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4章 志愿军光荣回国(1 / 2)不能忘却的197653首页

两个月后,即1953年10月1日,美国与韩国签署了《美韩共同防御条约》。

条约明确规定美国将继续在韩国驻军,并在战时授予驻韩美军最高司令对所有韩国军队的统一指挥权。

换句话说,战后韩国实际上只是一个半独立的国家,因为其军队的指挥权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是由美军控制,这种状况一直延续至今。

1954年4月,在日内瓦会议上讨论恢复中南半岛和平问题时,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与周总理握手或会谈,这使得中美双方未能就从朝鲜撤出所有外国军队,及和平解决朝鲜问题达成一致。

尽管苏联官员和在朝鲜半岛参战的各国代表进行了会谈,但始终未能提出一项永久和平的方案。

1954年9月到1955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面,先后分三批主动公开从朝鲜撤离,一共撤出6个军共19个师部队,其中1954年9月撤回7个师,1955年3月撤回6个师。

另外,还秘密从朝鲜撤出了野战军6个、炮兵师5个、高炮师4个、公安师1个、铁道兵10个师以及其他特种兵部队。

到1956年4月时,在朝志愿军部队还有44万人。这些主动撤军的举动,对于推动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和进一步缓和远东紧张局势,有着巨大的积极意义。“联合国军”中的部分国家也开始逐步撤军,美国渐渐陷入孤立境地。

1956年11月,朝鲜政府向中国政府发出备忘录,提出志愿军撤军,由联合国出面协助解决朝鲜问题。随着朝鲜局势的缓和,中国开始和朝鲜商量撤军问题。

1957年11月2日,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在莫斯科和访苏的金日成商谈志愿军全部撤出朝鲜问题。

毛泽东认为,鉴于朝鲜的局势已经稳定,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使命已基本完成,可以全部撤出朝鲜了。

之后,金日成两次致电毛泽东,一再表达劳动党中央赞成志愿军回国,并迅速提出了具体的撤军实施办法。

1957年,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在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落成,陵园占地达9万平方米,正是当年志愿军总指挥部的所在地。在朝鲜境内,还有多个类似的志愿军烈士陵园,但此处规模为最大。

烈士陵园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四周青松翠柏簇拥,景色优美,山水相映成趣。陵园入口处的环形拱门上,用中朝两种文字书写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中文位于上方,象征着对烈士的崇高敬意。毛岸英烈士就埋葬在这里。

陵园建成以来,其维护状况一直良好。朝鲜政府定期组织修缮工作,国家领导人也会不定期前来祭拜。

2020年10月22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亲自来到烈士陵园,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70周年。他以国家名义致辞,向志愿军烈士表达敬意,并以个人名义向毛岸英烈士墓碑敬献花圈。

大报坛已屹立了293年,尽管在朝鲜被清朝统治的两个世纪中,历代朝鲜国王仍频繁前往祭祀。而志愿军烈士陵园究竟能延续多少年,尚未可知。

客观而言,无论从历史角度还是当下现实来看,中朝两国之间始终有着深厚的友谊基础。

1958年1月24日,中央在给朝鲜劳动党主席金日成的回信中,明确提出:1958年3月到4月,撤回目前仍留在朝鲜本土的三分之一志愿军;7月到9月,再次撤回三分之一;1958年年底争取全部撤回,不在朝鲜留下任何一名志愿军。

1958年2月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就撤退一切外国军队与和平统一朝鲜问题发表声明,建议美军和包括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内的一切外国军队应当同时撤出南北朝鲜。

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表声明,完全赞同并且全力支持朝鲜政府这一重大和平倡议,郑重表示:中国政府准备就中国人民志愿军从朝鲜撤出问题同朝鲜政府进行磋商。

1958年2月19日,中朝两国发布联合声明,并欢迎中立国监察委员会监督执行情况。

中国政府在联合声明中宣布:中国人民志愿军完全同意中国政府的建议,决定在1958年年底以前分批全部撤出朝鲜,第一批将在1958年4月30日以前撤完。

联合声明指出,“从朝鲜全部撤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这一主动措施,再一次证明了朝中方面对于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缓和远东紧张局势的诚意。

现在正是严重地考验美国和参加‘联合国军’的其他国家的时刻。如果他们对于和平解决朝鲜问题有丝毫的诚意,他们就应同样从朝鲜全部撤出他们的军队。”

联合声明提醒美国和南朝鲜李承晚集团不要把朝中方面的主动措施看作是软弱的表现,以为有机可乘,并强调:“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有着休戚相关的利益,帝国主义对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任何侵犯,中国人民过去没有,今后也绝对不会置之不理。”

1958年3月1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发布撤军公报,决定于1958年年底以前,志愿军分批全部撤出朝鲜。志愿军从3月15日到10月26日,分三批全部撤出朝鲜回国。

为了达到有序撤兵,中央军委确定“先前沿,再西海岸,后中间”的方针,边撤边观察三八线以南的反应,最后撤出的中间部队随时准备应变。1958年底,中国人民志愿军单方面全部撤出朝鲜。

志愿军党委向全军发出了“不骄不懈,善始善终;军队撤出,友谊长存”的号召,要求部队“交好,走好,到好”。

交好,是除武器装备和个人物品外,其余所有东西全部无偿移交给朝鲜人民军;走好,是要安全撤出;到好,是回国后不居功,戒骄戒躁,服从祖国需要。

其实这些对我们志愿军来说,早已是习以为常。早在1951年,志愿军攻克汉城之后,就将美军撤退前炸毁的水厂、变电站、房屋等都进行了统一修复,即使后来撤出汉城之际,也没有因为这些是敌人的东西而将其损毁。

据统计,志愿军修筑1850公里坑道,开挖了6240公里的各种堑壕、交通壕,构建了10万个地堡,光是挖出来的土方就有6000多万立方米。

“如果把这些土堆成宽高各一米的长堤,可以围绕地球的赤道线转一圈半,人称‘当代地下长城’”,为朝鲜如今全面地下化的国防工事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

志愿军还派出了大批工兵,在曾经是战区的地方排雷,平整农田,填平田中的炸弹坑,帮助朝鲜民众盖房子,修学校,使他们尽快恢复生活、生产。

志愿军铁道兵部队帮助朝鲜人民修复被打得稀烂的铁路网,新建和修复了大小桥梁1300余座,重铺了铁路线、新建了火车站,迅速恢复了朝鲜的铁路交通运输。

志愿军工程兵部队重点建设了平壤、咸兴、元山等朝鲜大城市。士兵们提出“以建设祖国首都北京的劲头建设平壤”的口号。

仅在平壤一地就修建了内阁综合办公厅、医院、大学等各种建筑20多万平方米。志愿军还大力修复朝鲜的水利工程,使朝鲜农业生产得以迅速恢复。

1958年,志愿军党委和志愿军总部对志愿军撤出朝鲜回国作了指示和部署。

志愿军各部队突击完成一切未完成的工事,对防区内的坑道、堑壕、掩体等各种工事和各种道路,进行了彻底修整、清扫和加固,移交给朝鲜人民军;

将营房、营具和大量物资器材、各种弹药以及成套的医院设备,无偿地移交给朝鲜人民军。

据不完全统计,从3月15日开始至10月25日为止,志愿军移交朝鲜人民军的各种物资,折合人民币为1.57亿元。

据时任志愿军政委的王平将军回忆:

“志愿军在战后的五年多,共帮助朝鲜人民修建公共场所881座,民房多间,恢复和新建各种桥梁4260座;

修建堤坝4096条,全长近430公里;修建大小水渠2295条,长达1200多公里;植树3600多万棵,运送各种物资多吨,为群众治病188万多人次。

志愿军全体指战员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为参加朝鲜人民重建家园,流了血,流了汗——志愿军指战员节衣缩食,节省出粮食700多万斤,衣物、用品10万多件捐赠给朝鲜人民,帮助朝鲜人民渡过灾荒。”

在中国政府代表团离开朝鲜后,朝鲜内阁即作出决定,在中央和各地分别组成欢送中国人民志愿军委员会,组织进行欢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