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起心中似乎早有预案,闻言便说道:“我儿也正好到了束发之年,让他与贤侄一同游学,路上也好互相有个照应。至于嫂夫人担心的资金问题,我愿意资助贤侄与我儿游学所需的同等费用,只愿看到他学成归来。”
刘备的母亲闻言忙道:“此事不可。二叔旧恩我母子还未曾报答,怎可.....”
刘元见状,温和地打断道:“嫂夫人,你不必感到为难。我之所以愿意为了贤侄的未来投资,是因为我看到了他的潜力。况且这孩子打小我就喜欢,我一直把他当亲儿子看待。于情于利,我都觉得贤侄值得,望嫂夫人莫要再推迟。”
刘备的母亲闻言感动得眼眶泛红,说道:“二叔,您对我们家的关心实在是太重了。既如此,好吧.....我同意让刘备外出游学。阿备!”
听到母亲叫自己,刘备赶忙应了一声后来到母亲面前垂首聆听。
“叔父对我们家深恩厚义,你当心中铭记。此次与堂弟一同出行,务必要对他多加照顾,遇到事情多与其商议着来,切不可让他有受到伤害。记住,无论走到哪里,都要保持谦逊,学会与人为善,这将是你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是。”刘备闻言那你答道:“母亲的话,孩儿铭记于心。”
刘元起见母子说完,才起身说道:“贤侄,我有些叮嘱想要说予你和阿明。贤侄,你随我到家中去一趟如何?”
“是,叔父。”
刘备闻言看了一眼母亲,见她朝自己点了点头这才应允一声。
待得母亲又嘱托了几句后,他这才拜别母亲与刘元起一起出门。
待到刘元起家中时,他引着刘备入了书房后,便命人将儿子唤来。
片刻后,书房外便传来少年的声音。
“父亲唤我所为何事?”
随着声音的传入,一名年纪比刘备稍小些的少年从外面走了进来,此人正是刘元起的儿子刘明。
他进了书房才看见刘备也在,这才先给父亲作了个揖,又与刘备二人见了礼。
待二人见礼后,刘元起才说道:“阿明,你也到了该出去见见世面的时候了。为父决定,让你与阿备一同前往远方游学。”
闻言,刘明脸上显露出既紧张又兴奋的神色,嘴里似乎有很多话想表达,但刘元起没等他说什么,继续说道:“这次游学,对你们而言,不仅是一个学习的机会,更是一次了解世界的窗口。我希望你们二人能够同舟共济,相互扶持。大汉日衰,望你二人能够学有所成,振兴我们中山靖王一脉,匡扶大汉。”
二人闻言,忙答道:“是,叔父/父亲。”
刘元起又对二人叮嘱了几句,见日近黄昏,便将刘备留下来吃晚饭。
趁着晚饭还有些时候,刘明便拉着刘备去自己的房间闲聊。
待二人走后,刘元起的妻子从外面走进来,神色有些幽怨地低声说道:“元起,我们和刘备也不是一家人,哪能总这样款待他。”
刘元起闻言摆摆手,说道:“我这个侄儿远非池中之物,未来不可限量。我族中有这么个孩子,我们作为族人更应该支持他。”
见丈夫这么说,自己也不好再说什么,便告退而去。
晚饭吃得宾主尽欢,饭后刘元又单独把刘备喊到书房,嘱托道:“贤侄,
对于此次游学,你有什么计划?”
刘备闻言随即答道:“回叔父,近日我曾听人提起,经学大家马公(马融)的弟子——九江卢太守(卢植)如今回郡中开舍教学,我想和堂弟一起去登门求学。”
“卢太守啊.....”刘元起思索片刻,问道:“说说你选择他的理由。”
刘备:“一来,堂弟擅经学明经典,而卢太守恰好是经学大家马公的弟子,拜其为师对堂弟的经典学问大有精进。伯父也知道,侄儿不擅经典,却爱兵法战阵。而卢太守不仅师承经学,还擅战阵,今年初扬州九江郡蛮族叛乱,便是卢太守带兵剿灭的。侄儿拜其为师,正可向卢太守学习军阵兵法之道。”
刘元起听着刘备的话,点了点头。
见他没有反对,刘备继续说道:“二来,卢太守在朝颇得人望,想必日后定能再次起复。若我与堂弟拜卢太守为师,他日太守起复之时,想必我与堂弟也可作为弟子成为太守幕僚一同进京。”
待等刘备全部说完后,刘元起才赞赏的点点头道:“贤侄此番分析确实在理。”
刘备闻言脸上得色一闪而过,正准备谦虚两句,却听刘元起说道:“不过还有第三点,卢太守这一脉同门及弟子众多,其中不乏在朝堂及地方上担任要职的人物。这在未来无论贤侄是在朝还是在地方上任职,都能给你带来相当丰厚的人脉资源。”
刘备闻言,对于伯父的谆谆教诲铭记于心,当下便作揖回道:“叔父之言,侄儿谨记。”
刘元起摆摆手继续说道:“虽有这三好,却有一难。你可知晓这难在何处?”
刘备闻言沉吟一会儿,仍不得要领。
他对卢植的印象完全是从村里人的话语中分析出来的,可能这里面还真埋着什么自己不知道的雷。
思虑至此,刘备忙说道:“侄儿实是不知,还望叔父不吝赐教。”
刘元起见他没有不懂装懂,满意地点点头:“卢太守门下多是出身显赫的世家子弟,他们从小便在优越的环境中成长,不仅学识丰富,更有人脉深厚。而贤侄你虽在周边村子初具知名度,出身却远不如他们。这会让你在初入师门时,感受到来自同门的排挤和轻视。但是,真正的学问和人格,并非出身所决定。你虽出身寒微,却有远胜于他人的志向和能力。需谨记,出身寒微不是耻辱,能屈能伸方为丈夫。贤侄,相信你定能做出一番功绩,扶保社稷,光耀门楣。”
话未说完,刘备心中便已热血沸腾,同时也对刘元起的认可十分感激。
待刘元起说完后,刘备感激地给他作了个深揖,激动地高声说道:“是!侄儿定不负叔父重望!”
======================
随后数日,刘备和刘明打点好了远游的应用之物,又跟相熟的乡人一一告别后,也终于到了该启程的时候。
这天清晨,刘备吃过早饭后便将行囊背起,被母亲送到了村口,而刘元起和刘明已经早早牵着两匹马等在那里。
此时,平日与他们相熟的乡人们也纷纷前来送行,他们围坐在村口的大槐树下,有的对刘备说了一些嘱托,有的则传授着旅途中的经验。
刘元起拍着刘备的肩膀对他和刘明说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也要小心。记得,无论你们走到哪里,这里都是你们的家,我们都是你们的亲人。”
随后,母亲拉过刘备的手又不放心的叮嘱了许多,最后说道:“儿啊,你已长成!合该览观四海,广识天地,以增见闻,以展宏图。去吧!”
“母亲!”
刘备闻言,眼中少有的泛起了泪光。
他紧紧握住了母亲的手,感受着来自家人的温暖与支持。
随即俯身跪下,给母亲磕了三个响头。
母亲看着起身的刘备,眼中充满了不舍,一旁的刘元起则对刘备说道:“我儿就拜托你了。”
在母亲和相亲们的祝福与嘱咐中,刘备与刘明翻身上马(刘备的骑术是在贩马的过程中学会的)踏上了前往涿郡的路.....
第一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