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伦有些讶然,“竟然还有这般故事。”
清虚开口,“不知小公子可有名讳?”
“并无。”
“我可否为其起一名字?”
“这......自无不可。”
“文曲星君降世,身带祥瑞之兆,脚踏七斗,不如以文祥为名。”
于伦细细琢磨之后,觉得着实不错,便应允下来,“好名字!”
在场诸人皆是交口称赞。
于伦提议,“清虚道长,既然今日有此之缘,我想请您做这孩子的术师。”
清虚犹豫片刻,“老道游历天下,既访名山大川,又见庙堂市井,仅是在此处待几天就会离开,我恐怕无法时时教导小公子啊。”
竹元公笑道:“道长无妨,我等皆做小状元的师就可,道长记得有这么个孩子,时常来看待即可。”
于伦、竹元公、王荀又多加相劝,清虚终于应答下来。
众人皆大欢喜,在一起开始探讨起学说。
清虚正在讲,“大家都知道《易经》,《易经》深邃,没有穷尽,‘爻’字一长横‘一’代表阳,两短横‘--’代表阴,一阴一阳谓之道。一阴一阳,一长横,两短横,互相组合,揭示了天、地、山、泽、雷、风、水、火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了解运用规律,小则修身养性,大则安邦定国。掌握规律,要靠智慧,有了智慧,先把身心安置好,至于学技术,就容易多了。”
讲到此处时,在于伦怀抱中的小于天祥竟鼓起了掌,并且发出了阵阵笑声。
大家都啧啧称奇。
“这孩子未来定是个状元郎,更胜老子一筹啊。”竹元公笑道。
王荀言,“听到知识,喜不自胜,这真是个小圣人啊。”
清虚精于道家术数,盯住于天祥的脸,道:“我徒天祥,修学养德,知之我心啊。”
于伦幸福的举起天祥,“天祥,吾家麒麟儿啊。”
众人讲的更加兴奋了,原本四人的讲会变作了五人,一直讲到明月高悬。
讲到兴奋处,于伦抚琴,竹元公吹笛,伴着沙沙作响的竹叶,庭院里的乐声与讲颂声显得更加幽静。
于天祥在黑夜里闪着一双亮晶晶的眼睛,好像仍在仔细聆听着。
思明月何待中秋?
何人心不藏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