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怀文摔了个冷脸子,拂袖离去。
“这......哎?”
王柬听了这话,一下就懵了。
要说这韦怀文可是从来不开玩笑的人。
“我并未讥讽于他,韦将军何故如此啊!”
王柬吃了哑巴亏,满脸委屈的朝着康长明诉苦。
康长明在一旁摆了摆手,也扬长而去,只留王柬一人在柱子旁边。
临川王心里别提多丧气,回到明正堂便痛饮了几杯浓茶做掩饰。
“呵呵呵,你慢些。”
“皇兄见笑了,此茶甚好,我颇为喜爱。”
“呵呵呵,建康宫茶饮无非就那么几样,你若是喜欢,带些回去便是了。朝中诸事繁杂,朕一时还脱不开身,这些茶点就当朕为你践行吧!”
“臣弟谢恩。”
临川王拱手示意。
“说到此次索虏入侵,和以往有些不同。”
“之前只是对我边疆局部进行骚扰,可如今徐、青、冀三州边关都有索虏侵扰,怕是蓄谋已久啊。”
“嗯,朕也从奏报中看出了些许异样。”
“索虏本不可怕,只是多面作战,臣弟分身乏术,恐不能全面顾及,如今有康将军坐镇北兖州,还需再择人选,确保三州防务无懈可击,如此一来便可反客为主,伺机重夺寿阳城,巩固我南国北部疆土,不知皇兄做何考量?”
“宣达言之有理,你对朝中臣卿甚为了解,又掌军政大权,可有良将举荐?”
临川王就等这句话呢,刚才康长明舍命张弓,得到了去北兖州的机会,被皇帝占了上风,没想到这么快就又来机会了。
皇帝也是被兴奋冲昏了头,刚用了平衡之策,想想可怜的六弟,又怎么忍心将其玩弄于股掌之中呢!于是又生出爱惜手足之心。
“皇兄这么一说,我倒想起一个人来。”
“哦?你且说来。”
“吴平侯萧子昭,此人战功卓越,带兵严肃,不怒自威,若让他任职三州都督,东边战事可平矣!”
皇帝听了这话倒也没怎么惊讶,这吴平侯在背后趋炎附势,巴结临川王,而在皇帝面前更是个妥妥的小迷弟,只要有机会都会帮着皇帝重温昔日战场的英勇事迹,况且多次被委任边关要职,也都完成的不错。再说萧子昭这人,从不邀功请赏,行事低调的很,是个大才。
“嗯,子昭有勇有谋,就算宣达不说,朕心中也有安排。”
“你觉得西昌候萧靖艺能否担当此大任?”
此时的西昌侯正任仁威将军,持节都督雍、梁、秦三州军事,其地位自然比普通将军要高。最重要的,他是长沙王萧靖旷的亲弟弟,长沙王的势力在朝中绝不可小视,重用了萧靖艺,自然也是对长沙王的一种侧面安抚。
临川王听后眨了眨眼,做出一副为难的样子来。
“陛下有所不知......诶,还是算了,臣弟实难开口。”
“哦?此处只有你我兄弟二人,你但说无妨。”
“既如此,臣弟便说了。”
临川王向前欠了欠身:“靖艺虽我宗族之人,又颇受皇兄喜爱,有此一面,他便想更进一步,故而极力为裴渊明之子裴之礼作保说媒于嬛儿,以此获得丁贵嫔信任,虽说此事乃宗族之喜,可我听闻靖艺得到贵嫔应允后便自视高贵,露出贪婪本性,在齐兴、永宁二郡大肆囤地敛财,置百姓生存于不顾,朝中大臣对其虽颇有言词,可他终究是皇族一脉,众人是敢怒而不敢言啊!”
“皇兄,值此要紧关头,若是差遣萧靖艺赶赴前线,恐怕......难以服众。”
皇帝听后皱了皱眉头,要说临川王这话也不是空穴来风,这萧靖艺自从得到丁贵嫔的青睐后,虽然嘴上低调,可背地里多少有些自大,可他敛财囤地,倒没听说过。
“宣达此言不无道理,不过单单凭借传闻,便弃之不用,我担心会冷落了人心啊。”
“靖艺乃已故兄长之血脉,我视其为已出。靖艺为人谦虚,不喜妄语,上阵杀敌,乃其此生之志,况且其兄长沙王,亦是当年随我征战立国之士,故而无真凭实据之前,我很难不用他啊!”
“若兄长在世,亦会理解我举贤不避亲之举吧。”
皇帝说完,抿了一口茶。
临川王稍作思量,转而微微一笑:“皇兄言之有理,前线战事吃紧,择贤良用之,乃当务之急,子昭为人忠厚,又久经沙场,实乃良将也,臣弟欲举荐他为三州都督,不知皇兄意下如何?”
皇帝捋了捋胡须,轻轻点头:“嗯,子昭为人果敢忠义,都说我南国不乏良将贤才,当此之时,亦是他报国之机。”
“呵呵呵,是啊,如今朝中贤能不可盛数,良将实难罗列,如此,皇兄可无忧矣!”
“既如此,我有意让靖艺出任南北兖、北徐、青、冀五州都督,统揽军务,至于子昭,可使其先为兖州刺史,兼顾青、冀二州军务,待他上了前线,再做观察,如此安排,宣达意下如何?”
话都说到这份儿了,萧子昭和萧靖艺二人又各有安排,那还争辩什么呢!
得了,就这样吧。
“皇兄运筹帷幄,实乃秦汉天子不能及也!”
“为了巩固朝廷政令,臣弟还想举荐几人,不知皇兄能否准许?”
“哦?宣达且说来。”
“北徐州刺史张豹,本为北国降将,自从归降我朝后,兢兢业业,为政颇有业绩,臣弟欲举荐其为南徐州刺史。”
皇帝瞧了瞧临川王,继续维持着笑容。
“宣达继续说。”
“扬州治中何敬容,为人忠孝,腹有才学,实乃青年文臣之首,臣弟欲举荐其为秘书丞,于陛下身边候令,亦可受朝政熏陶,早些成长起来。”
“嗯,敬容贤能,朕早有任用之意,宣达既然与朕同心,朕准奏。”
“多下陛下。”
临川王低头拱手。
见他还有话说,于是皇帝再次笑了笑。
“还有吗?”
“额,恕臣弟直言,太子天资聪慧,平日喜好出游郊外,结交良师益友。始兴王记室刘孝仪,崇文尚古,实乃不可多得之贤才,此人若能侍奉太子左右,传授古制法度,既可成就我朝礼仪之邦也!”
“嗯,朕听僧达说过此人,既如此,就命他为太子洗马,以备后用吧!”
于是临川王低身向前跪地:“皇兄任人唯贤,南北贤士必闻声而至,四海番邦定忠心朝贡,南国盛世,指日可待!”
“呵呵呵,快起来吧。”
这一番称赞,皇帝的内心是沾沾自喜,老六终究是老六,给点儿甜头便可安抚,看来自己的圣明烛照也不是嘴上说说的。
崇明轩里,俞三福还在昏迷,这次他伤的可不轻。
只因到库中取书时,看到房梁上的引信已经燃起,大喊一声后便往墙角躲去。
可那地动带来的冲击波没等他跑到墙角,便从后边推了他一把,直接把他扔到了墙上,撞了个不省人事。
俞三福也是五十岁的人了,哪里还经得住这般折磨。
万幸的是墙角的一大块帷布掉落后形成一块保护罩,刚好将他裹在里面,如此一来,俞三福算是没伤到要害部位,但他的背部、腿部和手臂均被木削刺中,这几天从身上取出来的小尖刺便有十余个,原本白白嫩嫩的小脸儿也被撞的红肿不退。
此时,几个小寺人正在屋里给他喂汤药。
一小寺人在门口朝里面探头探脑。
伍有常带着侍卫巡逻,正碰到他。
“尔乃何人,鬼鬼祟祟,来此作甚!”
被伍有常这一声大喝,小寺人吓得一激灵,急忙俯首跪地:“将军饶命,我是鹿鸣堂喜儿,因中使对我有恩,听闻他身受重伤,便想来此处探望。”
伍有常又仔细瞧了瞧:“喜儿?”
喜儿也抬头看了看他:“小人由俞中使一手带大,如今在鹿鸣堂当值,本想着向中使问些少府规制,可谁曾料到中使......”
喜儿说着,便噼里啪啦的掉着眼泪。
“小人奉少府之令看管鹿鸣堂,今日一时鲁莽,还请将军恕罪。”
喜儿再次跪地叩首。
“罢了,你既有少府之命,这前宫亦可自由出入。不过此乃东堂殿要地,你日后行事还要小心些,去吧。”
“谢将军。”
喜儿逃过一劫,便向里面的小寺人询问了俞三福的情况,而后散些银两作罢。
却说姚儿公主这几日在含章殿里如坐针毡,没想到元固竟然是刺客,前番那般亲昵,难道就是为了利用自己,进宫行刺?
昔日一幕幕的甜蜜,如今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姚儿依然想不通,若是元固有意为之,为什么要兜那么大的圈子呢?
街巷间邂逅不像是有意安排,对自己那份倾慕之心也绝非一时兴起,既如此,他又如何舍得抛下自己呢!
“启禀公主,丁贵嫔前来探望。”
小寺人跪在门口传话。
姚儿擦擦眼泪,刚要起身,又似乎想到了什么,于是直接趴在榻上哭了起来。
“姚儿啊,你这是怎么了?”
丁贵嫔来到塌边,声音很是亲切。
姚儿听罢哭得越发厉害。
“有什么委屈就跟我说,即便我不能解决,还有你父皇为你做主呢。”
丁贵嫔朝周围看着,想寻找答案,可那些寺人婢女皆跪地不作声。
于是她抚着姚儿的肩膀,不由得安慰起来:“勤政堂被毁亦非你我所愿,好在你父皇无恙,你可要当心身子啊。”
“娘娘,我......我召那马之礼进宫,难免有同谋之嫌。可是谁又知道,那马之礼见我识破他心中意图,便将我打晕在地,姚儿我......有口难辨啊!”
“什么?你被那刺客打晕了?”
丁贵嫔听后惊讶万分,没听说有这等事啊。
再次朝后边瞧了瞧:“你等既然知道公主受伤,何故隐瞒不报!”
“小人该死......”
“奴婢该死。”
“娘娘,这不怪他们,是我让他们隐瞒实情。”
姚儿轻轻抓着丁贵嫔的胳膊,一时间泪如雨下,好不委屈。
“哎呀,姚儿啊,如此大事,你为何不告诉我呢!”
“娘娘,我......我未能制止贼人行刺,心中已是万分愧疚,如今又有帮凶之嫌,姚儿实在是......无颜面对你和父皇了。”
“诶,傻孩子。你能如此忠孝,你父皇若是知道,定会非常欣慰,又何来怪罪呢。”
“这样吧,我去同你父皇讲,你且安心歇息,不要胡思乱想,知道吗?”
要说丁贵嫔来此,可是带着任务的。
据中宫传言,那索虏马之礼留在含章殿里有两刻钟左右,而后便有勤政堂大火,中宫宿卫在地动的情况下捉拿刺客,被砸死了十几个人,就连皇帝也险些遇害,很难让人不怀疑姚儿与那索虏是在里应外合。
如此传言,皇帝听后不禁心生疑惑,那姚儿向来跋扈,行事全凭着性子。
可再怎么说也是自己的亲生女儿,所以很难相信她会做出勾结刺客的事来,于是便让丁贵嫔到含章殿稍作问候,顺便一探究竟。
丁贵嫔见姚儿如此模样,也不忍心发问,只得一番安慰,而后禀报不说。
有诗云:
骨肉亲情难离疏,暗生私心客做主。
恶狼惹得满城怨,仍忆秦淮旧船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