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安慰道:“你赶快读书,考个秀才,再考个举人,然后找你哥哥谋个官,外放得了。”
立仁心灰意冷:“我这个水平,能考上吗?”
“你爹虽然老批评你,但是在我看来,你的水平,考个举人没有问题。你不要被他影响。”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应天府龙江港。
轰轰烈烈的造了好几个月的船,庞大的船队即将起航。此次船队由郑和为总指挥。
郑和,皇帝朱棣身边的太监,云南人,洪武年间家乡被明军攻破,作为俘虏儿童被阉割,后收到朱棣赏识赐姓郑,人称国姓爷。
他是一名虔诚的穆/斯/林,麦/加朝圣是他毕生的愿望,在他第七次远航时终于完成了这个愿望,所以归国途中便死去了。后面王景弘接过他的指挥棒,带领船队返回祖国,后面在宣德年间又下了一次西洋。
下西洋时期,郑和从海外带来无数珍品,迅速使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永乐盛世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海外贸易的兴盛。
同时造船技术也是世界领先,最大的宝船长约150米,高度60多米,可以容纳上千人,比后世的航空母舰小不了多少,是明朝时期世界范围内最先进的船只。
这一天应天府万人空巷,龙江港人山人海,只见庞大的宝船一字排开,望不到尽头,一层层高大的桅帆遮天蔽日,连绵不断,衬得日光黯淡。后面还有短小精悍的战船,配有火炮。
船员足有两万七千多人,可以说是一支庞大的海上舰队。皇帝朱棣用这样一支船队去宣扬明国国威,见者几乎无不拜服。
一声号角声吹起,十分悠长,宝船上,两百多个人一起搬动铁舵,风帆也张起,宝船缓缓开动,一艘一艘,足足花了两个时辰。
李吟柯用通讯器记录这一切,传给那一边的赵以然看。
赵以然看见高耸入云的帆,还有那巨大无匹的黑黝黝的铁舵,十分震撼,喃喃道:“没想到古时候的人类能做到这种程度,实在了不起……”
看完了郑和出海,李千帆的房子也买好了,和陈珠的房子差不多大。李千帆正在装修,等半个月以后就搬进来。
他逛了一圈房子周围,这里靠近政府,他看见了一个单位挂着四夷馆的牌子,旁边则是鸿胪寺,进进出出的有很多金发碧眼的外国人。
据说四夷馆是翻译部,李吟柯对这里很感兴趣,以后想在这里工作,多舒服啊。不过人家见他还是孩子都没人搭理。
再往前走,是国子监的大门,旁边是国子监的官方书肆,李吟柯走进去瞧瞧,其实这种书肆就相当于官方出版社,负责全国所有官学的课本印刷,里面的书死贵死贵的,之前黄教谕捐赠的书就是国子监印刷的。
几乎一本书将近一两银子。
但是这里面的书比较全,李吟柯最后挑了几本唐宋八大家的文集和一本苏轼全集,他非常喜欢苏轼。还买了金元四大家的几本医书,打算回去了解了解中医。
刘完素的寒凉派,张从正的攻下派,李杲的补土派和朱震亨的滋阴派,这些东西他偶尔能听见有些大夫说,只是不太明白其中医理,买回去看看好了。
过了半个月,李千帆终于从妻族搬到自己的家里了,喝完了二哥乔迁的喜酒,李吟柯当天就乘船返回了。
因为二嫂态度淡淡的,瞿秋莲还幽怨地时不时瞟一眼,就算二哥叫他在家里住几天再走,他也不愿意在这待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