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2章 立后(2 / 2)列虹英雄演义传首页

李妃轻轻抬起头,看着皇帝的眼睛,微微点了点头,轻声说道:“臣妾全凭陛下做主。” 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和顺从,但眼神中却透露出对皇帝的坚定支持和信任。

“皇上,御膳房准备好午膳了,还请移驾御膳房。” 御膳房的太监匆匆赶来,神色恭敬地跪地禀报。他的声音在安静的寝宫中响起,打破了皇帝和李妃之间略微凝重的氛围。

皇帝听完,微微皱眉,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悦,但很快又被温柔所取代。他转头看向李妃,轻轻握住她的手,然后对太监说道:“不去,朕今天在皇后这里。” 他的语气坚定而又充满了宠溺,仿佛在向所有人宣告他此刻只想与李妃共度时光。

皇帝心中想着,他刚刚才决定封李妃为皇后,此刻他更想多陪陪她,与她一起分享这份喜悦和即将面临的新旅程。御膳房的午膳虽然丰盛,但在他心中,都比不上与李妃在一起的片刻温馨。他要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让李妃感受到他对她的全心全意的关注和爱意。

李妃听到皇帝的话,心中泛起一阵暖流,她微微低下头,脸上露出一抹羞涩而又幸福的笑容,轻轻靠在皇帝身边,轻声说道:“陛下,臣妾多谢陛下厚爱。”

“董太后驾到”,随着慈宁宫太监那高亢的嗓音响起,打破了这方庭院短暂的宁静。只见董太后坐着步撵缓缓而来,那步撵装饰华丽,彰显着太后的尊贵身份。还未等步撵完全停下,董太后就迫不及待地开口说道:“哀家听了李妃在宫里磨面好几次了,这才想起来,过来看看。” 她的语气中带着几分好奇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

此时,皇帝听闻太后驾到,立刻跪地行礼,神色恭敬而虔诚:“恭迎圣母皇太后,亲爸爸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的声音沉稳而洪亮,在这宫院中回荡。

董太后说着话的同时,已经稳步走下步撵。她的身姿依旧端庄挺拔,虽然岁月在她的脸上留下了一些痕迹,但那与生俱来的高贵气质却丝毫未减。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好奇与审视交织的光芒,仿佛要将这宫中磨面之事背后的一切都洞察清楚。

“免礼,免礼,哀家来看看磨成的面是什么样的。” 董太后一边说着,一边朝着磨盘的方向走去。她的步伐不紧不慢,却自有一种让人无法忽视的威严。她的目光在周围扫视了一圈,最后落在了那还在转动的磨盘以及旁边放置的面粉上。

皇帝和李妃站起身来,皇帝微微侧身,恭敬地说道:“亲爸爸,您怎么突然对这磨面感兴趣了?” 皇帝的语气中带着一丝疑惑。

董太后全然未将皇帝的询问放在心上,她迈着沉稳的步伐,径直走向磨盘旁边。她微微弯下腰,伸出纤细而保养得宜的手指,轻轻捏起一撮面粉。她的眼神专注而又锐利,仔细地端详着手中的面粉,仿佛在审视一件极其重要的物品。随后,她将面粉凑近鼻尖,轻轻闻了闻,那动作优雅而又自然,尽显皇家的风范。

片刻之后,董太后缓缓开口说道:“这麦子捂了吧,李妃能把这样的麦子磨成粉当粮食吃,很节俭。皇帝要立你为后,是有原因的。” 她的声音平静而沉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她的话语看似在称赞李妃的节俭,实则暗藏深意。她没有直接表明自己对立后一事的态度,却通过对李妃磨面这一行为的评价,巧妙地将话题引到了立后这件敏感的事情上。

皇帝和李妃听到董太后的话,心中皆是一紧。皇帝微微皱眉,他试图从董太后的话语中揣摩出她的真实想法。而李妃则低垂着头,脸上闪过一丝紧张与期待交织的神情。她知道,董太后在宫廷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她的意见对于立后之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此刻,董太后的这番话让局势变得更加微妙和复杂,让人难以捉摸她究竟是支持还是反对皇帝立李妃为后。

李妃小心翼翼地试探着开口说道:“皇后,是要像太后一样,心怀天下的非凡女子,臣妾恐不可以。” 她的声音轻柔而带着一丝谦卑,眼神中流露出对董太后的敬重以及对自己的不自信。李妃深知皇后之位的重要性和责任之重大,她在董太后面前表现出了应有的谦逊和谨慎,既表达了对皇后这一身份的敬畏,也暗示着自己对自身能力的怀疑。

董太后听完李妃的话,微微眯起眼睛,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片刻之后,她缓缓说道:“照你这么说,那得哀家侄女当皇后才合适了。”

皇帝突然开口说道:“朕只有六个妃子,没有亲爸爸的侄女啊?” 皇帝的话语中带着一丝疑惑和急切,他试图通过强调自己后宫的现状来反驳董太后的暗示。他的眼神紧紧地盯着董太后,希望能从她的表情中看出一些端倪。皇帝深知立后之事关系重大,他不能轻易让董太后左右自己的决定。

董太后拍去手上的面粉,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她看着皇帝,缓缓说道:“肯定没有,哀家侄女是吴王妃啊,怎么可能在后宫里。立了她当皇后,你这不是逼着吴王造反吗。” 董太后的话语中带着一丝调侃和警告。她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化解了皇帝的质疑,同时也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对立后之事的看法。她提醒皇帝,立后不仅仅是后宫之事,还涉及到朝廷的稳定和各方势力的平衡。如果皇帝一意孤行,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麻烦和危机。

董太后满脸兴奋之色,兴冲冲地从身旁侍从手中拿出金册、金宝、金印。她的眼神中闪烁着自豪与期待,仿佛在展示着自己精心打造的杰作。

“皇帝,看这是我新设计的皇后三金。” 董太后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得意,她将手中的物品一一展示给皇帝看。“你看这金宝上面我用汉满回藏四种文字刻了‘皇后之宝’,这不仅彰显了皇后的尊贵地位,也体现了我朝对各民族的融合与包容。” 董太后轻轻抚摸着金宝,眼中满是对自己创意的满意。

接着,她又拿起金印,说道:“金印上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和你那个玉玺上的一样。这象征着皇后同样肩负着上天赋予的使命,要与皇帝一起治理天下,为百姓谋福祉。” 董太后将金印举到皇帝面前,让他仔细观看上面的刻字。

最后,董太后放下金印,拿起金册,说道:“这金册皇帝就找人再刻吧,照着圣旨刻就行。这样既能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又能体现出皇后的册封是经过深思熟虑和郑重其事的。” 董太后将金册递给皇帝,期待着他的回应。

皇帝看着董太后手中的皇后三金,心中既惊讶又感动。他没想到董太后对立后之事如此上心,还亲自设计了这精美的皇后三金。皇帝接过金册、金宝和金印,仔细端详着上面的刻字和图案,心中对董太后的敬意油然而生。他知道,董太后的举动不仅是对立后之事的支持,更是对他作为皇帝的一种鼓励和鞭策。

“亲爸爸真是厉害,这皇后三宝,顶戴花翎,朕的四季龙袍,还有那圆明园都是亲爸爸设计的。” 皇帝的话语中满是钦佩与赞叹。

董太后听完皇帝的夸赞,神色淡然地摆摆手,将话题转向了更为日常的方面,说道:“皇后宫里做午饭了吗?” 她的语气平和,仿佛刚刚的荣耀与赞美都如过眼云烟,此刻她关心的只是一顿普通的午饭。

李妃赶紧回答:“做了,现在可以去用膳了。” 李妃的声音清脆而恭敬,她微微垂首,尽显谦卑之态。在董太后面前,她始终保持着谨慎与敬畏,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皇帝接着说道:“亲爸爸咱们一起吧。” 皇帝的话语中充满了期待,他希望能与董太后一起用餐,共享这片刻的宁静与温馨。皇帝深知董太后在宫廷中的重要地位,他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董太后的敬重与孝顺。

董太后微微点头,说道:“好,吃饭。”

三人缓缓落座以后,只见桌上摆放着简单却不失精致的菜肴,两荤三素搭配得宜,一旁还有一盘热气腾腾的馒头。皇帝率先拿起一个馒头,轻轻咬了一口。刹那间,舌尖传来一阵强烈的辛辣之感,那味道极为不适,仿佛有一团火在口中燃烧。皇帝眉头紧皱,赶紧将口中的馒头吐了出来,面露惊讶之色,随即问道:“这馒头怎么是辣的?” 他的声音中带着疑惑和一丝不满,毕竟在宫廷之中,饮食一向讲究,这样奇怪的味道实属罕见。

董太后看着皇帝的样子,微微皱眉,随后也拿起一个馒头,放入口中咬了一口,慢慢地咀嚼着。她的表情略显凝重,片刻后说道:“这是麦子捂了,才会有这种味道。” 董太后咽下口中的馒头后,又缓缓说道:“这还是好麦子,农户们春天吃的,比这更难以下咽。” 她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慨和对民间疾苦的了解。

李妃轻轻开口说道:“在河南,这种麦子喂牲口,牲口都不吃,陛下觉得那吃也很正常。” 李妃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无奈和对民间现实的感慨。她深知皇帝生活在宫廷之中,对于民间的疾苦了解甚少,而这种麦子在河南等地被视为连牲口都嫌弃的劣质粮食,可皇帝却从未经历过这样的情况。她希望通过自己的话语,能让皇帝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民间百姓生活的艰难。

皇帝听完李妃的话后,微微一愣,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片刻之后,他缓缓捡起自己刚刚吐掉的那一口馒头,紧紧地盯着手中那已经被咬过的馒头,仿佛在做一个艰难的决定。

然后,他深吸一口气,将馒头放进嘴里,强忍着那辛辣的感觉,努力地咀嚼着。他的眉头紧皱,脸上露出痛苦的神情,但他依然坚持着,最终咽了下去。咽下之后,皇帝缓缓说道:“牲口不吃的,皇帝吃。” 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带着一种决然的态度。

“朕吃了这馒头,现在知道了,改善民生,比抵御外敌更加紧迫。” 皇帝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在这略显安静的氛围中缓缓响起,仿佛带着一种沉甸甸的使命感。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前所未有的凝重与决心,那刚刚经历的辛辣滋味似乎还在舌尖萦绕,却已化作了内心深处对百姓疾苦的深刻体悟。

此刻的皇帝,不再仅仅是那个高高在上、运筹帷幄于朝堂之上的统治者,更是一个对民间生活的艰辛有了切身体会的人。这一口辣馒头,如同一个无声的警钟,敲醒了他一直以来对于民生问题或许有些忽视的认知。他深知,国家的根基在于百姓,只有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真正的繁荣昌盛。

抵御外敌的威胁一直是关注的重点,无数的精力和资源都投入到了边疆的防御和战事的筹备中。然而,此刻皇帝却清晰地认识到,即便在边境筑起了坚固的防线,若国内百姓仍在贫困与苦难中挣扎,那国家的繁荣也只是空中楼阁,不堪一击。

“陛下说的对呀,如果百姓,每天能吃上一盘白菜萝卜,几碗稀粥,天下就太平了。” 李妃轻声说道,她的眼神中透着对皇帝话语的认同和对百姓生活的关切。她一边说着,手中仍不停歇,拿起筷子,夹起一片白菜,轻轻地放入皇帝的碗中。

皇帝眉头微皱,叫来贴身太监,神色认真地问道:“朕每日开支多少银子呢?” 他的目光紧紧盯着太监,似乎想要从太监的回答中探寻出一些什么。

太监微微躬身,不敢有丝毫怠慢,连忙回答道:“每日早膳三个鸡蛋,计五十两;午膳牛羊猪肉,瓜果蔬菜,家禽,计两千两;晚膳茶点奶酪,茶叶,计八百两……” 太监一项项详细地说着,声音平稳却又带着一丝小心翼翼。

随着太监的叙述,皇帝的脸色越发凝重起来。他心中暗自思忖,自己每日的饮食开支竟如此之高,而百姓却可能连一盘白菜萝卜、几碗稀粥都难以保证。

李妃在旁边静静地听着太监的禀报,原本平静的面容上渐渐浮现出一丝疑惑。当听到 “每日早膳三个鸡蛋,计五十两” 时,她再也忍不住,发出了质疑:“三个鸡蛋,五十两?” 她的声音不大,却带着明显的惊讶和不解。

李妃的目光从太监身上转向皇帝,眼神中充满了询问和思索。在她的认知中,鸡蛋是再寻常不过的食物,即使在宫廷中,其价值也不应如此高昂。她深知宫廷的开支庞大,但这看似离谱的鸡蛋价格还是让她感到震惊。

董太后,吃完手里的馒头说道:“外面的鸡蛋,一两银子可以买八百多个,运到宫里御膳房,挑挑拣拣,八千个里面挑不出一个来。虽然过于浪费,但也是哀家早年定下的。”

董太后缓缓吃完手里的馒头,轻轻拍了拍手,神色平静地说道:“外面的鸡蛋,一两银子可以买八百多个,运到宫里御膳房,挑挑拣拣,八千个里面挑不出一个来。虽然过于浪费,但也是哀家早年定下的。” 她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淡淡的无奈,似乎也意识到这种做法的不妥,但又有着一种难以改变的坚持。

皇帝和李妃听了,都不禁微微一愣。皇帝面露沉思之色,他深知董太后在宫廷中地位尊崇,她早年定下的规矩自然有其当时的考量。然而,如今时代变迁,国家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此巨大的浪费实在让人心疼。他轻声说道:“亲爸爸,如今国家形势不同以往,百姓生活仍有诸多困苦。这鸡蛋的挑选之法,是否可以适当调整,既能保证宫廷用度的质量,又不至于如此浪费呢?”

李妃也在一旁小心翼翼地附和道:“太后,陛下所言极是。节省一些不必要的开支,或许可以为百姓做更多的事情。而且,适当改变挑选标准,也未必会影响到宫廷的饮食质量呀。”

董太后微微皱眉,她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思考着皇帝和李妃的话。过了一会儿,她缓缓说道:“皇帝心系百姓,这是好事。但宫廷规矩传承已久,贸然更改恐会引起诸多麻烦。不过,此事也确需重新审视。这样吧,皇帝可命人仔细调研一番,看看是否有更为妥善的办法,既能保证宫廷的体面,又能减少浪费。”

皇帝听了,连忙点头应道:“多谢亲爸爸理解,儿臣定会妥善处理此事。”

皇帝强忍着口中那难受的滋味吃完了这顿饭,那辛辣的感觉仿佛还在口腔中肆意蔓延,让他着实不好受。然而,正是这顿饭,让他深刻地意识到了许多问题,心中也有了明确的方向。

他当即下令,让侍从把这特殊的馒头给嫔妃们都送去,说道:“让她们都尝尝。” 皇帝的眼神中带着一丝坚定和期待,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后宫的嫔妃们也能体会到民间的疾苦,明白百姓生活的不易。

不一会儿,馒头陆续被送到了各个嫔妃的住处。皇帝则一个个地亲自去查看,他要亲眼看看嫔妃们的反应。只见那些养尊处优的嫔妃们,大多在咬了一口馒头后,都露出了难以下咽的表情,一个个的还真都吃不了。有的嫔妃皱着眉头,轻轻将馒头放下,眼中满是嫌弃;有的则直接抱怨起来,不明白为何要让她们吃这样奇怪味道的馒头。

皇帝静静地坐在南书房中,目光落在面前的茶水上,若有所思。片刻后,他缓缓说道:“以后不用弄茶叶了,烧开了给朕弄上来就行,每天只早上烧一壶就行了,中间凉了不要再热。”

到了吃午膳的时候,皇帝看着一桌子丰盛的饭菜,微微皱眉。随后,他坚定地说道:“以后每天朕就两道菜,一碗烧豆腐,一盘子白菜萝卜就行了。” 他的话语简洁明了,没有丝毫的犹豫。

立冬时节,寒意渐浓,但宫廷之中却洋溢着一片热烈而庄重的氛围。这一天,阳光洒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上,熠熠生辉,仿佛也在为这即将到来的重大时刻增添光彩。

封后大典在众人的期待中正式拉开帷幕。宫廷内外,彩旗飘扬,红毯铺地,宫女太监们穿梭忙碌,井然有序地准备着各项仪式。朝中大臣们身着朝服,整齐排列,神色庄重而期待。后宫的嫔妃们更是心潮澎湃,她们都在暗自猜测着究竟是谁能有幸登上皇后之位,成为这后宫之主。

随着悠扬的礼乐声响起,皇帝身着华丽的龙袍,气宇轩昂地步入大典现场,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威严。在他的身后,是众多侍从和礼仪官员,簇拥着他走向那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宝座。

大典仪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项礼仪繁琐而庄重,每一个环节都彰显着皇家的威严和尊贵。终于,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皇帝站起身来,声音洪亮地宣布:“今册封李妃为皇后,望其今后母仪天下,协理后宫,与朕共同守护江山社稷,造福百姓。”

这一刻,全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李妃身上。只见李妃身着一袭华丽的凤袍,头戴璀璨的凤冠,面容端庄秀丽,眼神中闪烁着激动与喜悦的光芒。她缓缓走上前,向皇帝行礼谢恩,然后在众人的瞩目中,正式接过了皇后的金册、金宝和金印。

台下文官再不同意,但五派主要力量,三派有力的势力站队李妃,只能庆贺封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