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6章 更好的未来(2 / 2)穿越大明:激活木匠皇帝系统首页

“老爷,您觉得这纸币真的能行吗?”王海生低声问道,眼中流露出疑虑。

“我觉得,纸币的背后是国朝的信用,只要皇帝不变卦,应该是没问题的。”张德胜回答,语气中多了几分坚定。

“可我们也不能太过于相信,还是要保持警惕。”王海生提醒道。

就在这时,前面排队的一位老妇人突然大声喊道:“我不存了,我就不信这纸币!万一再出问题,我的金银怎么办?”

周围的人们纷纷回头,脸上写满了疑惑和不安。张德胜暗自思忖,看来百姓们的心态并不乐观。

“大家别慌,国朝这次是为了稳定经济,咱们也要给他们一个机会。”另一位年轻的商人站出来,试图平息大家的情绪。

“机会?我可不想把我的金银换成一张纸!”老妇人依旧不依不饶,显得十分激动。

“大家请冷静,国银司会保证大家的金银安全。”官员终于回过神来,试图安抚众人。

张德胜在一旁静静观察,心中暗想,这场关于纸币的风波,恐怕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他决定,还是先存一部分金银,再用纸币进行交易,毕竟这也是一种对未来的投资。

经过一番波折,终于轮到他们存款。张德胜将金银交给官员,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这次的尝试不会重蹈覆辙。

此时,次辅大人王震面色阴沉,手中紧握着一份奏折,愤怒的目光直视着坐在对面的户部李部堂。李部堂微微颔首,面露无奈之色,神情中流露出几分疲惫。

“李部堂!”王震声音如雷,震得周围的侍卫和文官纷纷侧目,“你可知我为何召你来?”

李部堂抬头,面色凝重:“次辅大人,您是因国银司的统计结果而来吧?”

“结果又如何?极少数宗庙家族掌控着大部分财富,而普通百姓却连两成都不到!”王震怒火中烧,挥手将奏折重重扔在李部堂的桌上,奏折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重重摔落,纸张在地上摊开,字里行间透着无奈与绝望。

“我知道,这样的经济结构极为不正常,但改变这一切并非易事。”李部堂微微叹息,眼中闪过一丝无奈,“我们只能通过扶贫和以工代赈等措施,逐步改善。”

“逐步改善?”王震冷笑,语气中满是讥讽,“你可知百姓的苦楚?他们每日为生计奔波,难以温饱,难道要等到我们逐步改善,才能见到曙光?”

“我明白,次辅大人,然而,户部的力量有限,面对如此庞大的经济结构,单靠我们一己之力是远远不够的。”李部堂低下头,语气缓和,却透着无奈。

“难道就这样坐以待毙?”王震的声音逐渐高昂,眼中闪烁着怒火,“我不想听借口!你作为户部的首长,难道不该为百姓的未来而战吗?”

“我当然想为百姓谋福祉,但有时局势超出了我们的掌控。”李部堂抬起头,眼神坚定,“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而不是一味的空谈。”

“可行的措施?”王震冷哼一声,心中怒火难平,“你所说的扶贫和以工代赈,能否真正改变百姓的命运?我看不过是治标不治本!”

“次辅大人,您要理解,改革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李部堂试图缓和气氛,语气中带着一丝恳求,“我们需要时间和资源,才能真正改变现状。”

“时间和资源?”王震的声音骤然提高,仿佛一头愤怒的狮子,“你可曾想到,百姓的时间是多么宝贵?他们等不起!”

这时,旁边的文官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插话。一个年轻的文官终于忍不住,开口说道:“次辅大人,或许我们可以考虑更为激进的措施,比如增加对小商小贩的扶持,鼓励他们创业。”

王震转头看向年轻文官,目光一闪:“你说的不错,但这又需要多少时间和金钱?户部是否有足够的预算来支持这些计划?”

李部堂沉默片刻,似乎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现有的财政预算,优先考虑对小商小贩的扶持,但这也意味着我们必须削减其他项目的支出。”

“削减其他项目的支出?”王震的眉头紧锁,显然对这个提议并不满意,“难道要让那些已经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人更加苦难吗?”

“我并不是说要削减对贫困人口的救助,而是要合理分配资源。”李部堂语气坚定,“我们必须寻找一个平衡点,既能帮助贫困人口,又能促进经济发展。”

王震的怒火似乎稍微平息了一些,但仍然不满:“我希望你能明白,百姓的苦难不是数字,而是鲜活的生命!我们必须以更果断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李部堂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我会尽快召集户部的相关官员,讨论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向您汇报。”

“希望如此。”王震的语气缓和了一些,但眼中仍然流露出不满,“我不想再听到无能的借口,百姓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绝不能再让他们失望!”

“陛下,臣等无能,未能为国分忧,实在惭愧。”首辅大人李文轩率先开口,声音低沉,透着一丝无奈。

朱由校微微叹息,眼神游离在众人之间,心中暗自思忖:“难道我真的无能为力吗?”他清楚地知道,眼下国家面临的困境不仅仅是朝堂之上的权谋斗争,还有民间疾苦的不断加剧。

“诸位爱卿,今日我召集你们来,正是想要与大家共商国是。”朱由校终于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坚定。

“陛下所言极是,但臣等无能为力,唯有请罪。”李文轩低头,额头几乎贴地,满脸愧疚。

“请罪无用,何不想想办法?”朱由校的声音渐渐提高,显得有些激动,“我打算设立一个创业基金,帮助百姓们创业,让他们能自食其力,减轻国家的负担。”

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众臣面面相觑,似乎都在思索这个提议的可行性。

“陛下,这……这恐怕不妥。”李文轩微微皱眉,语气中透着不安,“创业之事,需谨慎行事。若无良策,反而可能导致更多的混乱。”

“我明白,但若我们不尝试,如何知道结果?”朱由校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可创业之事,非但需资金,更需智慧与经验。”一位年轻的官员王杰插嘴道,语气中透着一丝忧虑,“若资金投入不当,岂不是白白浪费?”

“我会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审核和指导这些创业项目。”朱由校继续解释,眼中闪烁着热情,“我们可以从中挑选出真正有潜力的项目,给予支持。”

“陛下,创业之事虽好,但您可曾想过,若是失败,百姓反而会更加失望?”李文轩再次劝道,脸上的皱纹似乎加深了几分。

“我知道风险,但我更清楚,若我们不去尝试,就永远无法改变现状。”朱由校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坚定,仿佛已下定决心。

“创业基金的设立,需经过详细的规划与论证。”李文轩沉吟片刻,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我建议,先在几个地方试点,若成功再逐步推广。”

“好主意!”朱由校眼中闪过一丝欣喜,“我们可以先在京城周边设立试点,观察效果。”

“陛下,试点之事,需谨慎行事。”王杰再次提醒,“若出现问题,恐怕会影响您的声望。”

“我会亲自盯着,绝不让任何问题发生。”朱由校坚定地说道,心中暗自下定决心。

“那……我们该如何选定试点呢?”李文轩问道,语气中透着一丝期待。

“我想,首先可以选择一些有创业基础的地方,比如东市与西市。”朱由校思索片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这两个地方的商贾众多,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李文轩点了点头,眼中流露出一丝赞许。

“那就这么定了。”朱由校脸上露出了笑容,似乎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随着讨论的深入,朝堂上的气氛逐渐缓和,大家都开始积极讨论创业基金的具体细节。朱由校的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心中暗自发誓,要为百姓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一个侍卫匆匆走入,面色凝重。

“报告陛下,外面有民众请愿,要求政府能给予创业支持。”侍卫恭敬地说道,语气中透着一丝紧迫。

“请愿?”朱由校一愣,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暖意,“让他们进来!”

不久后,几位普通百姓走进朝堂,神情中透着一丝紧张与期待。

“见过陛下!”其中一位中年男子上前,恭敬地跪下,声音中带着恳求,“我们只是一些普通百姓,想要通过创业改善生活,希望陛下能给予支持。”

“你们的声音我听到了。”朱由校微微一笑,心中涌起一阵温暖,“我正打算设立创业基金,帮助像你们这样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