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五章:书籍的历史(1 / 2)1993回转人生首页

离开五山步行街后,刘明旺骑车回了家,路过一家书店时,忽然停了下来。

这家书店生意尚可,位于穗雅高中和四中的连线中间,每天有不少穿着校服的学生光顾。

刘明旺走了进去,开始观摩书架。

现在的书店绝对能代表大部分人的审美倾向和兴趣爱好,在网络还不发达,大多数地方台还未上星无法全国放送的年代,普通人的阅读热情十分高涨。

整个80年代,搞创作、办杂志是安全致富的不二法门,政策上安全,而且销路广大。

那时的杂志动辄几十万、几百万册的销售量,知音、故事会、看似不起眼,其实一个個都是体量巨大的传媒集团。

刘明旺先去最显眼的书柜和展台逛了逛,回忆中的什么郭敬明、江南、张嘉佳、大冰统统没有,这些“书店霸主”此时还还是小学生。

而80年代最受欢迎的诗人诗集在最显眼的展台上也保留不多。90年代,诗歌热渐渐退却,北岛、海子的诗放在了别的位置,销量最高的书籍展柜只保留了汪国真的诗集。

刘明旺抽出一本《年轻的潮》,翻了翻,又放了回去。

旁边就是余秋雨的散文集。

这时候余秋雨正当红,掀起了一股散文热,不算盗版册数,也差不多达到了五百万册的销量了,他此时也是当之无愧的文化名人,名利双收。

散文热的出现,还带动了一些民国作家的散文销量,比如梁实秋、林语堂。

书店的老板在墙上用钉子竖着挂起一块黑板,上面写着“本月导购”四个大字,上面写了十本书的书名,都是这个月卖得好的书,按照销量一本本罗列下来。

卖得最好的就是《文化苦旅》,第二名是《废都》,第三名则是金庸的《射雕英雄传》。

93年是中国文学史上比较重要的年份,去年的时候,《活着》和《白鹿原》首次出版,但是截至今年,销量表现却是一般,被《废都》稳稳地压在身下。

难不成销量也是根据黄暴程度来排的么?刘明旺忍不住心道。

刘明旺在文学作品区逛了逛,然后开始走向学生区域,这里清一色都是学生用书。

最多的是王后雄系列,还有黄冈密卷系列。

刘明旺下一个想做的领域,就是教辅书,这才是真正的书店销冠。

再过几年,什么《狼图腾》、《王朔文集》,在它们面前,都是小打小闹。

77年恢复高考以来,教辅书的市场便开始活络起来了。

从一开始的一书难求,到现在的良莠不齐。

80年代的高考生面对的困境绝对不是题太难,而是日常没题做,得不到有效的训练。

当时有一个叫王后雄横空出世,主打名师IP,成了最有名的教辅书品牌之一。

不过现如今,教辅书的弊端也显现出来了,那就是题干同质化,缺少新意,不能满足更广大的学生的做题需求。而且,大量滥竽充数的教辅书充斥着市场。

看似竞争激烈的教辅市场,事实上一片蓝海……

刘明旺做生意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做自己熟悉的领域。

就比如说让刘伟福开影楼。

而教辅书对于刘明旺来说,也是个再合适不过的行业,因为母亲是出版社的编审,而姥爷则是金牌教师。

自己是独子,做家族企业也未尝不可。

刘明旺在学生书籍区逛了一圈,溜达到了杂志区。

一看到琳琅满目的杂志,刘明旺又有些心痒难耐了。

虽然已经过了办杂志最好的时代,但是现在的确也不晚啊……

刘明旺按捺住自己不安分的内心,告诉自己:就算是遍地黄金,也得一块一块捡。

他随手买了一本故事会,便打算离开,这时,一个试探性的声音问道:“刘明旺?”

刘明旺转过头来,是吴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