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章 入境(2 / 2)无尽云山首页

几天后的一次午后,顾行舟正在竹林间的小径上缓步前行,竹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轻柔的沙沙声。忽然,他听到不远处传来几位年轻道士的低声交谈,声音隐隐约约地传入耳中。他好奇心起,便放慢脚步,竖起耳朵倾听。

“你听说了吗?那个新来的顾先生,居然能认得我们道观的楹联。”一个年轻道士压低声音说道,语气中带着明显的惊讶和不可思议。

“是啊,我还听说他最近常在静心亭前念叨些奇怪的话,什么‘图像识别,深度学习’,这些是什么意思啊?”另一个道士也跟着低声说道,眼神中充满了困惑和好奇。

“我也不明白,这听起来像是某种深奥的口诀吧?”第三个道士插话道,眉头紧锁,神情显得非常茫然。

“不清楚,谁知道呢!我从来没听过这些话。”最先开口的年轻道士摇了摇头,继续压低声音说,“不过,我注意到悯泉道长好像对他特别上心,也许这些话对修行有特殊的意义吧。”

听到这里,顾行舟心中暗自思忖,自己在道观中的行为看来确实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他意识到,虽然这些道士们的谈话语气中并没有明显的恶意,但他们显然对他的存在充满了疑虑和猜测。

顾行舟稍微调整了自己的步伐,继续向前走去,表面上装作没有听见,但心里却在不停地盘算。他感到,这些年轻道士的态度可能代表了道观中其他人的看法。尽管他和悯泉道长有过几次深入的交流,但其他道士似乎对他的身份和行为还是充满了不解和戒备。

接下来的几天里,他有意识地多与道观中的人接触,试图通过交谈了解更多的信息。他主动向一些年轻的道士问询修行心得或是道家经典的内容,希望能借此融入他们的生活。然而,他发现,大多数道士对他的询问保持了一种礼貌而微妙的距离。每当他提起关于修行或经典的问题时,他们多半只是简短地回答,似乎不愿多谈,转而将话题引向一些无关紧要的日常琐事,比如天气如何、清晨的露水多么清凉、某位道士的竹笠破了一个洞,或者是道观厨房的粥最近煮得太稠了。

偶尔有一两位学徒愿意和他多聊几句,但他们的话题也多限于一些非常普通的生活琐事。顾行舟感到每次交谈就像是在绕圈子,始终无法触及那些他真正感兴趣的修行智慧或者道家思想的深层问题。他察觉到这些学徒对他的态度是谨慎的,虽然表面上友好,但内心似乎仍然对他抱有几分警惕。

顾行舟不禁有些失望,但也能够理解这些道士们的态度。他是一个突然闯入这个与世隔绝的修行之地的外来者,任何人都会对他的到来产生防备之心。道观的氛围平和宁静,这些道士们无疑对自己的修行生活十分珍视,不愿因为一个外来者而受到干扰。他深知,要在这样的环境中赢得信任和接纳,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他决定更加耐心地融入这个世界。他早晨依旧沿着道观的小径散步,偶尔停下脚步,看着正在打扫院落的学徒们忙碌的身影;午后,他会在静心亭附近坐下,望着远处的青山和竹林,静静地聆听风吹过树叶的声音;夜晚,他则会躺在房间中,凝视着窗外的星空,心中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安宁和宁静。

有时,他会遇见那些年轻道士,礼貌地和他们打招呼,询问他们的生活和修行状况。他并不再急于探究深奥的道理或古籍,而是更多地倾听他们的琐碎故事和日常生活的细节,尝试从这些细微之处找到与他们建立联系的机会。

某天清晨,顾行舟刚刚走到竹林小径,清澈便跑了过来。他看到顾行舟,便兴冲冲地说:“顾先生,您今天的脸色看起来好些了!”

顾行舟微笑着点了点头,“谢谢你关心,清澈。我确实觉得好了一些,但总觉得气息有些不顺。”

清澈点点头,似乎想起了什么,笑着说道:“顾先生,你那天认得楹联的事情可真把大家吓了一跳!你知道吗,许多师兄们都在议论你呢。”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好奇与兴奋。

顾行舟笑了笑,回应道:“哦?大家议论些什么?”

清澈挠了挠头,憨笑着说:“师兄们都觉得你一定是个博学之人,毕竟我们这些道士,很多人连廊柱上的那些字都认不全。更别提你还能说出‘图像识别,深度学习’这样的句子了,大家觉得你一定懂得不少。”

顾行舟听后心中一动,知道清澈指的正是他在无意间背诵的句子。“其实我也不太清楚,脑海中似乎有这些记忆,但又想不起来太多。”他说道,带着几分无奈的笑意。

然而,有时他会碰见一位年长的道士,名叫清虚。这位道士虽然看起来沉默寡言,但对顾行舟却总是带着一种慈祥的笑意。有一次,清虚在院中打坐完毕后,主动向顾行舟走来,温和地说道:“顾先生,您来到我们道观已有一段时日,身体似乎仍未完全康复。”

顾行舟点点头,说道:“是的,道长,我的身体状况总是反反复复,不知何时才能完全好转。”

清虚微笑道:“修身养性,贵在恒心。您不妨多花些时间在观内走动,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他顿了顿,又意味深长地补充道:“道不远人,人自远道。心若近道,方能悟道。”清虚道长的言语深奥,却让顾行舟感到一种说不出的慰藉。

在与这些道士的短暂交往中,顾行舟虽然未能得到太多的答案,但他逐渐体会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平静与和谐。他感受到,这片静谧的天地间弥漫着某种难以言说的气息,那种气息无处不在,却又难以捉摸,仿佛潜藏在天地万物之间,等待他去感悟和发现。他渐渐明白,这种力量不仅仅存在于道士们的修行中,也存在于竹林间的微风,池塘中的涟漪,甚至是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在石板路上的瞬间。它无形无色,却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心境。

然而,随着日子的推移,顾行舟逐渐意识到,那些曾经困扰他的梦境似乎正渐渐淡去。每当夜晚来临,他不再频繁地被模糊的呼唤声惊醒,那些梦中若隐若现的片段也变得不再那么清晰,仿佛逐渐被这片宁静的氛围所吞没。起初,他以为这是内心逐渐平静的表现,但随着梦境的消失,他感到了一丝难以名状的焦虑。

梦境的减弱,原本应该带来宁静和舒适,然而对顾行舟来说,却成了一种失落的源头。那梦境虽然模糊,却似乎承载着某些他不愿遗忘的片段,是他与过去唯一的联系。每当夜晚降临,他总是试图重新捕捉那些曾经模糊的呼唤声,想要从中寻找一些线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尝试愈发变得徒劳。那些梦境仿佛在逃离他,逐渐变得模糊。

他心中隐隐感到一种焦虑,仿佛他正在失去某种极为重要的东西。那些梦境似乎在试图告诉他些什么,而现在,随着它们的逐渐消散,他感觉自己仿佛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方向标。在道观的宁静中,他反而更感到孤独,仿佛置身于一片迷雾中,不知该往何处去。顾行舟发现,梦境的减弱并没有带来平静,反而让他的内心多了一层深深的惶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