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校长等人的报名人选,吴韬不是很满意。
他还是想请原电影的参演演员来。
为此,吴韬拜托王进松帮忙约了李力群。
看他有没有意向出演。
吴韬自己则是约田羽一聚。
也就是扮演班主任的那位演员。
到了指定地点,吴韬跟他在饭馆边吃边聊。
吴韬把关于班主任的部分剧本给他看。
“田羽老师,我看过您演的《钢的琴》,您饰演的王抗美令人印象深刻。”
“我希望您能出演王老师这一角色。”
田羽对吴韬的客套话谦虚回应。
认真看剧本。
吴韬边喝茶边等回应。
田羽看着剧本里对王老师的描述,心里有点抗拒。
他的父母都是教师,一直以来他对老师的印象都是“为人师表,学生的榜样”。
吴韬的剧本里的王老师,显然市侩、爱贪小便宜的形象。
跟他对老师的理解显然不同,这让他有点为难。
“吴总,这个角色的形象不同于以往影视作品中老师的形象。”
“我家人也是教育工作者,这个角色我有点不能接受,您另请高明吧。”
“田羽老师,我认为影视作品中不应深化某一职业的刻板印象。”
“高尚的是职业而不是人。任何行业中都有自私自利的人。”
“我认为影视作品中应当引导观众对一些职业祛魅。当然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职业不应刻意抹黑。”
“吴总,那您剧本中难道没有对教师这一职业进行抹黑?”
“田老师,人性是复杂的,王老师爱贪小便宜不假,但他在危急时刻同时也会保护学生。”
“那请您讲讲创作动机。”
吴韬将他塑造王老师这一形象的理由跟田羽说明。
王老师这个角色取材于他曾经碰见过的一些老师。
他们的性格和人品不一。
有些对学生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正向发展。
有些人是刀子嘴豆腐心,表面严厉,实则是想通过责骂学生让他们上进。
有些平时胆小怕事,却能在学生遇到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
有些私德有亏,但教学能力没的说。
吴韬创造王老师这一角色的时候,正是从人性出发。
将职业的高尚与个人品德的小缺陷融合。
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教师形象。
“田老师,我认为这一形象比起刻板印象来更能让观众共情。”
“教师也是人,不能因为职业光环就将他们架在道德的制高点上。”
“现实生活中您敢说遇到的老师都是伟光正的形象吗?”
田羽思考着吴韬的话,的确,一个有血有肉的教师远比一个伟光正的教师更贴近现实形象。
同时,出演这一角色也是对他演技的考验。
他现在处于转型期,这正好这是个机会。
“既然这样,我愿意出演。”
“不过我有个小小的请求,还望吴总答应。”
“您请说。”
“我希望在人物塑造上根据自己的意见进行一些修改。”
“这个没问题,剧本只是一个框架,若自由发挥的效果更好,我们没必要非一板一眼地演。”
“好。”
吴韬这边成功邀请田羽加入,片酬六十万。
王进松也成功说服李力群加入,片酬三十万。
敲定两位重要配角的人选,吴韬他们将面试重点放在秋雅等角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