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2章 周不疑的后手(2 / 2)轮回之诸葛孔明首页

“哎,听说了吗,城里头有个大人物据说控制了皇城,反了。”

“别瞎说,听说是这几日魏王要回来,应该是有特殊的事吧。”

“依我之见,还是南边的人闹的……别看我啊,我也只是这么一说。”

各种说法都有,但范子没在意,他只是有些担心城里头的周不疑。

背来的米换了一些新种子和几个日常的用品后,范子就离开了集市。他与周不疑早有约定,若是他日进不去城,或者是有异样,就到城外的一处溪水边,寻找周不疑留给他的密函。

来到地方,范子看了看周围的泥土就确定这里的确在近期挖动过。仔细翻找了一会,就看到一卷竹卷。简单的翻看了一遍后,范子将布袋里的另外两卷书放了回去,重新埋好后,匆匆的离开了。

范子拿走的书并不是什么密函,乃西汉时期的一本散文典故说苑正谏。里面记载了许多类似于寓言一类的故事。

但是在书里,范子却看到了一些外人无法理解的东西。

“将书折叠起来,按这样的顺序,你就可以看到不同的内容了。”这是当初周不疑教他的,范子没等回到村子,就在路上看起了书卷。

他没有马,夜晚也不便掌灯。一路走,一路研究也算不得麻烦事。

可看着看着,猛然间身型一顿,似乎意识到了什么。随后,便若无其事的收起了书卷,继续前行。

范子有一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他有着那些正统士族文人所没有得自知之明,所以凡事都很小心,从来不去做那些自己没把握的事情。

通常人看事物总觉得“一物通则万物通”。条条大路通罗马,万事万物在一些大道理上的确是相同的,但细节的偏差其实远比想象的多,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在旁人看来没有多少差异的寓言,在范子看来就有许多的不同,只用了一个时辰就读懂了周不疑给他传达的意思。

“速逃。”这个词从他的脑海中奔出来的时候,他顿时知道了周不疑必然是出事了。但他却没有做出任何的反应,依旧老老实实的回到了自己的村子,过起了以往的生活。

曹丕及时的回来镇压了魏讽的叛乱。整个叛乱从结果看就像是一个笑话。但也让曹丕心生警惕,经管没有抓到幕后之人,曹丕依旧不相信魏讽会如此鲁莽行事。

邺城很快恢复了以往的宁静。范子按部就班的去过几次原本换书的地方,可并没有新的书可换,也就作罢了。毕竟他和周不疑之间在外人看来关系也很是一般。

渐渐的,暗中注意他的人,也将他给遗忘了。仿佛这就是一个好学但却极为平凡的底层小子。

还是那一座邺城南部的小村落,周围全是农田。这一天,村子里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村子里一个不满二十的小子被河水给冲走了。

这事就如偶然落入水中的雨点,只有小小的波纹便消散的无影无踪。村里人唯一记得的是那个不幸的小子叫做邓范。

于此同时,江夏又弄出了几项新花样。

诸葛亮兴建了一座汉武院,这是类似于大学和军校的机构。不但培养军事人才,同时汉武院的教习本身就是将军。在这毕业的优秀军官可以直接升格为小校,加入江夏郡的军队。

院校由诸葛亮自己担任院长,吕蒙、五小强等一众手下也都是汉武院的成员。

此外还有两座新的机构,道法院和社稷院,三院均直属于天子,不分上下。主要的职能还就是探讨一些学问,并且培养人才。

道法院由一贤担任院主,主要是研究各类法律和道德,同时也参杂着一些科学在其中。这里将不断的完善帝国的律法和教化思路,并且由专门的人员将研究的道理散布出去。可以说,这里集合了立法和宣传的两大职能,并且掌握在天子手中,其作用自然极为重要。

而社稷院则是专门研究各类有关于江山社稷的学问,也就是社会管理学。但这与尚书台等管理职能部门又有所不同,这里并不具备那种批阅和直接施政的权利。但却有三院之中唯一被天下所认可的“文凭”。

没错,就是文凭。原因无他,这里是由士族所管理的,院主未定,但却有两位当世士族的重要人物担任代理掌院。

证君先生庾乘和水镜先生司马徽。

二人所代表的势力和背后的组织都极其膨大,又同为颍川大族。其自带的宣传力度就已经足以媲美昔日月旦评。又有天子做为招牌,一时间在士族界也引起了极大的震撼。

可以说,三院之中,真正有名望和被士族们认可的就只有社稷院。一些士族也纷纷派遣了自家的精英前往江夏求学,不为别的,只为能够进入这两大隐士圈以及天子门生的“文凭”。

由此可见,即便是颍川和河北的大族们也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如今的帝王,并且投出了橄榄枝。

这三院的兴建使得江夏郡的风头更甚,并且隐约间有着大汉中心的感觉。

但是刘协始终没有放弃夺回颍川之地。那才是他的根,他的舞台。

于是诸葛亮派遣王平为主帅,率领飞军和另外一万人前往汝南,与南阳的于禁联合共谋许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