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章 中药房的体验(2 / 2)药学狗都不读首页

经过这一番周折,张三终于接过重新调配好的药包,简短地表达了感谢便匆匆离去。

在我们的药房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挑战。有时,病人对药材缺失的担忧可能并不完全准确,因为药材的特性和处理方式可能会引起一些误解。

以芝麻为例,当病人的处方中包含这一药材时,我们会小心翼翼地将其均匀分配到七份药品中。但芝麻细小轻盈,容易在包装过程中滑落至药包底部,甚至在摇晃时更难以察觉。

当病人在核对药品时,如果未能仔细检查药包底部或通过摇晃使芝麻显现,他们可能会错误地认为药包中缺少了芝麻。这可能导致他们带着焦虑来到药房,质疑药材是否被遗漏。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药师总是以冷静和耐心的态度应对。她会仔细检查药包,确保每一份药材都准确无误地包含在内。一旦发现芝麻确实存在,她会向病人解释情况,并指导他们如何正确地检查药品。

大多数病人在了解到真相后,会对我们的专业精神和细致服务表示理解和感激。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误解可能源于对药材特性的不熟悉或检查方法的不当。因此,他们会向我们表达歉意,并感谢我们的帮助和澄清。

这些经历不断提醒我们,在医疗服务中沟通和理解的重要性。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提供更加周到、专业的服务,确保每位病人都能得到满意的解决方案和支持。

由于我们的工作台是开放式的,病人可以通过玻璃直接观察到我们的一举一动,因此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他们对我们称药过程的讨论。无论是新手还是老手,在称药时,秤杆的轻微倾斜都会引发病人的不同反应。如果秤杆稍微下垂,病人可能会担心:“你这个人是不是称给我的药少了?”相反,如果秤杆稍微上翘,他们则会觉得:“你真客气,给我的药多了一点。”

这种直观印象在称量过程中非常明显,病人可以直观地看到秤杆的倾斜程度。然而,实际上称量的准确性完全取决于个人的经验与熟练程度。因为秤杆的倾斜所反映的药量差异并不是特别大。

这种微妙的平衡和病人的直观感受,是中药房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我们不仅要确保称量的准确性,还要考虑病人的心理感受,确保他们对我们的工作感到满意和信任。

在中药房干了几个月后,尤其是在天天参与称药的工作,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艰辛。这不仅仅是与药材的亲密接触,更是一场与时间和效率的赛跑。在中药房里称药,就像是在进行一场紧张的战斗,需要全神贯注,分秒必争。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即便你戴着口罩和手套,药材的灰尘仍可能沾染你的头发,让你显得有些蓬头垢面,长时间的弯腰起身可能导致腰肌劳损,职业病的开端。

尽管时代在变迁,中药的智慧和力量却历久弥新。我将这份热爱和尊重融入我的工作之中,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中药的精髓。中药房里的药香,对许多人而言,是一种独特的芬芳,它似乎在诉说着千年的智慧与疗效。

然而,正如人们对美食口味的偏好各异,对中药香味的感受也千差万别。有些人可能觉得药味浓郁到近乎刺鼻,而有些病人则沉醉于这股香气之中,仿佛只要每天沉浸在中药的氛围里,身体就能得到健康和康复。

那是一个寻常的公交车行程,我坐在座位上,思绪飘远。突然,旁边一位阿姨的眉头紧锁,她用力嗅了嗅周围的空气,然后带着一丝不悦抱怨道:“这个人身上怎么这么有股药味的,怎么这么刺鼻呢?”她似乎对这股不经意间飘来的中药香气感到不适,迅速站起身,急匆匆地换到了车厢的另一侧。

与此同时,车厢另一角落的一位老先生却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他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在品味着空气中的每一丝药香,随后带着一脸满足的笑容说道:“哎呀,我感觉中药味挺好闻的。你们这些在药房工作的人,是不是都能因此长命百岁啊?”他的这番话不仅缓和了车厢内的微妙气氛,也激起了周围乘客的好奇,引发了一阵轻松的讨论。

老先生接着好奇地问:“小伙子啊,你们那个药房中药阿胶还有没有?有没有人参啊?有没有什么补品啊?冬天补补挺好的吧。”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中药的浓厚兴趣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我回答说:“这些药现在都有的,用医保卡可以省一点钱。我们一般配药都是按七天的量来配的。”

在公交车上,一位乘客带着一丝焦虑询问:“你们有没有可以看睡眠问题的中医生啊?我这段时间睡眠不太好,真希望能找个医生看看。”我微笑着回答:“医生是有的,您只需挂号,然后选择中医科就可以了。我们的XX医生技术非常好。”

话音刚落,车上另一位乘客突然插话:“哎呀,XX医生啊,我知道,他技术确实不错。我家老妈上次也是因为失眠去找他看的,现在她吃饭都香多了,真的是。”这位乘客的分享瞬间激起了大家热烈的讨论,车厢内充满了对中医的认可和兴趣。

就在这时,另一位乘客提出了一个实际问题:“看完中医后煎中药好麻烦的,我家又没有砂锅,这怎么煎啊?铁锅行不行啊?”我赶紧回答:“铁锅是不适合煎中药的。”接着,又有人提出了时间上的难题:“我家又没时间,我要上班的,那你们去哪里煎药啊?”

我耐心地解释:“我们这里提供代煎服务,非常方便。只要两块钱一剂,一般14到15块钱就足够了。”我继续说道:“如果你想煎药更方便一些,还可以去自己小区对面的大药房,他们也提供代煎业务。”

老人们对中医有着深厚的信任,他们认为中医的效果虽然慢慢显现,但副作用小,是一种温和而长远的养生之道。

这个小小的插曲不仅展示了人们对中药气味的截然不同的感受,也反映出了中药在人们心中的特殊地位。有人因其独特的香气而感到不适,而有人则将其视为健康与长寿的象征。

不仅展示了人们对中药的不同态度,也反映了中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无论是作为日常保健的一部分,还是作为治疗手段,中药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这番交流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医生的名声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口碑传播的,是患者之间口耳相传的结果。这种基于信任和经验的推荐,往往比任何广告都来得有效和直接。

在中医界,医生的技术水平确实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有时会影响到处方的质量和治疗的效果。有些医生可能会开出包含多达30多种药材的药方,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技术水平有限,也可能是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这样的药方往往无法精准地针对疾病的根本原因,而是试图通过包含尽可能多的药材来覆盖各种症状,形成了所谓的“万能方“。

对于我们这些在药房工作的人员来说,处理这类药方是一项挑战。药材种类繁多,不仅增加了称量的工作量,也使得药材的包裹变得复杂和耗时。我们常常不得不面对这种繁重的任务,有时甚至会感到厌烦和无奈。

然而,在服用了大量药材后,患者们常常会称赞医生的技术:“这位医生的技术真好!”这种评价,却可能忽略了中医药精妙的配伍和治疗原则。当药材种类繁多,仿佛成了日常饮食的一部分,患者可能会感觉到身体状态的改善,认为这是药物的直接效果,即使这些药材本身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

例如,如果医生开出了开胃和改善睡眠的药材,患者可能会发现自己的胃口变好了,睡眠质量提高了,自然而然地,他们会觉得吃什么都更加美味,身体状况也随之好转。这种改善,虽然部分得益于药材的作用,但也可能是因为患者整体生活方式的调整和对健康的关注。

中医药的治疗效果并非仅仅依赖于药材的数量,更在于药材的合理配伍和对患者病情的精确把握。一个好的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精心挑选适合的药材,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