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徐教授讲的故事。
徐教授的《思维创新》一书公开出版发行后,许多大专院校纷纷将这本书列为学生课外必读书藉。并开设了公开讲座。同时,他也被邀请到许多院校讲课,就像今天他与我们上公开课一样。
一次,他到一所学校开公开课,这个学校的领导非常重视,事先征求他的意见,说是开课时,学校会安排学校的教师来听课,问他介不介意。他回答说好啊,欣然应允。
作为一位《思维创新》书作者,能够引起学校的重视,他是求之不得。
他开课了,学校特地将公开课安排在学校的科学会堂,可以容纳六到七百人。他开课时,学校领导来了。许多教师也来了,领导为他开了场,没说两句就将讲台让给了他。
他的讲课也像我们的状况一样,学生与他互动、共鸣,融合一体。他连续讲了一个多星期,将整本书讲完。
他说:“第二年,学校又开设了这个讲座,没有邀请我。我知道,他们的教师替代了我,我觉得很好,他们讲课结束了。学校的领导又把我请了去。告诉我,他们讲课的教师与我的讲座相比,差距非常大,向我讨教授课经验。
我毫无保留的将我的方法告诉了学校领导。”
他说:“我认为,书发给学生,肯定会看,或许没两天整本书就被学生看完。如果,教师仍旧照着我的书讲的话,引起共鸣的可能性就会少得多。
书是我写的,我讲课的方法,书上的内容我一般很少讲,书上的观点、说理、推论和结果,怎么来的,才是我讲课的重点。学生们听到了他们看不到的内容,兴趣自然就来了。
大家知道,我写的这些内容不知要经过我多少次的思考、提炼,总结、对比,权衡,才能找到我想要表达的意思。说句实话,我不看书,只要列几个提纲,我能将整本书都能讲出来。”
徐教授话锋一转道:“请问同学们,不一样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学生们又兴奋起来了。
“你是教授,人家是讲师,不在同个一个级别上。”
“你是专家,人家是教师。”
“徐教授能干,人家比不上你。”
“世界上只有一个徐教授啊!”
“那不一定,或许人家能够超越徐教授。”
“难道别人超越不了你?”
“别太自傲了吧。”
……。
还有许多离题的回答。
“好,我来告诉大家我的认识。”
课堂上传来徐教授磁性般的声音。
“我给大家透露一个秘密。老师听我课,怎么可能与我相比呢?老师每次来,同样的观点,我会用不同的方法、不同案例、不同语言去讲同一个内容。
请同学注意这句话:用不同的方法、不同案例、不同语言去讲同一个内容。
请同学们别忘了,我们刚才讨论的拓宽思维方法,正是运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我将同一个内容用不同方式去表达。意即:立体思维拓宽了我讲课选择的多项性。
书是死的,已经放在那儿了,而我的人是活的,我的思维方式是活的,多维思维方式武装着我,我一直不停的在改变,为了确保超前性,我必须时刻努力,将我所要表述的内容,在不断吸收新知识,不断更新的前提下,采用不断替代的方式,最终,呈现最好的内容,传授给学生,一般教师要替代,难度系数的增加不是一般所能了。
我简单举例来说吧,我面前有一只茶杯,我想喝茶,我将茶叶放入茶杯,开水冲好,泡开后,我要喝水了,我拿杯子的方法有许多种,可以直接拿,可以弯着手,可以从上往下,可以侧着,可以躺着,方法有若干种?
答案是:你想多少就是多少种。
条条大道通罗马!
我到意大利罗马,站在罗马市中心的最高处,往四周望去,所有道路呈伞形状向四面展开。
据史料记记载,古罗马期间,罗马人共筑硬质路面八万公里,罗马成为天主教的中心,各地朝圣者络绎不绝,你从意大利半岛乃至欧洲任何一条大道前行,不停的走,最终都能到达罗马。
思维创新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给了我们足够多的选择余地。
我们试问:“当你处于无解绝境时,或者说无路可走时,你还会悲观,绝望、无助吗?”
同学们的回答十分精彩!
“不会!”
“至少我们还有延长线、拓宽延伸思维、位置移动,创新思维!”
“我们有徐教授的创新思维保驾护航!”
同学们这样的回答,让徐教授兴奋不已。
徐教授继续追问:“当我们处在当今社会生存压力比较大的前提下,我们会身处好多困扰之中,你面临的各种矛盾、困境、挫折时,你还会像以前那样怀才不遇、唉声叹气、怨天尤人吗?”
“不会!”同学们再次异口同声回答。
“当你们踏上工作岗位,能够活用这样的创新思维,你们能做到吗?”
“能!”同学们的回答又是肯定的。
“好,若干年后,我遇到你们,希望在坐的同学们,都能够在自己广阔的天地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延长线、拓宽性思维、位置移动、前提和后置、创新思维的应用,面对所有的挫折、困境、磨难,成为运用创造性思维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成功者!”
“同学们能做到吗?”
同学们再次用响亮的喊声回答:“能!”
今天是我们《思维创新》的第一课,后面的课程我还会继续讲下去。
“好,期待同学们的思维创新,现在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