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六十一 重归华夏(1 / 2)建文野望首页

如果说秀一一夥海贼不愿意离开夷洲,尚在朱允炆的意料之内。那么,几位铁匠也不愿意离开夷洲,这就有点出乎朱允炆的预料了。

铁匠们不愿意离开的原因也很简单,夷洲物价便宜。

一个由汉人组成的社会,所有风俗和生活习惯都与中原无异,物价却便宜许多。在收入维持稳定不变的前提下,生活品质就会有质的提升。

锻冶工匠,在应天府中,虽然不能说是百业之末,但毫无疑问,是上不得台面的职业。

但是在夷洲,情况就大有不同。

这里的风气远较应天府为好,尚没有来得及形成类似的职业鄙视链。

而且随着铜山的大规模开采,这里的金属需求也正在与日俱增。

更何况,这几位铁匠是朱公子带来的人。

不用说朱允炆,就连这几位铁匠自己都可以预见,未来的鸡笼港,即使可能存在某些职业鄙视,金属冶炼也一定位于鄙视链的上游。

这样的生活前景,自然让铁匠们流连忘返。

不过严格的说,四位铁匠都跟朱允炆签订了长期的雇佣文契,如果朱允炆强行要带铁匠回到中原,铁匠们也没有任何拒绝的资格。

但朱允炆还是决定尊重铁匠们的愿望,毕竟如今鸟铳的数量已经不少,重回应天府之后,要恢复鸟铳生产,规模太小意义不大,规模太大则很容易引起各方面的注意。

还不如把鸟铳的生产就放在夷洲,即使在华夏的战争失利,好歹也能拖延几年。到时候夷洲已经能生产出数万甚至数十万门火铳,这样的数量足以让朱允炆安心。

对于那些已经获得鸡笼港居民身份的前海贼,继续把他们当做免费劳动力已经不再合适。朱允炆和雷彦商议,以一两的月钱雇佣他们继续作为铁匠的帮工。

这个价格虽然不高,但海贼们已经很满足了。毕竟在鸡笼城内,除了朱允炆手下的产业之外,暂时还没有什么需要大量雇佣人手的行业。

每月一两,只要不是大肆挥霍,两三年之后,就可以攒下十几两银子,买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

因此,朱允炆这次回华夏,就只有保安队的队员们一起。

洪武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朱允炆的船队浩荡启航,从夷洲返回应天。

朱允炆在夷洲百姓中的口碑极度两极分化。

大部分百姓认为,朱允炆减赋税、铸铁钱,开铜山、定粮价,建军队、办教育。没有一件事不是为了鸡笼百姓着想,因此对朱允炆十分感激。

不过也有一些人觉得,这个朱公子以交易大厅作为牟利手段,通过一笔一笔的手续费,以及对行情的掌握,在不知不觉见便骗取了百姓大量资产。

这样的人,大都是在黄金交易中想要投机,结果却输的一塌糊涂的富户。

朱允炆的这几条船,在港口中停泊的时间很短,也就基本不需要怎么整修。

本来船上就有招募来的水手船工,朱允炆自己也能完成起锚前的准备。像林九龙离开时那样的万民自发帮助整理船只的场景,终究是没有出现。

不过,这次启航倒也不是全无惊喜,比如说,百姓还是向朱允炆敬献了万民伞。

官员卸任时,百姓为了表达对官员的感谢,便会制作这种大伞,伞盖上签满了百姓的名字。

朱允炆这次虽然不是卸任,但毕竟是一次远行,百姓还是制作了一把巨大的万民伞。

朱允炆大概看了一下,伞盖上起码得有几千个大大小小的名字。

考虑到鸡笼港的识字率,朱允炆不能不感到满足。