影里的演讲镜头,双手往下一摊,止住大家的激动。有什么办法,曾经的热血沸腾,已经注定了他们今生的路径,他们不是修正主义,还保持着信仰和高举手臂的宣誓。

看到大家静下来,卫中生继续说:现在我们年纪大了,如同一部老机器,各个零件都磨损到随时可能出问题的程度。

过去人们常说,人老从手脚老起,人老从牙齿老起。其实,何止是腿脚和牙齿,我们的五脏六腑,重心已经前移,走路磕磕绊绊向前跌去,就是我们的现实。我们已经是座老化建筑,不只是外表的色彩跟不上时代,影响着环境。而我们的水电系统、控制系统、内里的装饰,已经脆弱的,随时可能致命一击。

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食,知天命安本分,已经不再是个传奇。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

我们无愧于那个时代,现在的经济繁荣是站在我们肩上的攀登。我们微薄的养老金,不是后代的施舍,那是我们早年股票的红利。

我们不后悔当年的付出,不争论当年的智和愚,共和国会牢记我们洒下的汗水,铸就民族骄傲的基石。

说到这里的卫中生,眼睛有些潮湿,屋里的一干听众都有些哽噎。包括一向叛逆骄纵的柯清苑,此时也心里戚戚。

卫中生稍微低低头,然后更高的把头昂起:只是,我们不得不清醒认识一个现实……

屋里人虽然有些和他交流过,现在也是盼望他说出下句!

我们的现实是:从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到跨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在组织的或没有入过党的人,在他们生殖的旺盛时期只要了一个孩子。

当然了,这里不包含那些利用政策缝隙的人,生育了多子女。前几天看奥运新闻,说一个没拿到奥运金牌的女孩哭泣,说她有五个弟弟在等待她养活。新闻后边附着她笑嘻嘻的父亲的照片,我们都不是那样的人,生养孩子早已服从国家的利益。

在座的老人,没有一个不是独生子女的父母,小皇帝、小公主。但由于,孩子少造成的畸形教育,就是一个孩子,已经让各家的生活每天鹅窝捣一棍的存在。

人不知不觉就老了,繁忙辛苦了一辈子,是到了该修心养性的阶段。

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