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榆的记忆深处,那抹鲜艳夺目的蟒袍犹如一朵熊熊燃烧的火焰。
在历史的长河中跃动、闪耀着。
眼前这位身穿蟒袍的少年,那既熟悉又陌生的身影。
让朱榆的脑海中瞬间涌现出往昔的点点滴滴。
这位少年,正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也是朱榆所占据身躯的五弟。
一代英明之主,雄才大略,文治武功,成就辉煌。
他继承太祖朱元璋之遗志,巩固国家政权,拓展疆域,使明朝进入繁荣昌盛的“永乐盛世”。
被后人铭记的——永乐帝朱棣!
“原来是你,五弟。”
朱榆心中涌动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既有对历史的深深敬畏,也有原身情绪的影响包含着对这位昔日兄弟的好奇与怀念。
“吾弟今日不是应当早日去书斋研习学问吗?为何会出现在这武库之中?”
朱榆并未直接回答朱棣的提问,反而带着一丝好奇与探寻,反问了一句。
朱棣身材魁梧,眉宇间透着一股少年特有的英气和自信。
尽管他不过是个十二岁的孩童,在这个年纪,大多数孩子还在无忧无虑地嬉戏,但朱棣却已经展现出了超越常人的成熟与稳重。
朱榆凝视着朱棣,心中涌动着万千感慨。
他记得在史册中,朱棣成年后威震四海,成为一代英明的皇帝。
而此时此刻,站在他面前的这位少年,正是那位未来将引领风骚的一代雄主。
在建立明朝后,老朱为了巩固国家政权和加强边防,采取了一种分封,将自己的儿子们封为藩王。
分布在国家的各个重要地区,以监视和防御边疆及地方势力。
他对自己的儿孙很信任。
所以连朱榆这个没什么天赋的儿子他都封为越王。
但此时的永乐大帝朱棣虽然有大人的模样,但实际上还是未成年。
所以尽管朱棣被封为燕王,但他仍不得自立府邸,只得居于皇宫之内。
这是太祖朱元璋为了防止皇子们过于早熟独立,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业和品德教育所作出的规定。
依照太祖朱元璋的教育理念,皇子们在束发之前,除去下午短暂练武之外,大部分时间都需投入到学业之中。
此时正值辰时,大约是早上八点多,朱棣应当跟随师傅学习文学,不应出现在皇宫的武器库。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朱榆回忆起前世的印象和对朱棣的评价,不禁露出领悟的神情。
他记得,朱棣是个聪明伶俐、机智过人的孩子,但在学业上却显得有些漫不经心。
而此刻,朱棣的行踪更是证实了朱榆的猜测——这家伙又逃课了。
然而,逃课的朱棣并没有去玩耍,而是来到了皇宫的武器库。
这个看似叛逆的行为,却暴露了朱棣内心深处对武学的热爱和追求。
根据原身记忆,朱棣是个不可多得的武学奇才。
在短暂的练武时间里,他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和领悟能力,让许多教官都为之赞叹。
皇宫的武器库,是朱棣寻找武学奥秘的宝地。
他喜欢独自一人,在这里研究各种武器,探索它们的用法和技巧。
每当有所领悟,朱棣都会兴奋地挥舞手中的武器,仿佛在演练一场场激烈的战斗。
在这个世界里,他可以忘却皇室的束缚,尽情地追求自己的武学梦想。
自幼八岁习武,短短一月便掌握了阳明神经,其天赋之高,令人瞠目结舌。
如今年仅十二,朱棣已将阳明神经修炼至第四层,晋升为武道九品的小宗师,其武道修为,堪称同辈中的佼佼者。
如此卓越的武道天赋,即便是与皇室中的朱榆等皇子公主相较,也毫不逊色,甚至与洪武大帝朱元璋相比,亦不遑多让。
朱棣的武道成就,已将众人远远甩在身后。
正是由于朱棣这恐怖的武道资质,使得大明朝堂之上,悄然涌现出一种不同的声音。
在这以武为尊的大明世界,个人的力量足以匹敌千军万马。缺乏强大的武道修为,即便是继承了皇位,也难以真正震慑天下。
。朱棣展现出的武道潜质,只要不中途夭折,必将成为一代天人大宗师。
因此,即便他年幼未显争位之心,朝堂之上,仍有不少人士暗中支持他。
然而,这样的局面,却令朱元璋心生不悦。
少年朱棣也因此受到冷落,处境颇为尴尬。
正是鉴于朱棣的前车之鉴,朱榆才小心翼翼地隐藏自己练成明神武典的事实。
他既不愿卷入朝堂的纷争,也不希望过多地引起朱元璋的注意。
于是,他选择低调行事,默默修炼,因为他深知,只要能达到武道仙人境界,皇位自是唾手可得。
原本还对朱榆如何进入皇宫武库感到好奇的朱棣。
听到朱榆的询问后,顿时显得有些慌乱,眼神游移不定:“四哥,那个……今天夫子告假了,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