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0章 新东家,老东家(2 / 2)轮回之诸葛孔明首页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山血色半江红。

可叹九月三秋夜,

星似山河月似公。

这本是以后世才有的暮江吟为样板,诸葛亮自己改写的。但其中的含义却很是应景。

去年九月,曹洪兵进江夏,血染山河。大汉就如那残阳一般正日落西山。而生为皇族,有着皓月之辉的诸侯,却要望着落日,无视破碎如星河一般的天下大地,袖手旁观。

夕阳沐浴在血色之中,然明月依旧冷眼旁观。其中的含义无需诸葛亮去说,习祯也自然明了。

反之,诸葛亮也表明了他自己的态度,对于刘备,他没有埋冤,也已经谈不上交情。只会采取中立旁观的态度。

习祯直到布帛上的痕迹干涸,才收起了画卷,告辞离去。习家与诸葛亮之间的恩怨,想来也就此结束了。

待习祯离开之后不多时,另一名访客再次上门了,正是降将于禁。

看着于禁,诸葛亮更是毫无表情,只是淡淡道:“于将军来此所谓何事?该不会是来寻我麻烦的吧?”

于禁抱拳道:“本将怎会寻先生麻烦,先生莫要说笑。来此实乃是有事相求。”

诸葛亮看了看天色,转头对马谡道:“先回屋吧。”

说着不等于禁把话说完,就让马谡将他推回了书房,于禁也只好跟在其后。

于禁来此的目的诸葛亮很清楚,于禁手下有两万人,这些人并非是货物,都是要吃喝的。如今于禁转投了皇帝,那么就断了曹氏给予的粮饷。短期内刘协作为皇帝,自然会给予他一些军饷,可江夏毕竟只是一个郡国,养不起如此多的军队,所以于禁无奈只能是求助于诸葛亮。

虽然现在江夏有近一半百姓都是献帝的无脑粉,可毕竟江夏的实际掌权人还是诸葛亮。各级官吏中绝大多数还是把利益看的比信念要重的,尤其是在没有战乱的时候。

当热血渐冷,理智仍站了上风。于禁也不得不来求诸葛亮给出解决的办法。

看着于禁跟着进了书房,诸葛亮说道:“先坐。”

于禁一抱拳道:“我乃是军旅出身,也不与武侯多绕圈子了,如今我两万人马留在江夏之地,实乃寄人篱下。不论如何,我既降于天子,当为天子之军,还望侯爷可以提供军饷补给,最不济也可划一块地于我等将士屯田之用。”

诸葛亮看着于禁,不由的冷笑了一声,问道:“不知贵军可有屠杀我江夏百姓?”

听到诸葛亮的话,于禁不由的一愣。事实上无论如何避免,他手下的人的确是杀了不少江夏百姓。

只听诸葛亮继续道:“即使没有这当事,将军与我江夏军激战已久,难道将军以为其中的仇恨是可以轻易化解的吗?”

“不错,有些仇恨难以化解。想必武侯也没少沾惹鲜血吧。”

“是,但你我当知染血的后果。自古降将难为,正是如此。”

“那武汉侯意欲何为?难道要逼死我手下的弟兄不成?”于禁说着,双手已经按在了诸葛亮身前的案几之上,显然是有些愤怒了。

诸葛亮看着于禁,好一会才说道:“若你我的处境交换,我想我当会向陛下请战,夺取南阳,乃至宛城、许昌。既然改换了门厅,就该有向老东家下手的觉悟。”

于禁无言以对,他带着手下投靠了天子,那是处于对大汉的忠心。但他同样对曹氏带有知遇之情,他是曹操一手提拔上来的,若是对曹魏下手,如何能够对得起死去的曹操?这一点上他还是有些心存侥幸的。

诸葛亮的办法可谓诛心,完全断了他想要首鼠两端的念想,即便是说到刘协那里去,只怕刘协也只会赞成。

见于禁一脸铁青,诸葛亮继续揶揄道:“当然,将军也可以有别的路选。比如以死为手下的将士们谢罪,又比如一怒之下,再次反出朝廷,再回曹氏。但后果会如何,亮也无法向将军承诺什么。”

“你这是在威胁本将?”

“是,但也同样是给将军指路。陛下要重掌天下,势必需要夺回许都,早晚有此一役,将军何不抓住机会,为将士们建功,谋一条大道呢?”

于禁犹豫了片刻,问道:“若是我带兵西进,可否保我后援?”

诸葛亮摇了摇头,笑道:“将军以为呢?即便我如今答应了将军,将军可信?”

马前卒,这是于禁此时心中的想法,一个随时可能被抛弃的炮灰。但这条路如今已然至此,也没有了退路。

想到这,于禁抱了抱拳,一言不发的转身离去。

就在他走出房门的同时,诸葛亮又说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祝君武运昌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