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1、当魏相只是你的谎言(1 / 2)史新编首页

在各大国的共同干涉之下,“五国相王”最终形同虚设,以失败告终,公孙衍的合纵政策再一次惨遭挫折,他的前途一片晦暗。

魏惠王十三年(公元前322年)的春天,在秦国如日中天的张仪突然被免去了丞相的职位。

就在众人感叹,真是伴君如伴虎,一朝欢喜一朝忧的时候,张仪起程回到了魏国,并且面见了魏惠王,转眼之间成了魏国的丞相。

这其中的速度真是令人吃惊,我们不得不佩服张仪的能耐。

其实,事情的发展远不是众人看到的模样,但凡有些智慧的人,不免会有疑问:

张仪为秦国忠心耿耿,他的连横政策与公孙衍的合纵相生相克,也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成效,对于有功之臣,秦惠文王不可能赏罚不明,反倒以怨报恩,这其中必然有些猫腻。

本是魏人的张仪,曾经踏破铁鞋都未能入围魏国的政治中心,而今却破天荒被授予了丞相之职,这其中巨大变化,恐怕也不是因为张仪的个人影响力使然。

秦国对外宣称免去了张仪的丞相之职,但是,内幕并不像表面这般简单。

张仪虽然入魏,实则掌握两国相权,其目的不过是暗中为秦国服务,推行他的连横政策。

魏国与秦国接壤,作为合纵政策的主要倡导者,也是合纵环节上的薄弱环节,若是能将魏国拿下,合纵自然就不攻自破,秦国距离统一大业也就越来越近了。

其实在拉拢魏国的道路上,张仪的政策是软硬兼施,毕竟,倚靠蛮力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必要的军事进攻又是不可或缺的。

在张仪入魏为相之前,秦国主要采取的是强硬的军事战略,张仪曾领兵猛列攻打魏国。

黄河以西地区已经没有了魏国势力,秦国占据黄河天险,可攻可守,对魏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一旦打开入主中原的通道,秦国就如虎添翼,更加难以抵御。

军事上的惨败,让魏国丧失了战胜秦国的信心,就在这个时候,张仪非常适时地送上了橄榄枝。

作为秦国的忠实者,张仪入魏国为丞相,魏襄王不敢懈怠,尽管他知道张仪的目的是为秦国谋取利益。

魏惠王十二年(公元前323年),在魏国被楚国打得毫无招架之力而又与齐国、秦国关系紧张之时,张仪站了出来。

他将齐国、楚国与魏国的执政大臣齐集挈桑,商讨为魏国调停之事。

张仪的这种行为目的非常明确,讨好魏国,拉拢魏国,让魏国向秦国倾倒。

一旦有了魏国这个拥护者,秦国的大国道路就容易多了。

早在入秦国之前,张仪就已经预料到事情并不顺利,首先,他的两大政敌并不好对付。

张仪主张连横,公孙衍主张合纵,这二人的敌对关系不言而喻,而魏国的当权者惠施也是合纵的忠实拥护者。

张仪一入魏国,便与这二人较起了劲。

公孙衍与惠施这二人地位显赫,威信也不低,再者,他们能够爬到这样的位置,也不是普通之辈,所以要扳倒他们,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魏国,张仪处于一个你死我活的战场中,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费尽心思的斗智斗勇是胜利的法宝。

在魏国境内,连横派与合纵派明争暗斗之时,魏惠王却一命呜呼了。

新君登位,这对于公孙衍与惠施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对于这位新君,他们无法捉摸他的心思,他们与新君之间的信任也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