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2章 胡商(1 / 1)大唐隐帝首页

在这往后的几天日子里,李飞全身心地沉浸于对广州城的深入探寻,试图捕捉其每一个细微之处。其中,胡商群体无疑是他关注的焦点,那些被称为“倒爷”的胡商们,在这座繁华的南方大都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胡商的来源地广泛且多样,波斯人、阿拉伯人自不必说,西域的回纥人以及张掖郡昭武九姓胡人,还有来自东南亚的南越人和印尼人,乃至东亚的东瀛人和高丽人,纷纷踏上这片土地,追逐着商业的梦想。

他们进入中国的路径主要有二:其一为陆上丝绸之路,从遥远的大食、波斯起始,穿越河西走廊,抵达长安,再辗转至其他城市;其二则是海上丝绸之路,部分阿拉伯和波斯商人从当地港口启航,跨越印度洋,进入南海,最终在广州、泉州等重要港口靠岸,进而深入中原腹地。

此时的广州,已然成为南方的璀璨明珠,享有“天子之南库”的美誉,也正因如此,这里成为胡商们钟情的定居之所。唐朝廷为了对胡商进行有效的管理,特地设立了市舶司,并为胡人划定了番坊,以供他们集中居住。在广州,番坊的面积广袤无垠,竟容纳了多达十几万的胡商。

唐朝廷对胡商的管理政策,一方面体现出其开放包容的态度。允许胡商自治,自行推选番长,且赋予番长与唐朝廷地方长官等同的地位,这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了胡商的文化和习俗,减少了因文化差异和管理方式不当而引发的冲突,为胡商在唐朝廷的商业活动提供了相对自由和稳定的环境,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外国商人来唐贸易,促进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交流。

然而,另一方面,这种管理政策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地方长官无权插手番坊事务,除非涉及唐朝子民的案件,这可能导致番坊内部的一些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监管和解决。同时,唐朝赋予胡商在广州娶妻生子、开办学校以及参加科举考试的权利,虽然体现了唐朝的开放胸怀,但也可能引发一些社会矛盾和文化冲突,比如在资源分配、文化融合等方面。

不仅如此,唐朝为了激励胡人开展商业活动以推动经济繁荣,还赋予胡人在广州娶妻生子、开办学校以及参加唐朝科举考试的权利。此等举措实非寻常,意味着胡人有机会通过科举考试跻身唐朝官员之列。

那么,胡人在广州究竟从事何种生意呢?经过多日的深入调查与资料查阅,李飞发现,商人逐利,若无丰厚利润可图,胡商未必会远涉重洋来到中国。事实上,胡商在广州所经营的生意,大多利润惊人,堪称暴利。

他们主要将香料、龙脑、犀角、玳瑁、象牙、珊瑚、珍珠、琥珀、玛瑙等各类珍稀物品贩运至中国进行售卖。这些物品并非日常用品,而是仅供王公贵族和富贵人家消费的奢侈品,利润之丰厚可想而知。曾有一位胡商,历经艰辛从撒马尔罕背负一袋囊麝香跋山涉水抵达长安,一经售出,便一夜暴富,成为长安当地赫赫有名的富豪。不仅如此,胡商还在广州开设胡人饭店。在长安和广州,众多充满异域风情的饭店如繁星般点缀其间,唐朝人热衷于品尝胡人的美食,畅饮胡人自酿的葡萄酒,聆听胡人音乐,欣赏肤白貌美、高鼻梁的胡姬翩翩起舞,好一番逍遥快活的景象。难怪有诗句云:“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正因如此,在广州,胡人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有钱人的代名词,他们过着优渥的生活。然而,这也引来了一些不法之徒的觊觎。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胡商开始组建自己的武装力量,比如雇佣昆仑奴作为雇佣军,为番坊提供保护。起初,尚相安无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矛盾逐渐浮出水面。

李飞在感受广州城的点点滴滴时,不禁为这复杂而又充满活力的商业景象所震撼,同时也对其中的种种问题陷入了深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