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兵者(1 / 2)穿越三国之从周瑜到夷陵陆逊首页

几天过去,孙谋终于完全适应了作为周瑜的生活。

“从今往后,我就是周瑜。”

他对自己说,心中已然接受了这个新的身份。

一日,先生讲授兵法,提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周瑜心中暗想:“这兵法之道,与我现代所学的战略思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若能将现代战略思维与古代兵法相结合,必能成就一番事业。”

现代战略思维,顾名思义:

是一种前瞻性、全局性、灵活性、创新性、风险管理、合作性和可持续性的决策方法。

旨在复杂环境中制定和实施有效策略以达成目标。

课后,孙策找到周瑜,讲论兵法之道。

“先生提到‘兵者,国之大事’,我深以为然。”

“但如何才能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洞察先机,掌握胜败之钥?”

孙策开门见山,问道。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敢问伯符兄,有何见地。”

周瑜沉思片刻,心中似乎有了答案,旋即反问道。

“当然!了解敌人的实力以及战略意图,同时又对自己有深刻的认识,这是制胜的关键。”

孙策回答得很干脆,他自幼习读兵书,虽年纪轻轻,但对这类问题已是应对自如。

“伯符兄,不要忘了一点?”

“遂请道来。”

“乃天时,即地缘、气候…诸如各类因素,方可随机应变。”

周瑜原身为孙谋,又继承了新宿主的一切,和孙策这个十几岁的少年论起兵法,也丝毫不逊色。

经此一议,孙策对周瑜的钦佩之情更深。

两人的关系日益亲密,如若总角之交。

周瑜还时常前往后堂拜访孙策的母亲,与他共享生活用品。

他心中明了,历史上的自己,就在这个时候与孙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这份情谊将是他未来在江东大展宏图的基石。

到了初平三年。

前孙坚破董卓有功,与袁术交好。

袁术又要孙坚南征荆州,进攻刘表,孙坚屈人篱下,只好听从。

他的军队很快就包围了刘表的大将黄祖驻守的樊城。

在围攻樊城的过程中,孙坚亲自率军出击,追击黄祖的军队。

在一次战斗中,孙坚乘胜追击,深入敌后。

却在岘山一带中了黄祖军队的埋伏,孙坚因此被黄祖的士兵射杀。

那年孙策才17岁,领衔家族的重任交托在他手上。

他不得以离开周瑜,独自创业。

周瑜闻听噩耗,心中不免回顾起对前身对孙坚的刻板印象。

的确,孙坚虽有勇有谋,却轻佻急躁,乃致丢了性命。

考虑到自己对孙策的认识,似乎也存在这样的性格缺陷。

他暗下决心,必要之时,定当尽力规劝孙策,以免重蹈覆辙。

孙策的离去,让周瑜顿感空落。

闲暇之余,他只能与周黑谈经论道,以慰藉心中之寂寞。

论及四书五经,周黑自然是滔滔不绝,但一旦涉及到兵法,他便远不及孙策那般精妙。

周瑜心中所想:“若是伯符兄此刻还在身边,那该有多好。”

然而,周瑜没有沉溺于这份失落太久。

因为他知道,自己很快就能与孙策再次重逢。

两人一勇一谋,届时江东霸业可成。

此时的周瑜,与周黑辨古论今,甚至达到了彻夜不眠的地步。

发现其智不在自己之下,便有心将他培养成自己的幕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